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前言草原牧草蒸腾和地面蒸发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分因不断蒸散而减少,也因大气降水蓄积在土壤之中,使土壤含水量不断得到补充。土壤水分就是在这样地增耗之中保持其含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桑树的蒸腾作用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是桑树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和水分供应的敏感时期 ,需合理的灌溉。调查测定桑树在夏季的平均蒸腾强度T(H2 O) =1 0 6 4 2mmol/m2 ·s。研究桑树的蒸腾作用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雨、地面蒸发量和日照等 6种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桑树的蒸腾作用与 5种气象因子的全回归模型、优化回归模型和多项式多元回归模型 ,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 :日地面蒸发量对桑树蒸腾强度影响最大 ,其次为日最高气温 ;日照和降雨是通过影响地面蒸发量而影响桑树蒸腾强度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陇中黄土高原典型雨养农业区坡耕地布设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裸坡休闲(F)、小麦单作(W)、小麦/甘草(W/L)、小麦/菘蓝(W/I)和小麦/苜蓿(W/A)。通过探讨植物篱-作物间作系统的小麦产量表现及其土壤水分利用特性,明确不同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土壤耗水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黄土高原坡耕地适宜植物篱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和休闲期0~2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较低,基本接近作物有效水分下限(crop lower limit,CLL)。植物篱-作物间作能够起到积蓄降水的作用,但主要体现在耕层0~30 cm土壤,且以小麦/苜蓿处理效果最佳。不同处理棵间蒸发量和蒸发占总耗水量的比重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小麦/甘草处理耗水量最高(250.98 mm),裸坡休闲总蒸发量较大(197.30 mm)。裸坡处理棵间蒸发占耗水量的比例高达80%以上,主要表现为土壤蒸发,而小麦/甘草主要表现为作物蒸腾,说明植物篱-作物复合系统可一定程度有效降低棵间蒸发量和蒸发占总耗水量的比重,增加作物蒸腾量。不同间作系统小麦耗水量与单作耗水量并无差异,但其产量提高了60.00%~83.55%,进而明显提高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秦文利 《草业学报》2023,32(1):48-62
为明确行间生草种类对华北平原苹果园春季土壤蒸发、果树冠层空气湿度、土壤贮水的影响特征,揭示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规律,于2019-2021年在河北省武邑县武罗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开展苹果树行间生草试验,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方法研究了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二月兰、毛叶苕子、小黑麦)和多年生牧草(鸭茅、白三叶)后牧草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射率、土壤温度、水分蒸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4-5月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时土壤蒸发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增加3.14 mm。越年生牧草切碎覆盖还田前后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不同。还田前,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增加20.5%,这与越年生牧草生长速度快,群体LAI大、PAR透射率低,0~25 cm土壤温度低和土壤含水量下降相关。还田之后,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小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降低29.0%。越年生牧草对果树冠层1 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的改善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增加15.5%。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与1 m土体内土壤贮水减少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多消耗土壤贮水39.20 mm。行间生草后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27.80 mm,土壤贮水消耗量平均增加52.50 mm。因此,华北平原苹果园行间生草后春季土壤蒸发减少量难以弥补牧草生长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降低了果园土壤有效水分。越年生牧草比多年生牧草更有利于改善春季果园空气湿度,但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特征优化果树春季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晰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冷季牧场的适宜休牧期,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草甸设置了土壤解冻临界期—牧草枯黄期(RP1)、土壤解冻后期—牧草枯黄期(RP2)、牧草返青初期—牧草枯黄期(RP3)、牧草返青后期—牧草枯黄期(RP4)和当地传统休牧(优势牧草高5 cm—牧草枯黄期)(RP5)5个休牧期,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27种植物,分属12科23属;5个休牧期土壤种子库密度表现为RP1(2 136.67粒·m-2)>RP2(1 983.33粒·m-2)>RP3(1 576.67粒·m-2)>RP4(1 220粒·m-2)>RP5(863.33粒·m-2);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RP1休牧土壤种子库中较高,Pielou均匀度指数在RP5中最高;5个休牧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在0.38~0.49,其中RP1休牧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最高。综上,土壤解冻临界期—牧草枯黄期休牧更有利于土壤储备植物种子,增加草地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胡锋铎 《草地学报》1991,1(1):112-118
