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资源,油茶蒲、籽、壳以及榨油后的油茶饼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据测定,脱去茶蒲后的油茶籽粒重的66—70%.茶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水等。主要利用有几种途径:1、油茶籽制取食用茶油:将采摘到的成熟油茶籽,进行干燥,选经筛选→剥壳→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焰 《经济林研究》2009,27(4):117-120
为给油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油茶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述了有关油茶籽、茶籽粕和茶籽壳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具体内容涉及茶油、茶皂素、茶籽多糖、茶蛋白、糠醛等产品在医药、保健、日化、建材等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不同油茶品种,采摘时间不同,茶籽出油率也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时间采摘,出油率也大有差异。以油茶品种霜降籽来说,在“寒露”前10天采摘,种壳占46.3%,种仁占53.7%,茶籽含油率只占17.9%;而在霜降后5天采摘,种壳占37.6%,种仁占62.4%,茶籽含油率可达28.5%。提前采摘,球果未成熟,茶籽含油率低,含水量高;采摘太迟,球果开裂,茶籽散落,难以收集,造成浪费。所以,油茶果要适时采摘,并做到“三观察”。观察品种不同的品种,油茶果成熟期不一。寒露籽树冠小、直立、分枝角度小于30度,叶小而密,果小皮薄,每果有种子1~3粒,在“寒露”时成熟采摘。霜降籽…  相似文献   

4.
油茶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油茶各部分,包括油茶籽、茶油、饼粕、果壳、油茶叶所含的营养和活性物质,以及茶籽、茶油、饼粕在食品、化工、医药、保健等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木榨茶油     
正七月半,茶籽乌一半。过中秋,茶籽乌溜溜。民谚里往往透着经验和智慧。茶籽的成熟程度是跟着时令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的茶籽是指油茶籽。衢州常山,是野生油茶天然分布区,宋末元初时,就已经大量种植油茶,民国二十四年,茶油产量就已达到了四十万公斤。民间有族谱载道,各房裔孙不得砍伐油茶,违逆者,或断臂,或断指,或沉塘。好家伙!在常山,油茶就是这样得到了最严厉的保护。一件事物的传承延续,有时可能得益于民间的规矩。或许,这就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油茶机械化脱蒲的影响,为油茶果机械化脱蒲及加工机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果径分布区间在<19 mm、19~31 mm、31~43 mm、>43 mm的油茶果实比例分别为0.67%、35.55%、54.65%、9.13%;不同品种(种)油茶籽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油茶籽径分布区间在<9 mm、9~15 mm、15~21 mm、>21 mm的油茶籽比例分别为1.79%、31.45%、57.80%、8.96%。机械化脱蒲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脱蒲率为92.78%,油茶籽的破损率为2.34%,蒲籽分离率为87.20%,油茶籽径大于30mm的油茶籽易受损,果径在19.58~21.22 mm的油茶果不易脱蒲和分离。可依据试验结果对油茶果脱蒲机械的辊子的尺寸、辊子运动的速度、筛选器的间隙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同时可对不...  相似文献   

7.
太湖县是油茶重点产区县之一,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6 000公顷,年产油茶籽约40万公斤.除少数油茶林产量稍高外,大部分油茶林栽培技术简单,管理粗放,茶籽产量和效益都很低.现将如何提高油茶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木榨茶油     
正民谚里往往透着经验和智慧。茶籽的成熟程度是跟着时令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的茶籽是指油茶籽。衢州常山,是野生油茶天然分布区,宋末元初时,就已经大量种植油茶,民国二十四年,茶油产量就已达到了四十万公斤。民间有族谱载道,各房裔孙不得砍伐油茶,违逆者,或断臂,或断指,或沉塘。好家伙!在常山,油茶就是这样得到了最严厉的保护。一件事物的传承延续,有时可能得益  相似文献   

9.
张子平 《湖南林业》2008,(11):18-18
根据林业科技人员测试,不同油茶品种,采收时间不同,茶籽出油率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油茶品种,在不同时间采收,出油率也大有差异。就拿油茶品种霜降籽来说,在“寒露”前10天采收,种壳占46.3%,种仁占53.7%,茶籽含油率只占17.9%:而在霜降后5天采收,种壳占37.6%,种仁占62.4%,茶籽含油率可达28.5%。宁乡县夏铎铺镇村民谭冠军承包的25亩油茶霜降籽,通过3年不同时间的采收,出油率比较明显。第一年计划作播种育苗,霜降后几天才采收了6担籽(后因育苗改变计划)榨油70公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油茶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详细介绍了油茶籽中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品质要素.综述了无性系选择,栽培区域、栽培措施、茶籽外部形态与品质的相关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目前改善油茶籽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特征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炭疽病是由鹿角菌目的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Schrenk)所引起。该菌在陕西南部危害期长达9~10个月。利用油茶籽榨油后的饼柏浸泡出的茶枯水防治油茶炭疽病,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夏季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量,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油茶进行不同材料覆盖研究,分析油茶落果及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红壤区对油茶覆盖遮阳网、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白膜,油茶落果较少(落果率依次为8.93%、25.14%、0%);在红壤区和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谷壳,可以提高油茶单果重量(单果重依次为29.23、32.65、26.08 g);在红壤区覆盖木屑、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白膜,茶果鲜出籽率较高(鲜出籽率依次为50.29%、47.32%、49.85%);在红壤区和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遮阳网,油茶茶籽重量较大(籽重依次为4.26、4.8、3.98 g);在红壤区覆盖黑膜、在未垦区覆盖谷壳、在砂砾区覆盖木屑,油茶茶籽含水量较低(茶籽含水量依次为43.8%、48.13%、43.02%);在红壤区覆盖黑膜茶籽出仁率较高(56.20%),在未垦区和砂砾区覆盖木屑可以提高茶籽出仁率(籽出仁率依次为62.3%、62.89%);在红壤区覆盖白膜、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木屑,油茶仁出油率含量较高(出油率依次为48.37%、50.25%、52.42%)。  相似文献   

