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彭伟 《广西植保》2014,(1):18-1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的药剂,通过几种不同药剂不同倍数的药液对黄瓜黑星病的药效试验,从3次药效结果比较分析得知:10%苯醚甲环唑WG1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EC 3000倍液、40%氟硅唑EC10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25%腈菌唑EC3000倍液对防治黄瓜黑星病都有较好效果,建议在黄瓜黑星病始发期,连续喷药1~2次并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玲  陈志永 《植物医生》2007,20(3):29-30
室内进行4种病毒抑制剂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以2000倍康凯防效最好,且稳定,各次调查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防效均在62.50%以上,10次调查该药剂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防效平均为71.54%。其次是500倍稼泰和500倍好普,其10次调查防效平均分别是69.06%和65.29%,800倍菌克毒克防效较差,其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平均防效为28.76%。  相似文献   

3.
25%吡唑·毒氟磷悬浮剂防治黄瓜炭疽病田间药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吡唑·毒氟磷SC对黄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实验表明:25%吡唑·毒氟磷SC 25.0 g/667m2、50.0 g/667m2和100.0 g/667m2使用时,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4.41%、83.58%和90.92%,黄瓜增产率分别为8.42%、14.34%和18.38%;产品对黄瓜安全,可以作为防治黄瓜炭疽病的药剂使用,建议在未发病及发病初期喷雾,推荐用量100 g/667m2,1000倍水稀释喷雾施药,每7 d施药1次,连续使用2次以上,对黄瓜炭疽病有很好的预防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在大田的发展,相对防效达69.9%~78.8%,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5.
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35%福·烯酰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好,用量200~240g/667m2为宜,在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3次,间隔7~10d,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用灌根施药法,测定了不同有效氯浓度的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种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氯浓度90 mg/L时防效最高,为67.15%,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mg/L的防治效果62.62%相当。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黄瓜种苗安全、无毒,在适宜的有效氯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植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0.5%大黄素甲醚AS 300倍、500倍和800倍对黄瓜霜霉病进行防治,以常规农药72%霜脲锰锌WP 800倍和20%噻菌铜SC 500倍作对照,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AS的3种浓度对黄瓜霜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药效持续期长,可推广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8.
黄瓜红粉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红粉病是永年县黄瓜新发生的病害。2001年11月在小龙马乡何营村少数棚室黄瓜上首次发生,发病棚率1.5%,病棚内黄瓜病株率2.5%~11.5%。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调查,该病在小龙马乡何营村、蔬菜园区、小郑庄村、大郑庄村等黄瓜棚室中都有发生,病棚率5%左右,病棚内黄瓜病株率9.8%~70%,病叶率30%~89%,病指8~53.6。2003年8月6~10日调查,黄瓜红粉病在部分露地黄瓜上发生,病株率10%~100%,病叶率4.5%~26.7%,病指0.5~7.5,发病面积占黄瓜种植面积的15%。1为害症状黄瓜红粉病一般发生在黄瓜生育中、后期,15~20片叶时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相似文献   

9.
黄瓜是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品种,经济价值高,群众喜受,黄瓜枯萎病是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轻的发病率10—20%,重的50%以上,甚至毁种,病害为害程度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则加重。防治黄瓜枯萎病尚无理想的药刘。利用南瓜根系强大对黄瓜枯萎病菌有高度抗性的特点,用南瓜做砧木,黄瓜做接穗,嫁接换根,能有效的防治枯萎病,防效达到95%—100%,并能减轻疫病的为害程  相似文献   

10.
解淀粉芽胞杆菌YB114为本研究团队筛选出的一株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leaf spot)具有较高活性的生防菌株。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本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活性及发酵条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倍发酵稀释液处理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分别为85.72%和42.29%,100倍发酵上清稀释液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分别达到74.14%和33.25%,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治疗效果好于预防效果。YB114发酵液对黄瓜植株有促生效果,叶面喷施后黄瓜茎长、根长、叶面积及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生长素和玉米核苷素含量显著增加。发酵最优培养基为10 g/L果糖、17 g/L水溶性花生饼粉、1 g/L磷酸二氢钾。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6%(体积分数)、pH 7.0,转速180 r/min,温度32℃,发酵时间24 h。优化发酵条件后YB114对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提升了22.4%。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比较了氨基寡糖素、吡虫啉、噻虫嗪、噻唑膦、氟吡菌酰胺等5种有效成分对黄瓜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生产上科学、合理使用药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噻唑膦、氟吡菌酰胺对黄瓜根结线虫有一定防治效果,氨基寡糖素、吡虫啉、噻虫嗪防治效果均不理想,防效低于30%。  相似文献   

12.
室内用菇类蛋白多糖测定了由黄瓜病毒(CMV)侵染而发生的烟草、番茄和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病毒病有较高的活性。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加水稀释300~500倍液对大田烟草、番茄和黄瓜病毒病的防效达65%以上,并能明显改善上述作物的性状。  相似文献   

