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GB/T1572-2001燃料结渣特性测定方法和GB/T476-2001燃料灰渣分析方法及有关不同判别法则,对木屑成型燃料燃烧的结渣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木屑成型燃料具有轻微结渣与沾污倾向,可作为多种炉用燃料,以实现燃烧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燃烧,从而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非成型燃料的成型燃烧装置专利号:94100581.X目前,虽已有多种家用燃料炉出现,但这些家用炉均局限于燃烧窝煤等成型燃料。燃烧成型燃料具有许多弱点,如蜂窝煤等成型燃料的可燃物含量低,燃料层致密,使得升火速度缓慢,燃烧强度低,火力弱(软),不适合炊事...  相似文献   

3.
洁净、可再生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压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我国在生物质成型燃料成型工艺条件和燃烧性能,以及混合型生物质成型燃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我国应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压制机理、燃烧动力学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内燃气燃烧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燃气燃烧机分类及其各种类型的对比进行阐述,介绍了国内燃气燃烧机的产品生产模式,分析燃烧机的空燃比与节能环保、配风及风量调节、自动控制系统和燃烧机工作时安全保护方面的现状,就节能、燃料多样化、自控、点火等燃烧机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目前利用生物质能比较普遍且效果显著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生物质压制为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棒状或颗粒燃料, 可以提高燃烧效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开发利用现状, 从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影响因素和燃料炉具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并针对我国生物质能源现状提出了合理、充分开发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蔗渣炉主要燃烧设备——蒸汽吹渣固定炉排的设计要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市场分析的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10年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尤其是农林剩余物成型燃料的发展情况.首先讨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其分类,然后分析了农林剩余物资源状况和能源利用潜能,最后对中国各个地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状况进行了市场分析和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分析表明:主要的农业剩余物和大部分林业剩余物可作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良好原料,具有很大的能源利用潜能;在华中、华东、华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发展情况较好;发展和提高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成型燃料燃烧技术,为成型燃料提供更多的激励和支持政策,建立更多成型燃料示范基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及限制煤的不合理利用等将有利于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将气泡雾化法用于新型锅炉燃烧机的设计,通过对燃油喷嘴燃烧原理的分析,设计出能够有利于燃烧的燃油喷嘴,用其对现有锅炉燃烧机进行改进,设计出了性能优良、高效节能的新型锅炉燃烧机并用于实际生产。该燃烧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燃料市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专用设备也非常少.本文介绍一种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炉灶专用的新型炉箅子.  相似文献   

10.
对竹粉、红木粉和杉木刨花、树皮、棉秆、玉米秆6种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工业分析、元素测试、密度和发热量及燃烧特性等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全水分、密度、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物理特性参数基本满足瑞典生物质颗粒燃料标准SS187120的要求;通过元素分析法可知,6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N为0.51%~3.45%,S为0.03%~0.22%,都远低于煤的值,是一种清洁能源;通过锥形量热仪的测试分析,结合傅一张着火特性指标FZ可知,6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着火温度从低到高依次是红木粉杉木刨花竹粉树皮玉米秆棉秆。综合各项性能指标考虑,红木粉成型燃料的性能最优,其热值20.64 MJ/kg,全水分6.49%,灰分0.41%,挥发分82.01%,固定碳11.09%,N元素0.51%,S元素0.03%,点燃时间13 s。  相似文献   