14.
油茶果及其副产品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茶果壳、茶籽壳、茶籽仁、茶枯饼、浸提茶皂素后的茶枯饼及发酵茶枯饼中的氨基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含有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的次序为:发酵茶枯饼(38.19%)>茶籽仁(20.52%)>茶枯饼(9.90%)>浸提茶枯饼(8.89%)>茶籽壳(2.65%)>油茶果壳(2.21%)。在氨基酸含量和配比上,发酵茶枯饼与豆饼十分接近。在发酵茶枯饼中,17种氨基酸含量、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限制性氨基酸含量都比发酵前的茶枯饼中的含量分别提高2.86倍、1.86倍和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油茶籽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我国年产油茶籽40多万吨。据测定,油茶籽中含有蛋白质11.06%,淀粉24.08%,粗脂肪32.44%,还含有少量的皂素。茶籽仁中含油量近45%,且油中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与前景 我省油茶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水平极低,茶籽加工多数是采用传统的土榨法,工艺先进的溶剂浸提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应用,加工后的茶籽饼粕残油率达6-9%,个别油厂甚至高达10%以上,茶籽出油率平均只有23%左右,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油茶副产品中,仅个别产区利用了少量的油菜果蒲(皮)和茶籽壳生产活性炭、栽培食用菌以及利用茶籽饼粕(压榨粕)提取残油,利用率极低,估计还不及我省油茶副产品的3%。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越南抱茎茶(Camellia amplexicaulis)资源,运用GC-MS对其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普通油茶(C.oleifer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抱茎茶油脂中,饱和酸的含量较高,与不饱和酸的比例接近1∶1,棕榈酸达到43.81%~45.23%,与普通油茶油脂差异较大。在油茶籽油生产中,不能将两者混在一起,以免影响油茶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白膜与其他材料共同覆盖对油茶产量的影响,选择3种立地条件,白膜分别与谷壳、木屑和遮阳网不同组合对油茶林地进行覆盖,然后调查和测定油茶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材料覆盖及其与不同立地交互作用对油茶成果率影响极显著,不同立地对油茶单果重影响显著,不同材料覆盖及其与不同立地交互作用对油茶单果重影响极显著,不同材料覆盖及其与不同立地交互作用对油茶鲜出籽率影响极显著,不同立地及不同材料覆盖对油茶籽含水率影响显著,不同立地及其与不同材料覆盖交互作用对油茶籽出仁率影响极显著,不同立地与不同材料覆盖交互作用对油茶仁出油率影响显著;油茶落果最少覆盖方法为在红壤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或者木屑,未垦区白膜上面覆盖木屑,砂砾区覆盖白膜;茶果单果较重覆盖方法为在红壤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未垦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木屑;茶籽较重覆盖方法为在红壤区覆盖白膜和木屑,未垦区直接覆盖白膜或者在白膜上面覆盖谷壳,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木屑;鲜出籽率较高覆盖方法在红壤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未垦区白膜上面覆盖木屑,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茶籽含水量较低覆盖方法在红壤区和未垦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遮阳网;籽出仁率较高覆盖方法在红壤区和未垦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砂砾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仁出油率较高覆盖方法在红壤区覆盖白膜,未垦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砂砾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  相似文献   

19.
油茶种子带壳贮藏可以提高发芽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油茶种子贮藏的方法是在剥壳后用麻袋包装,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到第二年一、二月播种时,籽仁干缩,不仅发芽率低而且发生虫害。根据老农经验,茶籽带壳贮藏法不仅使发芽率提高到100%,而且不发生虫害。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油茶,又称茶油树、白花茶、中果油茶、茶籽树等,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高达4-6米,一般为2-3米,树龄可达100年以上。树皮呈淡褐色、光滑,花白色或红色,果实成熟后颜色有青色、红色、青黄色、红黄色等。种子俗称油茶籽,呈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目前的油茶泛指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高,具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有经济栽培价值的各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