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 ,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 ,农时至关重要 ,除草剂安全性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多年生莎草科的扁秆藨草 (Scirpusplaniculmis)、日本藨草 (Scirpus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 ,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 ,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 (anilofos)、苯噻草胺 (mefenacet)、环庚草醚 (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 (oxadiargyl)、杀草丹 (thiobencarb)等 ,于水稻插前 3~ 7d ,插后 15~ 2 0d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 ,对水稻安全 ;防治扁秆藨草、日本藨草使用吡嘧磺隆 (pyrazosulfuron ethyl)、苄嘧磺隆 (bensulfuron methyl)、环胺磺隆 (cyclosulfamuron)、醚磺隆 (cinosulfuron)、乙氧磺隆 (ethoxysulfuron) ,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张汉友  王凤芝  张玉江 《北方水稻》2010,40(2):55-55,60
根据推广实践,总结了冀东滨海稻区稻田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如主要用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除治水稻秧田杂草;主要用丁草胺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丁草胺加西草净除治本田杂草;单用三苯基乙酸锡或西草净除治水绵;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于水稻插秧前除治田埂杂草,用选择性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灭草松.二甲四氯于水稻插秧后除治田埂杂草等。  相似文献   

3.
刘兴  隋鑫  谭桂荣  葛强 《北方水稻》2013,43(3):29-31,41
以滨海稻区推广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盐丰47"为试材,分别进行人工手插秧和机插秧两种不同移栽方式,调查其生育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移栽方式相比,水稻茎蘖数、叶龄进程、干物质积累量、每公顷产值及成本均存在差异,机插秧较传统手插秧产值减少1 119.3元/hm2,节支3 410.6元/hm2,总体增加效益达2 291.3元/hm2,增幅达23%,机插秧移栽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农时至关重要,除草剂安全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Ecirpus 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anilofos)、苯噻草胺(mefenacet)、环庚草醚(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oxadiargyl)、杀草丹(thiobencarb)等,于水稻插前3-7d,插后15-20d分期施药,药效稳定,对水稻安全;防治扁秆lu草、日本lu草使用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苄嘧磺隆(bensulfruon-methly)、环胺磺隆(cyclosulfamuron)、醚磺隆(cinosulfuron)、乙氧磺隆(ethoxysulfuron),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洪灾,水稻没来得收割就被洪水淹没,秸杆留在地里,时间长达九个月,给第二年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首先,春天整地时,秸杆全部埋在耕层内,插秧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开始腐烂,产生硫化氢与根的铁离子形成硫化亚铁,附着在根表,影响根的吸水、吸肥和氧气的流通,严重时会出现烂根现象。根首先变黄逐渐变成浅灰色,拔出后闻到一种臭味,吸收功能严重降低(腐烂黑根),产生硫化氢中毒,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将发生插秧后缓苗慢,营养生长期延后;无效蘖增多,贪青晚熟减产;僵苗严重等问题。1 发病症状根变成灰白色透明,周围土壤变黑,有臭鸡蛋味;秧苗发锈…  相似文献   

