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婚刺铃蟾     
正强婚刺铃蟾(学名:Bombina fortinuptialis),属无尾目、铃蟾科、铃蟾属物种,为广西特有种,是刘承钊等1978发表的新物种。形态特征雄蟾体长52—64毫米,雌蟾体长52—61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部高,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颊部向外倾斜无凹陷。眼间距大于吻间距。无鼓膜,无耳柱骨。舌大而圆,周围与口腔黏膜相连。犁骨齿并列长在内鼻孔内侧后缘,相距较远。无声囊。前臂及手的长度小于体长的一半。指、趾略扁,指端圆,趾端  相似文献   

2.
<正>杉梢小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昆虫。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成虫体长4.5~6.5毫米,翅展12~15毫米。触角各节背面基部杏黄色,端部黑褐色。下唇须杏黄色,向前伸,第2节末端膨大,外侧有褐色斑,末节略下垂。前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与嘉道理中国保育联合开展的腾冲片区生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两栖动物科学新种——腾冲拟髭蟾,并将这一发现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正式命名发表。腾冲拟髭蟾最大特点是其眼睛瞳孔颜色为上下两色:上半部为浅蓝色,下半部为黑色。腾冲拟髭蟾是一种在天冷季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观测并结合人工饲养观察,对广西龙山自然保护区东春河上游分布的崇安髭蟾(Leptobrachiumliui)进行了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崇安髭蟾(Leptobrachium liui)为南宁地区新记录,位于分布区的西南缘、使其向南扩增纬度近1°。  相似文献   

5.
<正>到腾冲高黎贡山寻找两栖动物,最近成为许多专家的优先考察项目。腾冲的自然宝库中珍藏着太多已发现和未发现的两栖物种。作者用亲身经历讲述3种两栖新种发现的全过程。从2014年至今,考察团队在腾冲高黎贡山已先后发现3种两栖动物新种,分别是: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和腾冲齿突蟾。我们统一用"腾冲"这个地名来给一些新物种命名,凸显腾冲高黎贡山极其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相似文献   

6.
角怪     
一排黑色的锥形角质刺生长在一只髭蟾的上嘴唇边缘,从左到右一共有12枚。这些“胡子”是发情期雄性髭蟾的象征,为髭蟾赢得了“角怪”和“胡子蛙”的称呼。  相似文献   

7.
鸭嘴竹叶蛙     
正鸭嘴竹叶蛙(Odorrananasuta),蛙科臭蛙属,是费梁等2001年发表的蛙类新种,模式产地位于海南省琼中县五指山。鸭嘴竹叶蛙为中国特有种,除海南有分布外,广西也有该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鸭嘴竹叶蛙列为易危级别。形态特征鸭嘴竹叶蛙雄性体长55—65毫米,雌性体长70—80毫米。背面颜色多为暗褐色、绿色或褐绿色;头侧,颞部为红棕色;唇缘至颌腺,腹侧和股后部均为浅棕黄色,密布褐色细斑;四肢分布褐黑色横纹3-5  相似文献   

8.
春尺蠖又称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在内蒙古等许多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桑、苹果、梨等树种。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一、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约7~9毫米,无翅。体灰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钝圆。雄蛾体长约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从前缘至后缘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形态特征茶翅蝽成虫体长12毫米~16毫米,宽6.5毫米~9.0毫米。体色淡黄色至灰褐色,具黑刻点,背面金绿色。触角黄褐色,喙伸达第1腹节中部。头部侧缘有明显的弯曲。前胸背板有5个隐约的小黄点。翅褐色。腹面淡红褐色。卵长约1毫米,短圆筒形,灰白色,卵块最少为28粒,卵排列呈六边形。若虫似成虫,体小无翅,腹部背面有黑斑。黄斑蝽成虫体长18毫米~23毫米,宽10毫米。黑色,密布刻点,并具黄斑。触角黑色。喙细长伸至第3腹节中部。腹部腹面中央有凹下的纵沟。卵长圆形,光亮,卵块通常12粒,排成四行。卵产在叶背,初产的卵淡绿色,近孵化时呈深黄色。…  相似文献   

10.
国槐羽舟蛾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羽舟蛾Pterostoma sinicum Moore属舟蛾科。分布山东各地;国内北由黑龙江南至广西、四川,西至陕西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幼虫危害国槐、刺槐、朝鲜槐及紫藤的叶子。 成虫翅展62毫米。体翅淡灰黄色;腹部背面基节黄褐色,近端部灰白色;前翅脉略突起,褐色,脉间布黄褐色纹;前缘灰褐色,布黄白色小点;后缘区黄褐色,近边缘色深;亚外缘线由一列内衬灰白色的暗褐纹组成。后翅灰白色、后缘具黄白色细毛。 幼虫体长85毫米。头浅棕绿色;体光滑,背面粉绿色,向两侧绿色逐渐加深;各体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白蛾是一种农林有害杂食性昆虫,属麟翅目,灯蛾科,俗名幕白虫,网幕白虫,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1形态特征1.1卵球形,0.5毫米左右,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卵块上常覆盖雌蛾的体毛。1.2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1毫米,老熟幼虫体长22~37毫米,头黑发亮,体圆简形,体侧淡黄色。1.3成虫纯白色,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5~35毫米;雌虫体长14~17毫米,翅展30~45毫米。  相似文献   

