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研究小黑杨的生长节律。从气象因子中找出了小黑杨在整个生长期中的速生期与高峰期,同时分析出影响生长节律最大的气象因子是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为有效采取各种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影响小黑杨胸径生长的关键因子是密度和坡度。营造小黑杨人工林 ,应实行大行距、小株距 ,每公顷造林初植密度为 2 0 0 0~ 2 5 0 0株 ;并阐明了在 8度~ 2 0度阴坡、半阴坡营造小黑杨人工林或实行小黑杨与云杉、红松混交 ,可防止树干冻裂而引起“破肚子”的严重生理性灾害 ,更有利于小黑杨生长、成林、成材。  相似文献   

3.
以青年林场不同造林方式的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收割的方法获取插条、母根和萌蘖造林的林分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SPSS18.0拟合3种造林方式的小黑杨生物量模型,其结果表明插条和母根造林的小黑杨选取以D1.3自变量的Logistic方程,萌蘖方式造林的小黑杨选取以D1.3为自变量的幂函数进行生物量估算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 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 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 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 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 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相似文献   

5.
他选育出了世界上第八种泡桐,获得联合国发明创新奖;他总结出了"两大一小"造林新方法,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他研究出了杨树低温浸苗新技术,把植树造林黄金季节延长了一个月;他与人合作,揭示出了黑杨制浆造纸新理论新成果,为国内林业纸业界的黑杨白杨之争划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径阶分布状况,以张北、沽源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实测法测量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胸径,利用ForStat软件中的统计分布假设检验中的正态分布的χ2检验方法分析3种造林方法小黑杨林的胸径结构。结果表明:(1)小黑杨林分生长趋势为断根小黑杨好于埋桩小黑杨,且好于插条小黑杨。(2)断根小黑杨集中分布在均值附近,插条小黑杨与埋条小黑杨分布较离散。(3)埋桩小黑杨径阶分布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其次为断根的径阶分布,再次为插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状况,以张家口坝上张北、沽源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收割的方法获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SPSS18.0拟合3种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生物量模型,其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大于0.96,D1.3和D1.32H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生物量。(2)分别建立了插条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断根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幂函数模型和埋桩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8.
江苏海岸带林农复合模式林分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苏海岸带1-4年生5种造林密度林农复合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在造林后1 ̄2a内,林分密度对林农复合经营影响不明显,2a后,则成为制约林农复合经营综合经济效益的主导因子,在5种密度林农复合模式中以农林比例5:1,株行距采用小株距、大行距配置形式的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会议收益率为19.65%,净现值为5825.57元/hm^2,净现值指数为1.712,林业农业土地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适用于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建立杨树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方法]本研究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叶片为材料,对小黑杨叶片双向电泳体系的2D裂解液、蛋白的纯化、IPG胶条的pH范围、蛋白上样量、等电聚焦时间和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平衡时间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分别对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结果]采用2D裂解液Ⅱ对小黑杨叶片蛋白质进行溶解,可显著提高蛋白的溶解性,双向电泳图谱中可分辨出326个蛋白质,比采用2D裂解液Ⅰ溶解的蛋白样品多209个蛋白质。通过蛋白裂解液提取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利用2D clean-up试剂盒法对蛋白样品进行纯化,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的分离效果较好。小黑杨叶片蛋白质主要集中在pH 4~7内,选用24 cm、pH 4~7的线性IPG胶条进行双向电泳,可获得分离效果较好的393个蛋白质。蛋白上样量提高至1 mg时,可分辨的蛋白质的个数明显增加,由326个增加至454个。10 000V的等电聚焦时间为13 h,SDS平衡时间为40 min时可得到背景清晰、蛋白质个数多、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对小黑杨、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 Kom.)和84 K杨(Populus alba×P.glandulosa)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分别可检测到531、828、525个蛋白质,且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结论]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提高了小黑杨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和重复性,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成功的建立了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该体系适用于小黑杨、大青杨和84 K杨叶片蛋白质组学的分析,为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银中杨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银中杨生长特性研究表明 ,银中杨在生长方面超过当地推广树种小黑杨 ,其中材积生长超过小黑杨 73.4 %~ 2 6 9.2 % ;在本地区生长超过目前东北、内蒙及华北地区的优良杨树品种。探讨了银中杨生长规律及适宜栽植密度 ,并对银中杨生长划分 5个时期 ,为合理经营银中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黔江区近几年内拟在全区建成20--30万亩的杨树工业原料林基地。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杨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找到适合我区杨树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和经营模式,我们开展了影响杨树生长的立地因子分析及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不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主要因子,而坡度和栽植后的抚育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关键因子。经过生长量调查,发现美洲黑杨4—10年进入速生期,7—8年为生长最快时期,10年胸径达到33cm,单株材积0.734立方米,10年后生长变慢,因此,工业原料林美洲黑杨的主伐年龄以1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2.
小黑杨花粉离体萌发和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的液体培养基组分、温度、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蔗糖、H3BO3和CaCl2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温度和pH值也是如此。在正交试验中,蔗糖、H3BO3、CaCl2、温度和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小黑杨花粉萌发最适的培养基为150g·L-1蔗糖+20mg·L-1H3BO3+40mg·L-1CaCl2,在21℃和pH6.0条件下,花粉的萌发率可以达到46.23%,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黑杨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提高,花粉管不断伸长。  相似文献   

