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激素配比对牡丹愈伤组织诱导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组培苗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设计5个不同激素水平的诱导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对所需激素水平、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6-BA 2 mg/L+NAA 0.5 mg/L。在6-BA浓度一定下,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率随NAA浓度的升高而增高,褐化率随NAA浓度升高而下降;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与NAA浓度无明显关联。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 4个生化指标随时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勋章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TDZ、2,4-D、IAA、IBA,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及组合对丛生芽诱导、试管苗生根的影响,并进行试管苗练苗和移栽.结果表明: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8mg/L+IBA(0.1~0.5)mg/L,诱导率达到90.0%以上.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IBA 0.5 mg/L,生根率达到100.0%.勋章菊的叶片是外植体的较好选择,在短期内能获得大量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也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南核1号”核桃组培快繁体系,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开展了外植体采集时间、初代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南江县,4—5月为最佳外植体采集时间;最佳诱导培养基为DKW+6-BA 1.0 mg/L+NAA 0.1 mg/L,诱导率为6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KW+6-BA 1.0 mg/L+IBA 0.01 mg/L,增殖率为63.3%,增殖系数为3.83;生根采用“二步诱导生根法”,先在附加IBA 6.0 mg/L的1/2 DKW中暗培养10 d,再转移到1/4 DKW中光培养20 d,生根率为46.6%。  相似文献   

4.
以豆瓣绿的叶片、叶柄及带芽茎段为试材,筛选最佳外植体类型;使用激素6-BA与IBA,选出适宜诱导愈伤组织与芽增殖的培养基;研究活性炭对瓶苗生根的影响,选出适合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带芽茎段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褐化率仅为6.7%,而叶片和叶柄褐化严重,二者褐化率均超过60%;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 2.0mg/L+IBA 0.1mg/L,出愈率100.00%;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IBA 0.1mg/L,增殖系数为13.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活性炭1.00g/L。  相似文献   

5.
以非洲菊幼嫩花托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添加6-BA和NAA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发生和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托的大小影响到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褐化,0.8cm的花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且褐化率低;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丛生芽增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2mg/L。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铁皮石斛一次成苗的最适培养基,简化铁皮石斛组培种苗培育的流程,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配比的激素对组培过程中不定芽的诱导和丛生芽的增殖的影响,对基本培养基类型以及各个激素的浓度进行筛选,最终得出铁皮石斛一次成苗最适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蔗糖30g/L+琼脂6.5g/L+香蕉泥100g/L+NAA 0.5mg/L+6-BA 3mg/L,pH值5.8,这一培养基最利于铁皮石斛组培苗不定芽的诱导与生长,且组培苗不定芽的诱导与生长情况皆为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嘎拉苹果单芽系组培苗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皇家嘎拉苹果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法、消毒时间、不同防褐化措施和不同激素配比对组培苗获得的影响。结果表明:嘎拉芽消毒选择0.1%HgCl2消毒7 min为宜;接种前使用4 g/L PVP、接种后暗培养10 d左右可以较有效地减轻褐变;诱导、增殖培养基是MS+BA 2.0 mg/L+NAA 0.1 mg/L,继代、扩繁培养基是MS+BA 0.5 mg/L+NAA 0.1 mg/L;继代周期以28~30 d为宜。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实生苗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对文冠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经愈伤诱导、增殖、分化、伸长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建立了文冠果体细胞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文冠果胚性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DKW+ 6-BA0.5 mg/L+NAA 0.5 mg/L+2,4-D 1.0mg/L;最适分化及增殖的培养基为DKW+6-BA0.5 mg/L+NAA 0.5 mg/L+KT 1.0 mg/L;伸长培养基为DKW+6-BA 0.2 mg/L+IB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生根率为8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该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文冠果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国爱 《蔬菜》2016,(11):19-21
以花魔芋根状茎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诱导花魔芋根状茎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高达90.0%,增重倍数为4.3;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6-BA+0.5 mg/L NAA,分化率高达86.7%,增殖系数为2.5;诱导不定芽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1 mg/L NAA,生根率为80.0%,平均生根数为21条。通过以上研究,4个月可生产出优质的魔芋组培苗。  相似文献   

10.
以黄山贡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和不同培养基对黄山贡菊茎尖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0.1%升汞消毒8min,外植体污染率及褐化率较低;诱导茎尖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05mg/L,芽诱导率可高达100%,且丛生芽生长较快;最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 0.5mg/L,植株生根粗壮,根系发达,利于练苗及移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机制,以阿月浑子组培丛生芽为外植体,在其继代培养基(1/2DKW)中分别添加抗褐变剂PVP和Cys,分析组培苗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的总酚含量以及PPO、POD、PAL、C4H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内,愈伤组织中PPO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叶片和茎中PPO活性呈"V"字形变化。POD活性随继代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继代28 d后开始下降,愈伤组织中POD活性变化范围较叶片和茎段中要高一个数量级。PAL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C4H酶活性在继代前期上升,继代14 d或21 d后下降。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阿月浑子各组织的总酚含量与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POD酶在促褐变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在实验中发现,PVP与Cys虽然对POD、PPO、CH4酶活性也有一定影响,但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AL的酶活性,显著减少了组培苗和愈伤组织的酚类物质含量,从而降低褐变率。  相似文献   

