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熙为我国传统出口茶类,是绿茶类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出口历史悠久,畅销世界各国,在国内国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历来在我国制茶行业中极为重视。早在解放前远销美国,解放后消量更加扩大,目前已销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加拿大、突尼斯等国家,尤其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几乎专门进口我国贡熙。贡熙眉茶中的固有产品,以1965年为例,全国贡熙茶产品占眉茶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
绿茶揉捻加压技术探讨施巨盛(浙江省文成县农业局)炒青绿茶要求条索紧结、国直、匀整,有锋苗;烘青绿茶要求条索紧细完整,有锋毫。绿茶外形形成的基础是揉捻。因此,首先要求揉捻叶达到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园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  相似文献   

3.
茶叶品质的优劣,取决于鲜叶质量的高低和初制机械性能与技术是否合理。品质优良的炒青绿茶应具备:壮实、紧结、园直的外形;香高、(熟板粟香)味醇  相似文献   

4.
殺青     
嵊县是著名外销园茶产地,年产干毛茶45,000担。园茶特点是化工很大,技衍性高,一担干茶从肥培管理到采摘初制就要40工,加上采茶季季正是农忙,所以过去茶区流傅着“采得茶来秧已黄,种得田来茶又老”的农谚,由于劳力紧张,就造成了采摘粗放和粗制滥造的习惯,因而茶叶香气不高,汤色混浊。杀青,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绿茶是我国也是我省销量和生产量最大的茶类。根据杀青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蒸青绿茶和炒青绿茶两大类;根据干燥的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三大类;根据外形的不同,绿茶可分为扁形绿茶、芽形绿茶、卷曲形绿茶、针形绿茶、尖削形绿茶、条形绿茶、颗粒形绿茶及特种绿茶等。生产上一般按外形进行绿茶分类,根据  相似文献   

6.
茶叶生产要走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道路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安徽农垦系统现有茶园53578亩,其中正采茶园为45178亩。生产绿茶,兼产红茶、乌龙茶、蒸青茶等。常年产茶六千吨左右,1993年达6549.6吨,采摘茶园平均单产145公斤,亩均产值...  相似文献   

7.
信阳毛尖为我国著名绿茶之一,以其翠绿紧细的芽叶,白毫复盖的峰梢,深得国内外饮茶者的欢迎,赞许为“细园光直多白毫,汤青香浓后味甜”的评语;1974年在春季广交会首次展出博得国外友人的赞誉;但对于信阳毛尖的来源及其发展历史,至今尚未定论,  相似文献   

8.
张觉晚 《茶业通报》2001,23(1):33-33
对茶园病、虫、草实施无公害防治 ,是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进行高效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始于九十年代初期 ,湖南兰岭茶厂于同时期建立良种茶园 ,实施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工作 ,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使茶园生态进入良性循环、茶园害虫天敌种群数量多于害虫种群数量 ,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病害、草害亦轻 ,近年检测茶样 ,各检测项目均未超标。用无公害管理的良种园采制的兰岭毛尖、银毫绿茶、谷雨前绿茶等兰岭牌产品 ,1 996年经中国绿色食品中心批准为绿色食品。为向有机茶方向发展。 5a来 ,坚持不用化学农…  相似文献   