6.
嘧草醚是防除水稻移栽田稗草的除草剂,为了验证不同剂型对其防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嘧草醚不同剂型对水稻均安全,且对稗草的防效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长残效除草剂田下茬种植水稻药害缓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模拟在土壤中施用三种长残留除草剂后移栽水稻,研究长残留除草剂对水稻的影响,同时应用生物缓解技术做处理,调查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情况、株高、分蘖、结实率及产量,结果表明:在含有咪草烟、阿特拉津、氯嘧磺隆的土地上插秧,对水稻药害大;水稻应用生物缓解技术做处理可以有效缓解长残留除草剂药害,增加水稻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不含有长残留除草剂的处理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稻均未发生可见药害,参试除草剂安全性好;药后35 d供试除草剂对试验田总草防效达95.0%以上;与施用除草剂处理相比,未施药对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减幅12.5%~42.7%。可见,“插喷同步”技术是一种高效除草技术,供试4种除草剂均能有效防治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种稻效益。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水稻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光温因子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温光因子中,移栽期-始穗期日照、始穗期-成熟期积温对水稻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和结实率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在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是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同时,灌浆结实期高温导致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千粒重略有提高;蛋白质含量、垩白粒率、长宽比受环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5,(1):19-24
选择8个不育系进行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试验,设计不同用种量、不同秧龄期机插秧处理,研究对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群体苗数、穗粒结构及抽穗动态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播始历期比人工移栽延长,机插秧龄延长则播始历期明显延长,机插用种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母本机插秧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人工育秧移栽;机插秧与人工移栽、不同秧龄期处理、不同用种量处理的群体抽穗特性差异较小。根据母本机插秧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25%去草净粉剂特点:本品为水稻插秧田除草剂。1990年经省内外植保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川、内蒙等地进行试验示范,证明本品是插秧田最佳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低毒、持效期长、成本低、使用方便,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近年来水稻栽培方式迅速从插秧改为直播,因而杂草种类及群落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禾本科杂草危害加重。杂草防治除选种、平地、水层管理等农业措施外,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70年代开始使用敌稗,80年代逐步推广高活性除草剂,品种众多,其中主要有禾大壮、快杀稗、丁草胺、丙草胺、恶草灵、成霸、甲羧除草醚、三甲戍乐灵、农得时、草克星等;改稗、2.4─D等传统药剂也仍被广泛应用;同时,还将旱田用的超高效除草剂甲磺隆、豆黄隆等以适宜剂量用于水稻插秧田;在印度民西亚将杀草丹与丁草…  相似文献   

13.
2002年~2003年进行了克草胺防治稻田稗草的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7%克草胺EC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对水稻较为安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75~100m l/667m 2。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克草胺可与农得时等阔叶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影响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芳 《北方水稻》2010,40(3):38-40
针对2009年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从低温对水稻返青、低温对水稻分蘖、低温对水稻生产生育进程、低温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科学选择主栽品种、因地制宜适时插秧、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验21%五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对稗草与野慈姑、泽泻等的防效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1%五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在水稻插秧后7 d施用,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状,安全性非常好;用量以100 g/667 m~2为宜,于移栽后7 d水稻缓苗后喷雾法均匀施药。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003年进行了克草胺防治稻田稗草的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7%克草胺EC可有效地防除移栽稻田稗草,对水稻较为安全。适宜的施药剂量为75~100ml/667m^2。施药适期为水稻移栽后5~7d稗草1.5叶期。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克草胺可与农得时等阔叶除草剂混用。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生产中,杂草是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除草剂是目前最有效的除草手段。近年来,市场供应的稻田除草剂商品种类庞杂,常用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单一除草剂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杂草抗药性问题和除草剂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农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难以有效解决。创制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田杂草危害重、防控难的一种较好选择。本文从稻田杂草及其发生规律入手,介绍了水稻直播和移栽种植模式下杂草的治理措施、稻田常用除草剂应用现状及挑战,重点研究了最新的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育种进展和应用情况,展望了生物育种技术在抗除草剂水稻创制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稻田杂草防控水平,促进抗除草剂水稻育种研究和扩展生物育种技术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实行粮棉间作套种,由于措施不当,常会导致棉花弱苗迟发,贪青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据1982年在全县间套作棉田词查,属于晚发类型的棉田占56.3%。这类棉田表现为秋末绿茎部分占78.6%,晚秋桃占60%以上,无效铃占27.2%,单铃重下降1.6克,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一、间作套种棉花形成贪青晚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对直播稻安全,除草效果好的除草剂,在直播稻田选择几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隆苗和速除对水稻出苗相对安全,隆苗对水稻分蘖影响较少;直播净对扁杆骠草和阔叶草防除效果较好;速除和新野对阔叶草防除效果较好;直播净和新野对马唐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一抢三替"栽培技术是针对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低、育苗取土难、机插植伤严重、插后大缓苗等问题提出的,该技术以提前扣棚、提前育苗、提前插秧,抢水稻生育积温为基础,通过以中晚熟品种替代中早熟品种、以育苗基质替换传统床土、钵型毯状苗机插技术替换传统平盘机插技术为手段,解决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