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影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建立壳形态性状对全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香港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规格(小规格1~15 g/只,中规格90~110 g/只,大规格165~270 g/只)香港牡蛎群体中随机取样,对其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和壳宽)及重量性状(全重)进行测量,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壳长、壳高和壳宽3个壳形态性状与全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以壳高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是0.841、0.318和0.327.对香港牡蛎全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壳形态性状是壳高,对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6、0.379和0.613;对全重决定系数最大的壳形态性状也是壳高,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66、0.144和0.376.以壳长(x1)、壳高(x2)和壳宽(x3)为自变量,全重(y)为因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小规格=0.175x1+0.243x2+0.250x3-10.259,R2=0.864;y中规格=0.252x1+0.219x2+0.244x3+56.667,R2=0.232;y大规格=1.262x1+1.129x2+1.807x3-118.236,R2=0.383.[结论]选育高产香港牡蛎时应以壳高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小规格和大规格香港牡蛎宜加强壳长的协同选择,而中规格香港牡蛎需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厚壳贻贝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等10个形态性状以及总体重(GW)、壳重(KW)和软体重(RW)这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所测的表型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33 ~ 0.975.建立了形态性状与总体重、壳重和软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W=-34.511+ 10.058SH +5.844SW +2.121OC (R2=0.771);KW=-8.209+ 4.482SH+ 2.082SW (R2=0.771);RW=-9.549+ 2.274SH+1.648SW+1.025CD(R2=0.625).[结论]东极养殖区厚壳贻贝的人工选育可以壳高为选择目标,重视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企鹅珍珠贝形态性状对其湿重的影响,为目标性状的人工选育提供最佳参数指标,进而选育出具有优良遗传性能的群体.[方法]以养殖的6月龄和8月龄企鹅珍珠贝为研究对象,各200只,分别测定不同贝龄企鹅珍珠贝的性状指标,包括壳长(X1,mm)、壳宽(X2,mm)、壳高(X3,mm)、绞合线长(X4,mm)、耳长(X5,mm)、前耳至基部长(X6,mm)、前耳至壳顶长(X7,mm)、壳顶至基部长(X8,mm)、斜高(X9,mm)和湿重(Y,g),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找出影响湿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除6月龄企鹅珍珠贝的壳高与耳长及8月龄企鹅珍珠贝的壳宽与耳长、耳长与前耳至壳顶长、前耳至壳顶长与壳顶至基部长外,其余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月龄贝保留形态性状对湿重直接作用的排序为壳宽(0.652)>壳高(0.178)>壳顶至基部长(0.130)>壳长(0.108)>耳长(0.103),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顶至基部长通过壳宽(0.327),其次为耳长通过壳宽(0.264);8月龄贝保留形态性状对湿重直接作用的排序为壳高(0.547)>绞合线长(0.417)>壳宽(0.255)>耳长(-0.305),间接作用最大的是耳长通过绞合线长(0.341),其次是绞合线长通过壳高(0.270).以企鹅珍珠贝的湿重为因变量、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各形态性状对湿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6月龄贝为Y=0.009X1+0.399X2+0.018X3+0.016X5+0.025X8-2.445,8月龄贝为Y=0.307X2+0.259X3+0.123X4-0.136 X5-11.364.[结论]开展企鹅珍珠贝人工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形态性状选择,当以湿重为选育目标时,幼贝在6月龄时应以壳宽作为首选性状,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而在8月龄时应以壳高为首选性状,同时加强对绞合线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及确定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真实影响效应,为合浦珠母贝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三亚(SY)和广西北海(BH)2个地理野生合浦珠母贝群体为亲本,经双列杂交获得4个F1代群体(SY♂×SY♀、SY♂×BH♀、BH♂×SY♀和BH♂×BH♀),各随机挑选100只养殖至14月龄的个体进行数量性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体质量和软体质量)测量,并采用SPSS 18.0进行K-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型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计算.[结果]4个F1代群体的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其中又以软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SY♂×SY♀群体壳长与体质量和软体质量间的相关性最大,对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和0.529;而其他3个F1代群体的壳宽与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剔除对体质量和软体质量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分别建立针对各F1代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总决定系数(R2)均小于0.85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SY♂×SY♀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是壳高和壳长,对其他3个F1代群体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宽;SY♂×SY♀群体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壳长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其他3个F1代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质量决定系数最大的也均是壳宽.[结论]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中软体质量最具选择潜力.在只考虑形态性状选育时,SY♂×SY♀群体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选择壳高,以软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则应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高的选择;其他3个F1代群体在以体质量或软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均应选择壳宽.  相似文献   

5.