本文初步研究了伊犁篙和草原苔草的蒸腾强度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一天的蒸腾强度过程为单峰,草原苔草蒸腾强度大于伊犁蒿,同一种牧草在不同坡向的蒸腾差异不显著,并且根层的土壤温度对蒸腾有显著影响。对在垂直梯度上(150cm 和60cm)伊犁蒿蒸腾强度与大气温湿度关联度分析表明,在这两个层次上的温湿度作用不同,从而又进一步用稳态气孔计法进行了生理活动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从理论上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藏中矿区土壤、牧草、家畜组织为对象,探讨土-草-畜系统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分布情况与饲养环境的相关性。通过设立研究点的方法,采集矿区饲养环境中的土壤、牧草、家畜(牦牛、藏羊)组织进行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藏中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这4种元素均高于我国二级土壤限量值,Cu含量达限量值的2倍以上,Cd超标最严重。牧草、家畜组织体内重金属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牧草含量的分布顺序为Zn>Pb>Cu>Cd,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一致。牦牛体内Zn元素含量与远离矿区家畜(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d含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显著(P<0.05)。Cu、Zn存在超标现象,Cd、Pb两者存在差异但均未超标。矿区牦牛肉中Cu和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836,P<0.01);牦牛肉中Zn含量与土壤和牧草中的Z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P=0.631,牧草P=0.667,P<0.05);牦牛肉中Pb含量与牧草中Pb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520,P<0.05);藏羊肉中Cu含量与牧草中Cu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756,P<0.01)。矿区可食牧草中重金属向牦牛和羊肌肉迁移系数变化较大,迁移系数在0.19%~44.61%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土壤不同供磷水平对燕麦(Avena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牧草磷的利用效率、根系形态特征与根际微环境特征,以及牧草根系形态与根际微环境特征与磷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设土壤低、中、高3个供磷水平,通过测定两种混播牧草植株的磷利用效率、营养竞争比率、土壤磷的富集率、根系形态特征参数以及根际微环境特征等相关指标,分析豆禾混播体系中牧草的磷养分利用优势,明确土壤不同供磷水平对牧草混播体系磷养分的竞争。结果表明:1)土壤高供磷水平处理的混播牧草植株磷含量显著高于中磷和低磷水平处理(P <0.05),但其磷利用效率较低,而低磷水平处理的牧草磷利用效率较高。2)土壤不同供磷水平下牧草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具有明显差异,但对根系构型特征影响不显著(P> 0.05)。3)不同供磷水平处理下土壤pH表现为低磷>中磷>高磷水平,低磷水平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表现最低,高磷和中磷水平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本研究重点剖析土壤不同供磷水平下豆禾牧草混播体系磷的利用效率,探索磷高效植物与磷低效植物之间磷传递或磷共享可能途径及影...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6月中旬)、秋(9月中旬)、冬(12月中旬)三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及粪、尿中锌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锌含量正常;绵羊采食牧草中锌含量为夏季>秋季>冬季;三季采食牧草平均值中锌处于临界缺乏状态;绵羊被毛中锌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从三季绵羊血液、肝脏的统计分析结果看出,锌处于临界缺乏;从土壤-牧草-畜体生态系统看,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绵羊处于低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草场绵羊放牧系统锌的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6月中旬)、秋(9月中旬)、冬(12月中旬)三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及粪、尿中锌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锌含量正常;绵羊采食牧草中锌含量为夏季>秋季>冬季;三季采食牧草平均值中锌处于临界缺乏状态;绵羊被毛中锌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从三季绵羊血液、肝脏的统计分析结果看出,锌处于临界缺乏;从土壤-牧草-畜体生态系统看,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绵羊处于低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纯林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单一枯落物的特殊影响是导致人工林土壤极化的重要原因,利用牧草枯落物施肥或直接营造林草复合植被是防治和修复纯林土壤极化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措施。针对渭北残塬沟壑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7种常见豆科牧草枯落物与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混合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对油松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可作为与油松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对侧柏纯林土壤,红豆草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可作为与侧柏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毛苕子和小冠花则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丰水年)和1999年(欠水年)连续两年对皇川甫流域主要天然植被--百里香群落水分状况及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百里香蒸腾强度日变化曲线呈宽大的单峰型;在丰水年和欠水年,百里香蒸腾强度的季节动态大致相同,随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的增减而增减;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百里香蒸腾作用的主导因子;百里香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增减与蒸腾耗水量增减呈同步,峰值出现在7月份;无论在丰水年还是在欠水年,百里香群落土壤水分均得不到充足的降雨补给,造成土壤水分常年严重亏缺.