12.
<正> 苹果烟尺蠖(Phthonosema tendinosaria Bremer)属鳞翅目尺蛾科,是刺槐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对刺槐人工林危害严重。据记载,此虫仅分布在四川、黑龙江。经过调查,发现洛阳地区也有分布。为了便于防治,近两年来我们对苹果烟尺蠖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一、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体长19—29毫米,翅展61—83毫米,触角丝状(见图—1)。雄虫体长17~27毫米,翅展54—61毫米,触角羽毛状(见图—2)。虫体均为褐色,复眼均为茶褐色。胸部背面有灰色的鳞毛,腹部密生黄色鳞毛,背部颜色略深。翅灰色,前翅基部有明显灰黄色或灰褐色斑纹,内横线、外横线、外缘线均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备受关注。然而却少有研究关注气候变化对极小种群物种分布的影响。为评估云南极小种群物种——哀牢髭蟾Leptobrachium ailaonicum(Yang,Chen,and Ma,1983)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对该物种的现今和较近未来(2050年)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最大熵值法生态位模型分析中,共计使用24个哀牢髭蟾分布位点和21个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哀牢髭蟾的潜在分布区将明显缩减。为哀牢髭蟾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出了针对该物种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树主要虫害一类是食叶害虫,一类是蛀干害虫,其习性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杨扇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雌蛾体长15~18毫米,翅展38~42毫米;雄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6~37毫米。虫体淡褐色,头顶有一近椭圆形黑斑。老熟幼虫体长32~39毫米,头部黑褐色,身体有白色细毛。蛹褐色,长13~18毫米,尾端尖削,分成两叉。茧椭圆形,灰白色。本地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薄茧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第二、三、四代成虫相继羽化成灾;第五代卵期5~6天,…  相似文献   

15.
我场有1400余亩刺槐,一般高9米左右,近几年来豆天蛾(成虫体长45毫米,米黄色,前翅有一淡白色半圆形斑和六条波状横纹,后翅暗褐色。幼虫体长50毫米,深绿色,腹末有一弧形突起的尾角,一年一代。七月上旬开始羽化,卵多散产在叶背面,一  相似文献   

16.
杨黄卷叶螟,又名黄翅缀叶野螟,是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喜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变成秃梢,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生长.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翅橙黄色,雄蛾体长11.5~14毫米,翅展26~29毫米;雌蛾体长12~14.7毫米,翅展18~32.8毫米.触角丝状较长,复眼淡蓝色,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前翅具灰褐色边,后翅中央具有一条横波状纹,其内侧有一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外缘亦具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背面橙黄色,腹面灰白色,雄蛾尾部末端具褐毛丛,停息时触角后覆于体背,四翅平展,有的雄虫尾端常翘起.  相似文献   

17.
猫儿山小鲵     
正猫儿山小鲵(学名:Hynobiusmaoershanensis),属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是广西特有种。分布范围狭窄,目前仅发现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而且只有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高山沼泽地带才有分布。它是2006年周放等发表的物种。形态特征猫儿山小鲵体长130~160毫米,头体长度略大于尾长,背部呈浅泥黄色到浅棕色,无明显斑纹。腹部为灰色有白色小斑点。从侧面看,头略扁,头长大于  相似文献   

18.
松大蚜CinarapineaMordwiko又称松蚜,属同规目蚜科。我区各地都有分布。其成虫、若虫都吸食松树幼嫩枝梢,影响植株生长,使松外变黄早落,还诱发煤烟病。成虫分无翅和有超两型,有翅型雌体长约3毫米,体黑褐色,有黑色刚毛,腹末稍尖,翅膜质透明,前缘黑褐色。胎生的无翅型成虫与雄成虫相似,但雄虫体型略小,腹部稍尖。无翅型均属雌性,体较有翅型成虫粗壮,腹部散生被有白色蜡质粉的黑色颗粒状物。卵黑色,长椭形图,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若虫与无翅成虫相似。胎生若虫为淡棕褐色,体长约1毫米。3月中旬,在广西博白县松林内已出现…  相似文献   

19.
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在干旱草原杨柳林中危害严重,幼虫钻蛀枝干,使被害处形成瘤状虫瘿,易造成风折或感染腐烂病而使树木死亡。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21毫米,翅展20—28毫米,头部半球形,雌蛾触角栉齿不明显,端部稍弯曲。雄蛾触角有青黑色栉齿两列,端部栉齿较少。前翅狭长,覆以赭色鳞片,后翅透明。胸部青黑色。腹部圆筒形。1—5节各有一条橙黄色带。卵:黑色,椭圆形。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圆  相似文献   

20.
冷血动物:锯缘龟 背甲长139~176毫米。宽97~110毫米。壳高57~75毫米。背甲较隆起。有3条明显的脊棱。腹甲平坦。成体背腹甲之间及胸盾与腹盾之间有韧带发育。无腋盾及胯盾。我国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生活于山区。本种一般不入水。靠下雨或吃植物获得水分。野外已极罕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