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福建省首创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375.17万亩、位居全国第五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3,(1):26-27
茶产业是浙江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茶树品种和茶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茶深加工及新产品产业化开发相对滞后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全国茶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茶产业层次,提高茶产业综合产出率和效益。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就提升发展茶产业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叶昌松 《茶叶》2013,39(2):67-69
惠明茶产业是景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传统的惠明茶为卷曲形细嫩绿茶。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变化,在绿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红茶、乌龙茶、香茶等品种。通过对景宁惠明茶产品的研究,分析优势,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茶之乡——蕉城区赤溪镇的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赤溪镇茶产业的发展对策:①科学规划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品种和茶类结构;②扶持龙头企业,向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和无公害化方向发展;⑨科企结合,促进茶叶种植与加工的科技成果转化;④加强宣传,树立创造品牌意识,打造公共品牌;⑤健全茶叶科技服务体系,从品种、...  相似文献   

5.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寿宁县茶产业概况,剖析了寿宁县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寿宁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发展生态茶园,进行无公害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二是继续调整、优化茶讨品种与茶类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四是强化茶业科技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突出品质化发展方向,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资源全价利用、茶产业全链开发、茶品牌全城共建、茶效益全民共享,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农业厅、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松阳县人民政府承办,以"科技、市场、品牌、文化———品质发展"为活动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将于2018年3月27-29日在浙  相似文献   

8.
浙江茶情(2)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11,37(2):130-131
1 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十二五"桑茶果转型升级方案,3月31日,省农业厅在杭州召开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浙江茶产业发展思路,即以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为主线,以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茶叶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培育四大优势区域(龙井茶产区、浙北白茶产区、浙南早茶产区和浙西优质茶产区),从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实施产业转型,推进产业升级,构建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贸易条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咏梅 《茶叶》2017,(4):213-218
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茶叶出口贸易国之一。本文运用贸易条件公式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条件2004-2016年度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近10余年我国茶叶的总贸易条件趋于下降:2004-1998年下降幅度最大,即贸易状况恶化,1999-2014年间又缓慢上升,即贸易条件逐渐改善。进一步从细分茶类来看:2004-2014年间绿茶的贸易条件总体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即绿茶贸易条件在好转;红茶的贸易条件增长幅度更大,特别是2015-2016年贸易条件更大幅度的改善;乌龙茶的贸易条件逐渐变差,花茶的贸易条件缓慢改善,而普洱茶的贸易条件总体呈现恶化现象,这与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状况及世界范围内的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展、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关:如:中国越来越重视茶叶的品质、质量卫生水平以及竞争力水平的提高,重视中国的特种茶类的生产加工与贸易,而国内乌龙茶内销市场的扩大对乌龙茶的出口造成影响,而普洱茶内销市场的狂涨狂跌对普洱茶的品质质量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基本情况江西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茶业是婺源传统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婺源县因势利导,调整茶叶产业结构,提出"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全力抓好婺源绿茶品牌整合,引导茶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茶产业从资源经济向品牌经济、产茶大县向茶业强县转变",把茶产业发展定位"有机"高度,推进经济新常态下的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多维度的HI指数,对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的竞争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2年以来中国茶产业各个层面的竞争都在不断加剧,不同区域、不同茶类及各区域内部的竞争程度都有所提升,规模化的竞争给中国茶产业带来供求失衡的压力。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中国茶产业由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进一步构建良序竞争制度规范茶叶市场竞争以及以大众茶为中心推动中国茶产业消费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晶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3,(1):61-63
1省政府出台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 2012年11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2]142号)。《意见》指出,茶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在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以茶为经营主项的商号。时至今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诞生了诸多茶叶企业。茶叶企业的产品品牌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对接市场的核心载体,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茶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2011年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  相似文献   

14.
铜仁市茶叶品牌整合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市委、市政府的的高度重视下,贵州铜仁市生态茶产业建设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茶类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茶叶总产量突破万吨,茶叶产值实现了8亿多元,茶叶企业238家,茶叶品牌35个。为做大做优做强铜仁市生态茶产业,提升品牌效益,形成茶叶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全市生态茶产业发展,根据铜仁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总体要求,特提出铜仁市茶叶品牌整合建议方案。一、茶叶品牌整合的必要性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03.35万亩,成为全省第二个百万亩茶叶主产市,无性系茶园面积97.85万亩,占茶园总面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首先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结构,然后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3项指标对2001—2016年间我国不同茶类和包装规格茶叶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延续了上世纪的下降趋势。从茶类和包装规格来看,大包装绿茶相较于其他茶产品更具比较优势,小包装绿茶比较优势在上升,发酵茶竞争优势较弱,尤其是大包装发酵茶。我国绿茶面临着新兴绿茶生产国的竞争,而我国发酵茶类一直没有竞争优势。发展绿茶,稳定红茶,提升特种茶出口,是当前稳固和提升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更加便利。本文通过梳理2001—2017年间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特点、变动规律,发现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新加坡为主,出口量一直占东盟市场的64%以上;中国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额增长态势明显,对越南出口额增长最快;近年来绿茶相对于红茶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茶产品主要为大包装茶,但小包装绿茶近年来增速明显;小包装茶的平均价格波动较大,而大包装茶的平均价格较为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发挥各自茶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大力推广中华优秀茶文化,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中国茶叶"走出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浉河区茶产业现状狮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目前,狮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4万公顷,可采摘面积近3.3万公顷,2014年茶叶产量达到2.5万吨,涉茶产值达51.5亿元。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龙头企业、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24家。狮河区在巩固扩大信阳毛尖名优绿茶生产的同时,开发生产了信阳红、丹桂信阳红、信阳观音茶等新茶类;以信阳毛尖茶  相似文献   

18.
林康 《中国茶叶》2010,32(10):4-5
近年来,松阳县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战略,大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使茶产业成为繁荣一方经济和富裕一方百姓的农业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09年,松阳全县有茶园面积10.9万亩,茶叶总产量8460吨、总产值4.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32.2%;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4.2万吨、交易额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0%、85.1%。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茶产业,  相似文献   

19.
茶叶市场是茶产业链中最终体现效益的终端,是科研开发、生产新产品的龙头,是反映茶类花色、产品质量是否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同时体现产品价值最直观的评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茶叶在国内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在这改革转制过程中,促进了茶叶经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形成了茶产业新的格局。本文就芳村南方茶叶市场的开拓发展、促进茶科技创新方面作些概述。  相似文献   

20.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9,35(2):128-130
1 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发展茶产业提出要求 在中国浙江绿茶大会开幕式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茶叶是浙江农业的主导优势产业,是广大农民扩大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发展茶叶产业特别是绿茶的生产与销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在茶产业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努力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发展名优茶和大宗茶“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茶叶品牌的整合工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茶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倡导“茶为国饮”,以消费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