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上的应用,探讨了基因工程在番茄抗病毒病、真菌、细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番茄抗病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各种类型,RFLP、RAPD、SSR、AFLP和SNP标记是植物遗传作图最常用的,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使用范围以及优点和缺点。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包括耐冷性,耐盐性,抗病性,抗虫害等方面的应用,并就今后番茄分子育种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蕾  宿烽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70-2871,2880
文中概述了近几年来番茄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番茄基因组精细序列分析的完成是这一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在育种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了具有各种抗性的番茄植株,获得了具有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同时,基因工程手段拓展了番茄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研究人员已利用番茄生产药用蛋白、抗体、口服疫苗、病毒转基因番茄疫苗,并且对番茄红素的研究有望推动对癌症基因疗法的研究。总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有望使番茄成为集治疗、营养和免疫于一身的新型蔬菜。  相似文献   

4.
番茄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番茄抗病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内容主要包括抗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基因的克隆和转育研究,讨论了番茄基因工程育种今后的发展方面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本文综述了水稻在生物多样性、抗性诱导、基因工程育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上抗稻瘟病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育更加优良的番茄品种,人们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番茄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开发。特别是番茄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等,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结果,对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生产医药和工业产品等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番茄基因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时探讨了番茄生物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番茄(Lycopersicon esctdentum。Mill.)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产量、品质和抗病虫上,在我国,由于番茄的需求量大,产量育种占有重要地位。产量育种主要利用杂种优势,首先应广泛收集种质资源,而育种技术已经由单纯常规育种向借助基因工程手段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渗入到育种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的研究结果,综述了水稻基因工程育种中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具有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详述了已成功分离的多个水稻抗病、抗虫、抗逆境、抗倒伏、高产、优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及其对培育水稻新品种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原理及近年来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水稻基因工程育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基因工程育种在未来水稻育种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番茄灰叶斑病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生及流行的一种病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发病规律、病菌侵染过程、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分子生物学、抗病机理、病菌毒素、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深入开展抗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因工程方式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目前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它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抗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将主要采取以植物基因工程为主的生物技术育种策略.本文结合作者从事水稻育种的研究工作,简要综述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水稻育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诱导番茄同源四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工诱导番茄四倍体,当作遗传传递的工具,有重要的育种用途。籍助染色体重组工程,诱导番茄多倍化,实现基因转移,不仅可获得座果多而品质好的番茄新品系。还可克服远缘杂交中的不亲和性、杂种不孕性等,从而培育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用中等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减数分裂前的细胞,并结合涂抹幼苗生长点的方法,产生番茄四倍体的频率大,植株茎部粗壮,叶色深而宽厚,座果多而果实大。但需加强田间管理,才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番茄耐盐的生理机制,耐盐性状的筛选技术,以及耐盐育种的方法。针对番茄耐盐育种的现状,提出了常规育种与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结合选育番茄耐盐品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耐热番茄Hsf24基因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耐热番茄Hsf24基因,并对该基因及编码蛋白质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Blast分析结果表明,确定该基因具有Hsf基因家族特性,并预测其编码蛋白三级结构。该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番茄耐热性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材料,对深入研究番茄耐热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番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抗病育种是番茄病害防治及提高产量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它可以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准确、快速,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对番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枯萎病)和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和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位居世界蔬菜前列,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口味丰富多样。植物雄性不育是因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而雌蕊发育正常并可利用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番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明显,且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番茄在我国生产中子一代杂交种子基本均为人工去雄授粉,所以在制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番茄雄性不育制种可以简化制种过程、大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种子纯度,使得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因此番茄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对番茄遗传育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概述了近年来番茄雄性不育研究领域现状,总结了番茄雄性不育的类型、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功能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分析,从遗传学角度阐述温度对番茄雄性不育的影响,探讨其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响应温度变化的基因功能与调控机理,分析了番茄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及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番茄雄性不育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番茄雄性不育技术的创新和基础研究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75-6976,7013
[目的]研究番茄抗花叶病毒基因类似序列扩增。[方法]以选育和生产上广泛使用的20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对其进行了田间和实验室抗花叶病毒病(ToMV)筛选、基因类似序列扩增、RAPD聚类分析及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美味樱桃番茄、中杂9号、早红宝、W262-4、OH-2-2-11、黄圣果和美国番茄对ToMV具有较强的抗性;根据聚类分析,受试品种可分为3类,从中选出9个抗性和非抗性品种进行抗ToMV基因类似序列分析,其中非抗性和购买无抗性番茄品种未扩增出任何谱带,而抗性品种扩增出约300 bp的谱带,初步认为该谱带为抗ToMV类似序列基因。[结论]为培育抗花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番茄Cf-5基因的SNP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已知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嵌套引物。以4份抗病材料和4份非抗病材料DNA为模板,扩增番茄Cf-5基因并比较了抗感材料Cf-5基因的序列,在580、2 879 bp位点分别有T与C、G与T的碱基替换,设计了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获得了稳定的等位基因PCR产物,成功地开发了抗叶霉病基因Cf-5的SNP标记,为培育抗叶霉病番茄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