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河南、贵州、云南、广东与津巴布韦的C3F烤烟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法对国内不同香气风格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定性、半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津巴布韦烤烟中香气物质总含量最高(新植二烯含量除外),贵州最低,约为津巴布韦烤烟含量的49.99%;6种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国内烟叶,如2-乙酰基吡咯、香叶基丙酮等。广东烟区新植二烯、β-大马酮等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河南浓香风格烤烟中茄酮、苯乙醇、苯乙醛等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与烤后烟叶香气物质的关系,进行了密集烤房挂竿、散叶、插签和烟夹4种装烟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装烟方式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大小为散叶>插签>挂竿>烟夹,与挂竿处理相比,散叶处理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增加了10.94%,插签处理增加了8.48%。2)散叶处理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类、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类以及新植二烯等香气成分类上均有增加;插签处理的中性香气物质增加主要在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新植二烯含量上,分别增加了8.54%和12.16%;烟夹处理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含量均有所增加。综合认为,散叶和插签装烟方式可以增加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烟叶的香气物质含量与装烟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将湖南与河南两省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从而明确两省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美国HP5890 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结果]在所测出的中性致香成分中,湖南B2F烤烟质体色素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等香气物质总量均比河南烤烟高,而湖南C3F烤烟中的新植二烯,美拉德反应产物和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却低于河南同等级烤烟.[结论]湖南与河南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河南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明显低于湖南.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泰宁、云南祥云、河南宜阳生态区烤烟K326主要质量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为清香型,宜阳生态区烤烟为浓香型.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高大,而宜阳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较小.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藏花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烤烟还原糖和总糖等指标含量高于宜阳生态区烤烟.宜阳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相关降解产物(茄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等)、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甲醛、苯乙醛)及其总量,以及烤烟总碱和氯等指标含量高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可见,不同生态区烤烟K326外观形态、常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香型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密集烘烤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黄期干球42℃、湿球38℃,定色期干球54℃、湿球39℃时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较高;烟叶中的21种致香物以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最高,尤其是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β-大马酮的含量,苯丙氨酸类降解物中苯甲醇、类西柏烷类降解物茄酮均以处理A4的含量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上部烟叶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在醇化过程中变化趋势,合理指导烤烟醇化,本研究对自然醇化与人工醇化两种方式下烟叶跟踪取样,并对7种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醇化方式下,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该类物质总量逐渐增加,其中12-18个月是显著提升期。不同化合物在醇化过程中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其中苯甲醛、苯酚和苯乙醇、苯乙醛四种化合物在醇化过程中含量是增加的;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含量在醇化过程中呈现降低趋势;苯甲醇和苯乙酮含量变化较小。人工醇化条件下前6个月内总量显著增加47.25%,同时期自然醇化条件下含量增加29.39%,变化不显著。12-30个月期间,自然醇化条件下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不同程度高于同期人工醇化条件下含量,前者总量达到最大值时间较后者提前12个月左右。自然醇化条件下,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与杂气、刺激性指标呈0.01水平上的正相关,与总分指标呈0.05水平上的正相关,偏相关关系不显著;人工醇化条件下,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总量与杂气、刺激性指标呈0.05水平上的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中部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高密度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分别较低密度处理高12.48%、18.46%、24.27%;高装烟密度处理能促进棕色化反应产物的积累,但会明显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含量;低装烟密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充分转化形成;中密度装烟(T2)条件下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测验及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3个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烟叶中的6类25种中性致香成分对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直接影响各不相同。香气量受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苯乙醇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香气质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新植二烯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评吸总分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仅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香叶基丙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对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均有直接正面影响,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2,4-庚二烯醛和6-甲基-2-庚酮对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均有直接负面影响。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烟叶调制条件提高对评吸结果有益的香气成分,尽量降低对评吸结果不利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
烤烟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对顶部3片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顶部3片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Ⅱ(顶部3片叶八、九成黄时,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取顶部3片有效叶进行烘烤)叶片填充值、平衡含水率、叶质量和含梗率增加,厚度减小;处理Ⅱ有助于提高顶部3片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淀粉、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处理Ⅱ明显提高了顶部3片烟叶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等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N'-nitrosonornicotine in tobacc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Nitrosonornicotine, a potential carcinogen, has been positively identified in unburned tobacco. The amount in commercial U.S. tobacco products is between 1.9 to 88.6 parts per million, one of the highest values of an environmental nitrosamine yet reported. The amount in food and drink rarely exceeds 0.1 part per million. This compound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potential organic carcinogen isolated from tobacco.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育无病毒壮苗,研究了烟草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带毒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和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TMV病叶汁液10-6和10-4;苗期常用农药和消毒剂的药害不会引起TAS-ELISA和试纸条检测假阳性;TAS-ELISA和试纸条可检出烟苗无症带毒,在发现烟苗现症时,同盘烟苗带毒率高于发病率;在允许存在低漏检率的情况下,采用2株或3株苗样本混合检测可扩大检测覆盖面;烟苗带毒是大田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一个主要但非惟一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14.