11.
北京延庆地区白桦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白桦次生原始生态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径阶选取标准木,并测量生物量,结果表明,白桦次生原始生态林地上生物量为64.61t/hm2,白桦各部分生物量分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树干生物量约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5.04%~73.64%,树冠部分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26.34%~34.9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杂交竹各器官及不同龄级生物量配置,结果表明:①杂交竹单株平均生物量为5.0116 kg,林分平均生物量为34.1794 t.hm-2;②杂交竹单株和林分各器官生物量从高到低都表现为竹杆竹枝竹叶竹蔸竹根;③不同年龄杂交竹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3 a2 a1 a,林分生物量表现为2 a1 a3 a;④杂交竹竹枝、竹杆、竹叶及全株以幂函数(W=cDaHb)为最优生物量模型,竹蔸、竹根则以多项式(W=c+aD+bH)为最优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产业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生物质能源是研究和工业化利用的热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林业生物质资源状况,目前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现状,以及今后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和近期国家可能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化方向。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生物质气化(供气、供热、发电)、生物质乙醇、生物柴油、高效燃烧(热效率达60%)等方面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大小,给该地区樟子松林的经营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生物量模型,并对樟子松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类型,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别为W_干=0.026 8 D~(2.643 6)、W_枝=0.061 2 D~(1.862 7)、W_叶=0.112 4 D~(1.542 9)、W_果=0.000 04 D~(3.311)和W_整=0.093 D~(2.342 9);I地位级樟子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II地位级,但林分总生物量则相反;与其他分布地区相比,该地区樟子松林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樟子松生物量分配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枝、叶、果,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0.87%~80.66%、10.76%~23.54%、7.31%~24.28%和0.34%~1.25%;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随林分年龄及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枝和叶所占比例则随林分年龄和胸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Growth of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seedlings through three growing seasons after planting increased with intensity of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using herbicides. Weed control had no effect on pine survival. Two years of complete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CHC, control throughout the first two growing seasons after planting) and operational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OHC, sulfometuron at 0.42 kg ai/h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resulted in lower biomass of weeds plus trees than with no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NHC) during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Differences in total biomass during the first year were due to differences in biomass of herbaceous weeds. Total biomass on CHC and OHC plots was at least as great as NHC the second year, and greater by the third year, as pines assumed dominance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growth from reduction of herbaceous weeds. The operational herbicide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overall herbaceous weed biomass and cover, and little effect on species composition compared to no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two and three growing seasons after treatment. The CHC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herbaceous weed biomass, cover and composition through three growing seasons.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生物质资源状况、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评价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意义,生物质能源技术在我国的能源技术领域的地位,并对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生物质气化技术的不同应用场合和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技术创新和扩大规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阐明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Nine seed lots each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and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s of the growth regulators: Indole‐3‐acetic acid, indole‐3‐butyric acid, etephone, kinetin, fusicoccin, and the gibberellins A1 A3 A4/7, and A9. GA9 GA4/7 and fusicoccin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ermination of five Norway spruce, and three Scots pine, seed batches. Independent of species, the germinability of seeds treated with auxins, etephone, kinetin, GA1 and GA3 were unaffected or reduced. The rate of germination was stimulated for both species when treated with GA9 or GA4/7.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for Scots pine seeds was enhanced by GA9 but not by GA4/7. Neither of the two GAs enhanced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Norway spruce seeds.  相似文献   

18.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4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55t/hm2,干和根的增幅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第1、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差异明显,第2代杉木林的树干生物量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1.8%,比第1代杉木人工林下降了17.46%,杉木连栽会使林木的经济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造林地不同林龄的闽楠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大,闽楠叶生物量显著增大,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下降;闽楠主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造林26a后,树干生物量比例占62.8%;闽楠根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显著上升,但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反而显著下降,这些数据说明闽楠生物量累积优势不断转向地上部分。闽楠在整个生长过程前8a叶、枝、根生长速度及总生物量积累速度均比8~26a快,但干的生物量积累则是在8~26a速度加快,本研究的结论表明闽楠是适合培养大径材的珍贵用材树种,其径材培育周期远超过26a,研究结果可为闽楠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湿地松154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分段建模方法和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与立木材积方程相容的地上生物量方程和生物量转换因子模型,以及与地上生物量方程相容的地下生物量方程和根茎比模型。结果表明:所建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5%,地下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10%,全树生物量估计的平均预估误差小于3%,完全可满足森林生物量计量的精度要求,从而为我国湿地松林的生物量估计及碳汇能力评估提供了计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