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类、致病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鉴定方法,抗病育种,抗病分子标记定位及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棉花黄萎病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的评述和分析,探讨抗病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育种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棉花黄萎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是抗病品种的选育,并对今后的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锋  刘鹏飞  杜世州  王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88-11989
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危害,综述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研究和抗黄萎病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遗传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湖北省当前棉花品种现状和棉花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棉花枯黄萎病是湖北省当前棉花生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提出了加强对湖北棉花枯黄萎病病源菌的系统研究、完善抗病鉴定体系、改进常规抗病育种体系、加强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影响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 ,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50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 5 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是对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快速检测棉花抗病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的威胁很大。迄今,仍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治措施。为了筛选抗病或耐病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诱发的田间鉴定的常规方法需要的时间长,且工作量大。为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棉花抗病性的方法,先在室内用黄萎病菌代谢物——毒素对大量棉花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初选,然后将初选材料再参加田间抗病性鉴定。这样,既可节省田间的工作量,又可达到加快抗病育种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棉花抗病育种主要是选育兼抗枯、黄萎病,并具有高产、优质特点的新品种。在此,对棉花抗病育种常用途径和方法进行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难于防治的两种土传性维管束病害,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两种病害的有效途径。目前,棉花抗病育种尤其是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至今没有真正的抗黄萎病品种育成,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尤其是黄萎病的抗性遗传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两种危险性病害,且枯萎病比黄萎病威胁更大.这两种病害一旦发生蔓延为害,轻者使棉花减产,重者绝收.省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种植抗病的棉花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我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了棉花抗病育种工作.八年的研究结果,选育出了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棉花新品种7317(予抗一号),并于1980年荣获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抗源种质研究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抗病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灵路  王长彪  汪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20-11522,11525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概述了棉花黄萎病病菌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性的QTL定位及分子育种进展,探讨了黄萎病抗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棉花黄萎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了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限制因子,探讨了针对黄萎病的特定育种方法,并对我国抗黄萎病育种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校“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校植物病理系齐俊生博士在导师李怀方、马存教授的指导下,经过10年艰苦努力,从海岛棉中分离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通过转基因研究,培育出了高抗黄萎病的丰产新品系。2006年8月26日,“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研究成果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与会专家、领导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利用生物技术从海岛棉中克隆抗病基因导入陆地棉选育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株系,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重大突破,这一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预示着“棉花癌症”———黄萎病———有望…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生物测定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黄萎病对棉花生产威胁很大。近年来,由于植物检疫工作未能跟上,盲目调引棉种,导致发病面积成倍扩大。因此,控制病害蔓延,确保棉花高产优质,选育抗病品种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寡循环病害,其潜育期比较长,发生发展比较缓慢。在进行抗病性鉴定时,一般要半个月乃至一个多月才能取得结果,鉴定时间太长。为了探索抗性鉴定的速测方法,以缩短抗病育种的周期,1982和1983年,作者在利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进行快速测定方面作了初步研究,在方法上获得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及其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抗枯、黄萎病种质资源材料、棉花新品种(系)、不同熟性品种和品种地区差异、抗虫棉及育种上的抗病鉴定工作研究进展。在抗病鉴定方法上,棉苗期可用人工病圃法、营养钵法、病菌毒素法,棉成株期宜用人工病圃法。  相似文献   

19.
我校植物病理系齐俊生博士在导师李怀方、马存教授的指导下,经过10年艰苦努力,从海岛棉中分离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通过转基因研究,培育出了高抗黄萎病的丰产新品系。2006年8月26日,“棉花转基因抗黄萎病研究成果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与会专家、领导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利用生物技术从海岛棉中克隆抗病基因导入陆地棉选育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株系,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重大突破,这一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预示着“棉花癌症”——黄萎病——有望被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棉花育种提供优质抗源,对陕棉抗病种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认为:通过病圃连续选择杂种世代材料,育成的陕棉抗病种质对棉花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同时丰产、优质是中国棉花育种初始抗源之一.陕4、陕5、陕401、陕5245、陕1155等抗病种质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具陕棉遗传背景的品种有晋7、冀14、86-1、川56、苏5、新陆中3号、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23、中棉所35、中棉所41等抗病品种60余个,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累计在中国种植0.2亿hm2,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在中国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陕棉抗病种质作为抗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