12.
阿月浑子外植体褐变抑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洋  苏淑钗  冷平生  魏芳 《果树学报》2007,24(3):393-396
外植体褐变是阿月浑子组培的主要障碍之一。对阿月浑子外植体母树年龄、遮光、外植体枝条部位与采集季节、组培条件、添加剂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等与外植体褐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外植体的褐变率夏季最高、秋季其次、春季最低,枝条中部最低,而枝条上端最高,1年生与7年生树褐变率差异不大,与母树是否遮光关系不明显,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PVP能减轻褐变,而添加维生素C、Na2S2O3与活性碳的效果不显著,低光和低温对控制外植体褐变有显著效果,但从低温下转入常温后褐变率高于一直在常温下培养的,阿月浑子褐变率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关系不显著,可能主要决定于外植体多酚含量,但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降低苹果梨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苹果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变现象,提高试验材料的成活率,试验以苹果梨1 a生营养枝嫩梢为试材,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药剂处理及水培处理,探讨降低苹果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 MS培养基中的外植体成活率较高;液体培养基较固体培养基对降低外植体的褐变的效果好;水培处理可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变率;生长季节取材,随外植体木质化程度的加深,随水培期的延长,外植体的褐变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水培4 d 处理的外植体成活率最高;最佳取材时期为盛花后期,将材料水培6 d,在1/3 MS 6-BA 1.0 mg/L IBA 0.2 mg/L Vc 75 mg/L中获得83.3%的外植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平欧杂交榛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宁  高遐虹  秦岭 《果树学报》2006,23(3):471-474,i0001
为了探索我国平欧杂交榛离体培养和快繁技术,以5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系)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1)5月中旬为茎尖培养取材的较好时期,污染率低、萌芽率高。(2)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3)不同基因型间的萌芽率及芽苗生长状态存在极显著差异。(4)增殖阶段较好的培养基为:DKW+TDZ1.5mg/L+IBA0.01mg/L。(5)生根培养较佳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5.
 以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和杂种幼胚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幼胚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胚龄、培养基类型和6-BA浓度等对杂种胚培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种果实的纵、横径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果实鲜质量生长呈双“S”型曲线变化。(2)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 d,80 ~ 100 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3)授粉后80 d的杂种幼胚难以成苗,授粉后100和120 d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分别为37.04%和83.33%。(4)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 + 2.0 mg · L-1 6-BA + 0.05 g · L-1 IBA + 0.3 g · L-1 LH + 1.5 g · L-1 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 cm。(5)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 + 2.0 mg · L-1 IBA + 0.05 mg · L-1 NAA,生根率为80%。  相似文献   

16.
毛梾初代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梾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不同取材时间和不同激素组合对毛梾初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0.1%氯化汞10min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消毒效果,污染率和褐化率均较低;MS培养基为较适宜的初代培养基,其萌发时间、生长状况均优于其它培养基;外植体在MS+6-BA 0.5mg/L+NAA 0.1mg/L+IBA 0.1mg/L上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7.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易发生褐变,严重阻碍了红掌组织培养的正常进行。现以红掌‘红粉佳人’(Anthuriumandraeanum cv.Sonate)品种为试材,取健康植株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吸附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叶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碳AC)以及不同培养基硬度的防褐化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硬度为5 g/L琼脂的MS培养基,并添加6-BA1.0 mg/L+2,4-D0.2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2%可有效控制褐变并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18.
火炬姜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学峰  王昌茂 《园艺学报》2003,30(2):183-186
 试验表明:火炬姜组培快繁以Ms+6-BA 2.0mg/L+NAA 0.1 mg/L+CW 10%作为增殖培养基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增殖倍数可达4.3倍;以双芽为外植体在该培养基上经30 d培养可增殖5.4倍;在不含任何激素的1/2 Ms+0.15%活性炭培养基上即可形成较发达的根系,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对基质要求不严,移栽到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表土中,成活率高达100%,而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采用蝴蝶兰植株的茎尖、根尖、花梗节、花梗节间切段作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 其中花梗节间切段诱导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外植体, 用改良的MS培养基+ 6-BA 5~7. 5 mg/L + NAA 0. 5 ~1. 0 mg/L + 椰乳汁15 % 可加速类原球茎的形成。选用水藓作为试管苗的移栽基质有利于提高小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尤淑丽 《北方园艺》2011,(24):158-162
以杂种榛的4个优良抗寒栽培品种“薄壳红”、“玉坠”、“平顶黄”、“达维”及品系等春梢及夏梢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筛选杂种榛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各个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及最佳移栽基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平欧杂种榛组织培养繁育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采用6月取夏梢幼嫩茎段比较适宜,茎段分化培养采用培养基:DKW(改良)+BA 4.0+IBA 0.01+GA30.2+VH 0.1+VB5 10+LH 300,葡萄糖30 g/L,琼脂5 g/L;“薄壳红”、“玉坠”最佳增殖培养基为:DKW(改良)+BA 5.0+IAA 0.01+GA3 0.2+VH 0.1+VB510+LH 300,葡萄糖30 g/L,琼脂5 g/L,增殖系数达到3.0~3.5;杂种榛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AA 0.5 mg/L+IBA 0.8mg/L,白糖20 g/L,琼脂5g/L,平均生根率83.2%;依照试验确定蛭石、草炭(1∶1)是最佳移栽驯化基质,移栽成活率达到9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