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舟山野生角蝾螺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软体部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角蝾螺由贝壳、软体部、厣等共同组成。贝壳呈陀螺形,体螺层膨大,螺层5--6层,表面平滑或有肋、棘突起,厣石灰质,密生小粒状突起。对螺体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表明,角蝾螺在壳高、壳宽、壳口高、厣径、鲜重、壳重、鲜肉重、干肉重、厣重等数量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壳高与壳宽、壳高与壳口高、壳高与厣径、壳高与鲜重、壳高与鲜肉重、壳高与干肉重、厣径和厣重、壳高与厣重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壳宽=0.8575x壳高^1.0086、y壳口=0.5225x壳高^1.0822、y厣径壳高=0.5542x壳高0.8745、y鲜重=0.397x壳高^2.7618、y鲜肉重=0.1096x壳高^2.973、y干肉重=0.0211x壳高^3.0048、y厣重=0.4218x厣径^2.6765、y厣重=0.0716x壳高^2.439。对角蝾螺软体部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角蝾螺水分含量为76.55%--76.84%,粗蛋白的含量为18.35%--18.83%(鲜重,下同),脂肪含量为0.72%--0.73%,糖含量为1.86%--1.92%,为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随机选取山东牟平、山东莱州、大连广鹿岛、大连獐子岛4个养殖群体的虾夷扇贝共计287枚,测量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活体质量(y)和放射肋数(x4)等指标,比较分析了4个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及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4个虾夷扇贝群体间各数量性状与活体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群体数量性状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虾夷扇贝群体的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727 ~0.988,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牟平、莱州、广鹿岛、獐子岛4个群体的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分别为0.526、0.422、0.485和0.632,说明壳高是影响4个虾夷扇贝群体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獐子岛群体的壳长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而其他3个群体均是壳宽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说明不同群体之间出现了差异;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4个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牟平=-94.540+0.565x1+1.491x2+0.968x3,y莱州=-158.247+0.996x1+1.469x2+0.804x3,y广鹿岛=-110.501+0.710x1 +0.629x2 +0.861x3 +0.321x4,y獐子岛=-187.897 +0.397x1 +2.064x2 +2.556x3 +0.118x4,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表明,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健  白丽蓉  罗会  喻达辉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557-2564
[目的]明确不同贝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壳形态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铰合线长)与产量性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合浦珠母贝产量性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程度,为产量性状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形态较完整的1龄合浦珠母贝184只和2龄合浦珠母贝191只,分别测量其壳形态性状[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铰合线长(VL)]及产量性状[体质量(BM)、软体部质量(VM)和壳质量(SM)]后,使用SPSS 24.0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通过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12.19%~15.15%,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30.90%~39.27%;2龄合浦珠母贝壳形态性状变异系数在8.90%~10.26%,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23.09%~29.23%.2种贝龄合浦珠母贝数量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564~0.955.1龄和2龄合浦珠母贝中进入最终多元回归方程的4个壳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64和0.778;对合浦珠母贝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形态性状在1龄贝中为壳宽、在2龄贝中为壳高,对应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286和0.536;在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中,1龄贝以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单独决定作用最大,2龄贝则是壳高对其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82和0.287.[结论]开展合浦珠母贝人工选育或留种时应根据不同贝龄进行相应性状的挑选,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在1龄个体中要首先考虑壳宽性状,在2龄个体中则应考虑壳高性状.  相似文献   