9.
浅析汉中绿茶优异品质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安 《茶业通报》2006,28(4):168-168
汉中绿茶包括绿茶类名茶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城固银毫、定军春、金牛早、灵崖仙茗、金峡云芽、西乡龙井等20余品和大宗绿茶秦巴绿茶、西乡特炒、胡氏绿茶、熊氏绿茶、鹏翔绿茶、陕南绿茶、南湖炒青、武侯绿茶、卧龙绿茶共10余品及中档绿茶秦巴毛尖、陕南毛尖、西乡毛尖、衮雪香茗、武侯毛尖、卧龙毛尖、黄云翠竹等等。均以品质优异而扬名省内外,在国内国际评比中屡屡获奖,有的被评为“全国名茶”、省名牌产品,有的成为“中南海用茶”“省政府外事专用茶”,在日本国际茶会上锋芒初露,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茶叶的优异品质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10.
绿茶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茶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绿茶栽培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不同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会对绿茶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对常规栽培与设施栽培后绿茶的香气进行比较,有利于改进现有的栽培技术,提高绿茶的香气及品质,以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对绿茶的常规栽培和设施栽培技术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结合栽培技术特征就绿茶香气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绿茶质变与贮藏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育毅 《贵州茶叶》2005,33(1):8-10
由于绿茶具有“三增三抗”,即增力、增智、增美,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等药理保健功效,因而增强了人们对绿茶的消费意识和信心,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绿茶,很多茶叶进口国正改变传统的饮茶习惯,尤其对名优绿茶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提高,推动了国内外绿茶销售量增加和价格上扬。既然绿茶深受世人喜爱,尤其是早春季节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但由于绿茶的全年保鲜技术问题,难以确保绿茶一年四季都新鲜如初。特别是绿茶中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物质形成的滋味鲜爽、  相似文献   

12.
以绿茶为原料,通过改进的CTAB方法来提取分离绿茶总DNA,实验表明,所采用改进的CTAB 微量提取DNA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绿茶总DNA,1.0 g茶样DNA含量在101~498 μg/g之间,平均249 μg/g。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绿茶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SSR标记能有效地区别不同的绿茶产品,为进一步研究绿茶分子鉴定技术提取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炒干工序的研究1.概述:炒青绿茶炒干的目的是散失水分,发展香气滋味,进一步做紧条形。要求毛茶含水量达到4—6%,绿色绿汤,香高味醇,条索紧结、园直、匀整。炒干过程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热和力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制茶设备条件下,干燥技术——温度、时间、投叶量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汪玲平 《茶业通报》1999,21(1):20-22
绿茶是我国出口茶叶中主要的品种之一,年出口量均在5~8万t之间,占世界绿茶销售市场总量的80%左右。近年来,国际绿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越南、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家的绿茶纷纷走向国际市场,而且,他们的绿茶价格低廉,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对我国绿茶出口...  相似文献   

15.
张必桦  王剑锋 《茶业通报》2003,25(4):158-160
本文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绿茶发展所具备的优势现状和影响我国绿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具体阐述今后我国绿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绿茶是中国主要的消费茶类,滋味是其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综述已有文献表明,茶树品种、栽培环境、加工工艺、贮藏条件等因素会影响绿茶中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及比例,从而影响其品质。本研究论述了调控这些关键因素对绿茶滋味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绿茶滋味品质调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提升绿茶的滋味品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鲜叶摊放与绿茶品质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茶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摊放 ,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提高。鲜叶摊放过程中的多酚类 ,儿茶素含量逐渐减少 ,氨基酸 ,水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增加 ,酚氨比值下降。经摊放处理后 ,绿茶茶汤浓度、鲜爽度和香气均明显提高。但摊放必须适度 ,过度摊放反而降低绿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是种传统商品,深受人们欢迎。中国绿茶,特别受到西北非人的赏识。从经济效益上看绿茶是换汇率最高的一种茶类。近几年来,由于切细红茶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国际上不少产茶国竭力改制绿茶扩大出口与我国绿茶竞争。如印度在积极仿制中国型绿茶向摩洛哥等地出口,1979年出口摩洛哥就有2万担,到1982年已增加到6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开发一个新的茶叶产品,其包含一定比例的绿茶和红茶,且绿茶部分和红茶部分不是直接的成品拼合。研究通过组合绿茶与红茶初制工艺,实现了同批次茶树鲜叶"同时同机"并线加工绿茶与红茶,且在外形(色泽除外)上相对一致,可按需生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按照绿茶加工基本工艺流程,综述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技术参数的研究现状,以期对贵州绿茶的生产加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