13.
PopW蛋白对黄瓜霜霉病的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期研究发现来源于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ZJ3721)的Harpin蛋白PopW对多种作物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本文研究PopW蛋白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对黄瓜霜霉病的生防和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后15 d, 250 mg/L PopW蛋白水溶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最好(42.85%),PopW蛋白(250 mg/L)处理的黄瓜苗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增加26.92%,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2010年,PopW蛋白(250 mg/L)间隔15 d喷雾1次,共使用3次。初次喷雾后8、25、35和48 d,对黄瓜霜霉病的生防效果分别为41.87%、48.36%、53.21%和50.85%; 2011年,等量的PopW蛋白间隔10 d使用1次,共使用3次。初次喷雾后的第8、15、22和27 d,生防效果分别为47.07%、48.17%、50.59%和54.48%。试验结果表明,250 mg/L PopW蛋白水溶液可作为黄瓜霜霉病的潜在生防因子,且其抗病作用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保持10~15 d,甚至更长时间。分析PopW蛋白处理对黄瓜的促生作用及其对黄瓜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PopW蛋白处理组黄瓜单株增产达33.01%。PopW蛋白处理的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8.07 mg/g、6.80 mg/g、60.20 mg/100 g、68.27 μg/g,均显著高于对照(10.21 mg/g、5.30 mg/g、59.06 mg/100 g、49.55 μg/g),结果表明PopW蛋白处理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  相似文献   

14.
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病原菌鉴定,黄仲生等(1984)在植物病理学报第4期上报道京郊黄瓜枯萎病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nm);1978年美国阿姻斯特朗等报道了黄瓜枯萎病菌有3个小种。近年来,随着保护地发展,为害越来越严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甚至毁种。这个导管型的病害,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均未筛选出理想的药剂,主要采用嫁接防治。作者从1982~1984年试验,防效达95%以上,每亩增产30~40%。虽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复合菌剂PB12对黄瓜疫病的生防与促生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PB12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用复合菌剂PB12浇灌黄瓜进行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黄瓜生长指标、黄瓜疫病发病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研究PB12对黄瓜疫病的生防与促生效果以及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对黄瓜疫病防效可达72.7%。浇灌复合菌剂后,可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并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茎粗、株高、鲜重、叶面积分别增加了36.4%、65.3%、80.0%、42.3%,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复合菌剂PB12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处理第21 d时,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3%、23.7%、23.5%、24.3%。2012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对黄瓜疫病生防效果为68.8%,黄瓜增产38.1%。复合菌剂PB12能有效防治黄瓜疫病,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改善黄瓜根际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壳寡糖和钕复合处理诱导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壳寡糖和钕Nd3+对黄瓜幼苗的诱导抗病性及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 mg/L壳寡糖和10 mg/L Nd3+复合处理的相对防效达74.7%,比50 mg/L壳寡糖和10 mg/L Nd3+的单独处理分别提高22.0%和43.8%。分析比较壳寡糖和Nd3+单独和复合处理黄瓜幼苗后,黄瓜根部防御反应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比活性的变化趋势,发现壳寡糖和Nd3+复合处理黄瓜植株根部PAL、POD、PPO和GLU等防御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壳寡糖和Nd3+复合处理能诱导黄瓜幼苗对枯萎病的抗性,且诱导黄瓜抗病性的产生与激活黄瓜相关防御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中农26"为试材,评估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了万寿菊间作密度对黄瓜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间作万寿菊处理相比,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降低49.3%,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明显降低,黄瓜增产39.7%;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3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黄瓜地上部干鲜重均明显降低,但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黄瓜产量与对照无差异;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的2倍时,黄瓜根结线虫数量较对照降低66.7%,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4%,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根系SOD、POD、CAT酶活性降低,黄瓜生长较正常,比对照增产35.7%,并且与万寿菊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1倍时的黄瓜产量无统计差异。因此,万寿菊的间作密度为黄瓜密度的2倍是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较为适宜的间作密度。  相似文献   

18.
黄瓜枯萎病病株残茬对黄瓜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胚根生长抑制法、电导率法等方法,研究不同发病程度的黄瓜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黄瓜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根部细胞膜通透性、苗期生长性状以及苗期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发病越重,其残茬腐解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的促进作用越强,高浓度健株、轻病株和重病株残茬的产孢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7.29%、50.05%和44.88%;健株残茬可使黄瓜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率提高15.91%~38.94%;不同浓度黄瓜残茬腐解液可影响黄瓜胚根生长,并减少须根6.15%~27.10%;重病株不同浓度残茬腐解液可使黄瓜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76.03%~89.96%;高浓度重病株残茬腐解物可使黄瓜出苗率降低53.15%,同时枯萎病病株率增加55.11%.  相似文献   

19.
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作用,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在200 μg/mL浓度下,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分别为77.99%、70.08%;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病斑扩展、产孢及再侵染的抑制率分别为74.37%、84.56%和72.22%,与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孢子囊的致病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作用,且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悬浮剂,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与25%嘧菌酯悬浮剂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5%氟唑活化酯(2,2,2-三氟乙基苯并[1,2,3]噻二唑-7-甲酸酯,FBT)乳油对黄瓜猝倒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同时测定了其分别以喷雾和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25 mg/L,间隔期7 d喷雾施药3次,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效可达77.28%。氟唑活化酯以有效成分15、25和50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节间距、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有效成分15、25 mg/L的剂量喷雾或灌根处理,对黄瓜苗期茎粗和根冠比有促进作用,但50 mg/L的剂量处理则对茎粗和根冠比表现出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氟唑活化酯对黄瓜猝倒病有较好的诱导抗病作用,并对黄瓜苗期的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