9.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随机采集南麂海区养殖的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1龄鱼211尾,3龄鱼114尾,以体质量(y,g)为因变量,体长(x1,cm)、体高(x2,cm)及尾长(x3,cm)等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身体状况指数,研究了该鱼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1龄与3龄鱼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体长>体高>尾长和体高>体长>尾长,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6.259 1+9.370 1x1+6.388 9x2+2.182 6x3(R2=0.904 4**)和y=-652.440 6+17.085 8x1+58.239 8x2+22.089 1x3(R2=0.820 9**)。优度拟合显示:1龄与3龄鱼身体状况指数最佳表示分别为CFJ=M/(HL2)和CFR=M/(H2L)。该研究为斜带髭鲷形态学与选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蛋重对孵化率、初生重及性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孵化试验,探索了罗曼父母代蛋重对孵化率、初生重及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重在58~65g范围内,孵化率最高;蛋重与初生重呈强正相关(r=0.9781);蛋重与性比例无直接关系,符合遗传规律1:1的性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设计一种用于淡水鱼体质量在线检测并按质量进行分级的系统,采用电子称质量的方式对鱼体进行质量在线检测并分级。该系统工作原理:当淡水鱼输送到称质量装置时,鱼体在称质量输送机上移动,质量传感器采集鱼体的质量信号,经调理电路处理后传送控制芯片进行储存、分析,计算鱼体的质量及等级;鱼体进入分级段鱼体输送机后,光电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鱼体位置信号传送至控制芯片,控制系统根据鱼体质量等级以及鱼体位置触发分拨机构工作并执行鱼体分级操作。采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组对系统称质量装置的称量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称质量输送机的运行速度设置为0.16~0.24 m/s时,称质量系统的误差范围小于±0.73%;通过试验对系统的分级速率和分级正确率进行验证,当称质量输送机速率设定为0.20 m/s,分级装置鱼体输送机速度设定为0.20~0.25 m/s时,系统对质量范围为300~3 000 g的淡水鱼鱼体设置分为4级,平均分级速率可达到26条/min,分级正确率为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比试验按折干率计重与小区实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区域试验准确度和精确度及减轻后期测产工作量,2005年早、晚两造分别对10个和9个参试水稻组合进行折干率计产的比较试验,以小区湿谷重的5%、10%和15%3种比例取样,晒干后对折干率计算的小区干重与实际干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3个取样比例的折干率计算的小区干重与实际干重差异不显著。提出在实际应用中采用10%的比例取样,2次重复,以2次折干率的平均值计算小区干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索泥鳅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净体质量的相互关系,为泥鳅的苗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0尾放养于池塘生境的12月龄泥鳅同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逐一测量其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全长(X1)、体长(X2)、肛长(X3)、肛后长(X4)、肛围(X5)、肛部体高(X6)、肛部体宽(X7)、头长(X8)、头高(X9)、头宽(X10)、眼间距(X11)、鼻间距(X12)、躯干长(X13)、体高(X14)、体宽(X15)、尾柄长(X16)、尾柄高(X17)、背鳍周长(X18)、背鳍部体高(X19)、吻长(X20)和背前区长(X21)共23项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泥鳅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各项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发现,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为全长(X1)、背鳍部体高(X19)和吻长(X20)3项,其对体质量、净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分别为0.863和0.866,其中以背鳍部体高(X19)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490和0.487,全长(X1)对体质量和净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361和0.357;被保留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净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BW=0.103X+0.745X9+0.279X20-10.092和NW=0.104X1+0.783X19+0.269X200-17.115.[结论]背鳍部体高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核心性状,而全长可作为泥鳅苗种选育的相对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8.
19.
以水为流动相,宽分布葡聚糖为标准,用水相凝胶色谱法测定土壤溶解态有机质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样品的进样量、流动相流速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0.
小麦粒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提高粒重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地介绍了小麦粒重在构成产量因素中的重要性 ,粒重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库、源的关系 ,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及协调穗数、粒数、粒重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