以木屑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对照,对不同配比烟秆和木屑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特性、烘烤过程温度拟合度以及能耗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秆与木屑配方生物质燃料在烟叶烘烤中具有一定应用可行性,最佳配比为15%烟秆+85%木屑,其低位热值为16 731.25 J·g~(-1),烘烤过程中与目标温度的拟合度较高,能够满足烟叶烘烤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级目测法,对我省西北烟区的烟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烟区烟田杂草共21科,44属,53种,其中优势种14种。优势杂草群落组合51种,出现频率较高的11种。达三级以上危害较严重的田块为31.1%。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烟草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卢秀萍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Z1):400-404
从中国烟草品种种植的历史出发,分析了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基础地位,提出种植品种单一是限制烟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中国烟叶原料特点,从育种目标的调整、育种手段、品种资源、遗传规律研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烟叶发展需求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7.
Single tobacco callus cells with or without tobacco mosaic virus inclusion bodies from systemically infected Nicotiana tabacum plants were grown in microcultures. The culture medium consisted of mineral salts and sucrose; it also contained coconut milk. Out of 100 inclusion-bearing cells and 150 inclusion-free cells, 10 and 70 cultured cells divided; eventually 5 and 65 cells, respectively, formed single cell clones. The 5 clones derived from inclusion-bearing cells, and all but 3 of 40 clones from inclusion-free cells, showed virus inclusions in somne cells. The virus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ree inclusion-free clones by local lesion assay. The results suggest single-cell culture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ng virus-free plants from cells of pathogen-infected plants.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云南烟区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样品5 893份,采用连续流动法检测烟叶钾含量,分析了云南烟区烤烟钾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云南烤烟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钾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6%、1.8%、2.1%,主要分布范围和样本频率分别为1.25%~2.0%、1.25%~2.25%、1.5%~2.5%和76.4%、81.9%、73.4%,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大于1.5%的样本频率分别为61.0%、75.8%、91.7%.各部位烟叶钾含量在年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4个主栽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红大’>‘K326’>‘云烟87’>‘云烟85’;不同生态种植区域烟叶钾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滇西南烟区烟叶的钾含量最高,滇东北烟区最低.  相似文献   

19.
大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对烟叶生产的适宜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大理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的肥力及旱地、水田肥力的差异,对大理烟区12个县、市植烟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植烟土壤酸碱适中,有机质分布较均匀,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普遍较高,应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速效氮含量以大理市最高(121.29 mg/kg),漾濞县最低(73.73 mg/kg);速效磷含量以洱源县最高(90.99 mg/kg),剑川县最低(38.86 mg/kg),但各地区差异均不显著;速效钾含量以洱源县最高(225.82 mg/kg),大理市最低(107.18 mg/kg),差异显著;大理市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偏低,剑川县、弥渡县、南涧县、祥云县和云龙县各有75%、87.5%、44.44%、44.44%、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需合理增施钾肥,洱源县和巍山县各有66.67%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高,需控制施用钾肥;大理烟区35.6%的植烟旱地和51.4%的植烟水田速效钾含量偏低;植烟水田供氮、磷能力较强,旱地供钾能力较强;植烟水田肥力变异程度较旱地小,需合理控施氮肥和磷肥,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秦烟96、豫烟13、云烟105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个品种适宜洛阳烟区种植的最佳氮用量研究,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病虫害、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烟96、豫烟13适宜中氮水平,云烟105适宜低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