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病毒病种类和发生情况,明确其病原病毒种类及分布,为针对性地开展甘蔗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对广西14个地市主要甘蔗种植区的甘蔗病毒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样,用RT-PCR等方法对田间采集的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广西蔗区发生的病毒病主要为甘蔗花叶病,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发生;甘蔗黄叶病在大部分蔗区发生,但程度不及甘蔗花叶病.采集的192个样品中有116个样品检测出病毒,分别是高粱花叶病毒(SrMV,占47.9%)、甘蔗花叶病毒(SCMV,占15.6%)和甘蔗黄叶病毒(SCYLV,占6.8%),其中SrMV和SCMV复合感染占5.7%,SrMV和SCYLV复合感染占1.6%,SCMV和SCYLV复合感染占2.1%,SrMV、SCMV和SCYLV3种病毒复合感染占1.6%.[结论]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区发生的甘蔗病毒病主要由SrMV和SCMV引起,且病毒复合感染较严重,需在甘蔗健康种苗的培育和生产中加强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化病毒(MD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特异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病毒CP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收集的48份样品中检测出SrMV阳性33份,SCMV阳性2份,SCMV和SrMV复合侵染1份,未检测到MDMV和JGMV.花叶病的发病率为75.0%,其中,SrMV、SCMV及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发病率分别为68.8%、4.2%和2.1%.台糖系列及其他引进品种的甘蔗花叶病感病率较高,桂糖系列品种的感病率相对较低.[结论]甘蔗花叶病已在广西大部分蔗区发生,其致病原以SrMV为主,SCMV零星发生,由SCMV和SrMV复合侵染的甘蔗花叶病发生机率较低.广西蔗区可能存在其他种类病原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甘蔗杂交种子对甘蔗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及黄叶病的传播性,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父本或母本感染花叶病或黄叶病的甘蔗杂交种子样品10份,分别以SCMV、SrMV和SCYLV特异性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对田间实生苗进行生物学观察,并采用RT-PCR检测其叶片SCMV、SrMV和SCYLV携带性.[结果]经特异性引物检测,10份杂交种子中仅有样品H4显示SrMV阳性,扩增的特异片段大小为828 bp,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rMV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H4的SrMV和GenBank中SrMV外壳蛋白序列的自举水平达100%,证实H4样本感染的病毒为SrMV.田间连续45 d观察均未发现出现病毒症的甘蔗幼苗;经RT-PCR检测,均未在10个样品实生苗叶片中发现此3种病毒.[结论]甘蔗种子可携带高粱花叶病(SrMV),但未能通过种子传播至实生苗.  相似文献   

4.
玉米和甘蔗是西南地区两种重要的禾本科农作物,而病毒病的常年发生严重威胁着玉米和甘蔗的生产.从四川攀枝花田间采集表现花叶、褪绿、斑驳或矮化等病毒病症状的玉米样品54份和甘蔗样品42份,用小RNA深度测序结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病毒检测,以明确引起该地区玉米和甘蔗病毒病的病原.结果显示:从玉米病株上检测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 MaYMV)和留尼旺玉米线条病毒(maize streak Reunion virus, MSRV), 3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59.3%和3.7%;从甘蔗病样中检测到SCMV(52.4%)、甘蔗瓜德罗普杆状病毒A(sugarcane bacilliform Guadeloupe A virus, SCBGAV)(76.2%)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28.6%).鉴于SCMV在玉米和甘蔗田间样品中的高检出率,利用其外壳蛋白基因对SCMV四川分离物的遗传变异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5.
高粱红条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西高粱红条病病叶中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命名为GL-SX.根据甘蔗花叶病毒亚组(SCMV subgroup)外壳蛋白(CP)基因C-端和复制酶(NIb)基因C-端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GL-SX进行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 扩增,获得一条长约1.1 kb的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定序列,该序列含1087个核苷酸(nt),编码362氨基酸(aa),取其中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296 aa)与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玉米矮花叶病毒 (Maize dwarf mosaic virus, MD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 Sr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 JGMV) 等4种病毒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95.3%),而与SrMV、MDMV和JGMV等3种病毒的同源性相对较低,依次为69.3%、69.1%和55.4%.根据Potyvirus属病毒种类划分的标准,将GL-SX鉴定为SCMV.将GL-SX的近全长CP氨基酸序列与SCMV种内各分离物的对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GL-SX与SCMV-MDB具有较远缘的种内亲缘关系,而与德国的一个SCMV玉米分离物(SCVM-Hoe)及中国的两个玉米分离物(SCMV-ZJ和SCMV-BJ)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甘蔗杂交种子对甘蔗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及黄叶病的传播性,为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父本或母本感染花叶病或黄叶病的甘蔗杂交种子样品10份,分别以SCMV、SrMV和SCYLV特异性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对田间实生苗进行生物学观察,并采用RT-PCR检测其叶片SCMV、SrMV和SCYLV携带性。【结果】经特异性引物检测,10份杂交种子中仅有样品H4显示SrMV阳性,扩增的特异片段大小为828bp,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rMV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H4的SrMV和GenBank中SrMV外壳蛋白序列的自举水平达100%,证实H4样本感染的病毒为SrMV。田间连续45d观察均未发现出现病毒症的甘蔗幼苗;经RT-PCR检测,均未在10个样品实生苗叶片中发现此3种病毒。【结论】甘蔗种子可携带高粱花叶病(SrMV),但未能通过种子传播至实生苗。  相似文献   