13.
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和培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杨树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先后从13种杨树花粉的离体培养中获得了愈伤组织。1975年得到了草杂一号杨、黑杨、小×黑、加×钻、健杨和小×钻的完整植株,其中部分植株移栽到花盆里;1976年又获得了银×小的完整植株;1977年成功地将小×钻、小×黑、黑杨和银×小四种杨树移  相似文献   

14.
对小青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x p.nigra L.)和它的母本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对比研究表明,在环境、树龄、经营措施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小青黑杨生长速度明显超过小青杨(快50%,见表1),而解剖特征如木纤维形态、导管分子、组织比量等以及木材密度,则两者相近。生长轮增宽是细胞个数的增加。小青黑杨生长达到速生要求,但材质井未降低。  相似文献   

15.
1970年我区在双辽县开始引进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进行育苗造林,最初苗木年产量不到100万株。1976年全省杨树普查鉴定,把“两黑一白”(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和白城杨2号)定为全省推广良种后,“两黑”开始在全区大面积育苗造林。经过十余年的试验观察和生产验证,证明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在我区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杨树良种。 1.速生。在双辽县实验林场风积沙土上生长的六年生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平  相似文献   

16.
耐盐碱工业用材廊坊杨4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全世界有大面积盐碱地有待治理和开发利用。据不完全统计 ,世界有盐碱地 9.5 438亿hm2 ,其中我国约有 0 .9913亿hm2 。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方法较多 ,但至目前为止 ,公认的还是生物改造 ,生物措施是最直接、最有效 ,而且无公害的方法。为此 ,国内许多科研单位都曾进行过耐盐碱树种的选育工作 ,曾经选育出一些耐盐碱的杨树无性系 ,如群众杨、小黑杨、中林 6 0- 1、赤峰小黑杨、小黑杨 - 14等等。为选育出速生、丰产、材质良好、抗盐碱的工业用材树种 ,特别是选出盐碱地改造、开发、利用的主体品种 ,我院从 196 6年就开始结合生产在盐…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主要天然林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森林经营模式属于森林经营研究的核心内容.如何将现有的、已被实践检验而富有成效的经营方法与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森林经营模式是目前天然林经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方法]将天然林经营的目标设定为保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根据现有林中大径木的多少确定经营类型,基于众多的试验结果或研究成果进行经营措施安排,期望在百年左右的时段内,通过有序调整小树拥挤度、大树均匀性、林分成层性和幼树开敞度,并进行地力维护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等技术措施,使现有天然林演变为恒续林.[结果]设计出了3大类20种经营模式,即9种针叶林(松林、云杉林)复层异龄林模式、4种栎类阔叶林模式以及7种松栎(阔)混交林模式.所设计出的天然林经营模式都包含了林分整体经营和单木经营,而在单木经营中均采用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结论]研究设计出的20个经营模式为我国西北地区天然林保育提供了既先进又实用的技术指南,也对我国其它地区天然林经营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兰西县长岗乡长荣村的几个完整农田防护林网栽植的银中杨与小黑杨同龄林带生长情况及防护功能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生长情况看,银中杨比小黑杨胸径增长33.60 个百分点,树高增长28.57 个百分点。公顷蓄积增长126.75个百分点;从防护功能看,银中杨林带防护成熟龄比小黑杨提前4 a,同小黑杨相比,银中杨萌蘖力强,可萌蘖更新,降低造林成本。基于银中杨上述优点,在黑龙江省的杨树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中应推广银中杨。  相似文献   

19.
对嫩江中下游地区小黑杨片林及林网内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小黑杨林分的水分生产率为1.113,较全国农业平均水分生产率(0.8)相对提高39.13%;500 m×500 m的小黑杨农田防护林网,在树高达到10 m时,可使网内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提高12.9个百分点,效益十分显著,说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黑龙江省5期一类调查数据中587个小黑杨人工林样地,建立了小黑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联立方程组预估模型,采用三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及检验结果良好,确定系数(R2)均在0.96以上,模型检验精度均在96%以上,可用于估计黑龙江省小黑杨人工林断面积和蓄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