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干热河谷生态果园种植的豆科牧草。本文设计牧草种类和翻压方式两水平因素,牧草种类是提那罗爪哇大豆(Glycine wightii(Wight and Arn.)Verdcourt‘Tinaroo’)、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iuanensis‘Reyan No.5’)、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和铺地木蓝(Indigofera endecaphylla Jacq.)4个牧草,翻压方式为翻压与不翻压,观测牧草草产量、地表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状变化量;翻压方式观测翻压牧草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芒果园内种植提那罗爪哇大豆在改善果园土壤微环境及作为绿肥翻压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均高于其他3个牧草;大翼豆地上生物量最高,年均干草产量为7 470.463kg·hm-2;热研5号柱花草枯枝落叶量最高,年均3 183.00kg·hm-2。种植牧草小区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效果高于未种植区,柱花草在调节地表温度及保持土壤水分的效果高于其他牧草。经济效益与草产量一致。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新疆伊犁牧区土壤-牧草-水(溪流)中铁、铜、锰、锌、硒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与相互关系,以评估新疆伊犁夏牧场微量元素的营养生态环境。在伊犁夏牧场卡拉卓恩(南坡)和唐布拉草地(北坡)海拔1400~2999 m垂直带,根据海拔分别采取土壤(n=75)、牧草(n=75)和溪水(n=75)样品,测定其铁、铜、锰、锌和硒含量。结果表明,伊犁夏牧场土壤中铁、铜、锰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15 418.4、32.6、474.5和115.8 mg/kg,牧草中分别为446.0、7.8、85.7和41.9 mg/kg,土壤与牧草铁、铜、锰和锌含量的相关性(R2)分别为0.43、0.82、0.47和0.72,土壤和牧草中铁、铜、锰、锌含量随海拔变化规律不明显;溪水中不含以上4种元素;土壤和牧草中不含硒,溪水含硒极微量。由此说明,伊犁夏牧场铁元素过多,锌、锰基本适宜,铜缺乏,而硒则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引进的两种禾本科牧草‘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IT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分析施用有机肥后两种牧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显著增加两种牧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降低牧草茎叶比(P<0.05);有机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全氮(TN)和有机碳(SOC)含量(P<0.05),降低土壤pH。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明:有机肥降低老芒麦根际主要优势菌和次要优势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披碱草根际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属(Preussia)相对丰度。RDA结构显示pH和SOC是驱动微生物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有机肥添加重新构建了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网络关系。高寒地区短期施加有机肥明显促进牧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六月中旬)、秋(九月中旬)、冬(十二月中旬)三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中铁含量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季土壤铁均处于丰盈状态;牧草中铁夏季>秋季>冬季,且含量较高;绵羊被毛中三季铁含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三季血液、肝脏中的铁充足。从整个土壤-牧草-畜体生态体系来看,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绵羊处于铁充足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青海海西荒漠半荒漠草地氮硫的季节变化及盈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春季(3月中旬),夏季(7月中旬)和秋季(11月中旬)对青海海西地区荒漠半荒漠草地中的土壤、可食牧草和绵羊的血清、瘤胃液、被毛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的土壤全氮为(0.33±0.10)%,土壤有效硫为(42.65±8.57)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3月份土壤全氮(0.15±0.04)%、土壤有效硫(20.00±3.02)mg/kg和11月份土壤全氮(0.07±0.03)%、土壤有效硫(37.85±7.91)mg/kg。三季都能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需要;可食牧草中的全氮和全硫在7月份时最高,春季和秋季,牧草含量远不能满足绵羊生长的需要;血清中的氮、硫在3月份、7月份和11月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7月份>11月份>3月份。3月份血清白蛋白的含量(33.92±9.77)g/L显著低于7月份(53.11±10.59)g/L和11月份(53.53±7.74)g/L,三季含量均低于绵羊血清白蛋白正常含量;瘤胃液氮与牧草氮含量和血清白蛋白的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六月中旬)、秋(九月中旬)、冬(十二月中旬)三季的水、土壤、牧草、绵羊被毛、血液、组织器官中铁含量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季土壤铁均处于丰盈状态;牧草中铁夏季>秋季>冬季,且含量较高;绵羊被毛中三季铁含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三季血液、肝脏中的铁充足.从整个土壤-牧草-畜体生态体系来看,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绵羊处于铁充足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新西兰奥塔哥和南岛的4个地方,研究了施硼对牧草和土壤提取硼(B)浓度的影响。土壤分别为黄棕壤和黄灰壤及始成土,土壤pH为5.2~5.8,0.02M CaCl_2提取的硼为0.40~1.61μgB/g土。肥料硼用硼砂,用量分别为0,0.55,1.10,2.20kgB/ha。研究表明施硼明显提高了牧草和土壤提取硼的浓度,但牧草产量对硼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幼龄果园间作6种多年生牧草,结果表明,幼龄果园土壤含水量增加,杂草生长得到抑制,6种多年生牧草品种在果园间作的适宜度大小顺序为:白三叶(Haifa)>紫花苜蓿(Empress 2000)>杂三叶(Aurora)>沙打旺(普通)>鸭茅(Amba)>多年生黑麦草(Toy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