7.
从江西南城甘蔗病株中获得1个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分离物,命名为SCMV-NCH。根据SCMV外壳蛋白(CP)基因N-端和C-端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SCMV-NCH的C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924个核苷酸(nt),推断编码308个氨基酸(aa)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与SCMV亚组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玉米花叶病毒(ZeMV)、白草花叶病毒(PenMV)等6种病毒代表性株系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CMV-NCH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86.2%),与其他5种病毒同源性相对较低(56.4%~72.2%)。与SCMV13个分离物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SCMV-NCH与我国浙江2个分离物(Yuhang和Xiaosh)具有最近的亲缘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毒源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天津5个区县的255份番茄样品进行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这255份样品中,至少217份感染了所检测病毒,其中,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 MV)、蚕豆萎蔫病毒1、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1、2,BBWV-1、2)、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样品分别为53.33%,53.33%,20.39%,14.12%,9.41%,0.39%。在检测呈阳性的217份样品中病毒单独侵染率为32.15%,复合侵染率为52.94%,这些数据表明在番茄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相当严重,其中受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高达40.39%,而受3种病毒复合侵染率达12.55%。  相似文献   

9.
贵州蔬菜病毒病主要病毒种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法对采自贵州省3个蔬菜种植区的952份疑似蔬菜病毒病样品进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等6种病毒毒原检测。结果检出阳性样品273份,占总样品数的28.68%,其中CMV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总样品数的16.49%,其余5种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63%、2.10%、1.05%、1.58%和0.53%,CMV为贵州省蔬菜上的主要病毒种类。就单一病毒侵染蔬菜的情况分析,供试12种蔬菜均检出CMV,Tu MV在茄子、白菜、萝卜和甘蓝中检出较多,而TSWV主要在番茄和辣椒样本中检出。存在CMV+TMV、CMV+Tu MV、CMV+TSWV、CMV+BBWV、Tu MV+BBWV和CMV+Tu MV+BBWV等6种复合侵染类型,其中CMV+TMV阳性检出率相对最高,达2.52%。城市近郊正季蔬菜区茄科和豆科蔬菜病毒侵染类型较多,十字花科病毒侵染类型最少,葫芦科在冬春喜温蔬菜区病毒侵染类型最多,表明贵州中、高海拔温凉山区比低海拔温热河谷区适于多种病毒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梁花叶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梁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问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引物.确定适宜的PCR缓冲液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20.
以引自以色列、日本、台湾农友及国内引进的 8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材料 ,在二代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品种对比。结果表明 ,以 Galia C- 8和蜜世界综合表现最佳 ,其次为劳郎 ,这 3个品种低温下果实膨大性能优良 ,丰产、优质、抗病 ,可在生产中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