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龙胆为原料,研究龙胆多糖的浸提参数并进行多糖组成分析。以料液比、浸提温度、碱液浓度、浸提时间为因素,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碱液浸提龙胆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龙胆多糖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浸提温度碱液浓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25,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 h,碱液浓度0.6 mo L/L,龙胆多糖得率为14.3%。通过龙胆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可知总糖含量为85.2%,蛋白质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2.
以欧李仁蛋白为底物,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进行分步复合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确定其分步复合酶解的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的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5%,酶添加量为1.5%(基于底物蛋白质的质量),温度50℃,pH值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5%,温度40℃,pH值7;酸性蛋白酶添加量5%,温度50℃,pH值5。分别水解30 min,经这3种酶酶解后其多肽质量浓度可达27.566 1 mg/mL。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浸提木枣多糖优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液pH值对木枣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为200W,料液pH值为9,料液比为1∶12,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5min。在此参数条件下,木枣多糖提取得率为1.81%。  相似文献   

4.
张正竹 《茶业通报》2005,27(4):190-190
茶多糖TPS(Tea Polysaccharides)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迄今为止,主要集中在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理作用方面,且生理作用研究主要停留在动物活体实验上,有关茶多糖对于人体的保健功能和药理的临床试验报道较少,有待深入研究。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药品原料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提供不同纯度的茶多糖制品,茶多糖功能食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前景广阔。茶多糖的组成与物理性状以单糖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茶叶复合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其组成和含量因茶树品种、茶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乙酸和酸性蛋白酶脱除虾头虾壳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研究提取甲壳素的工艺条件。通过比较发现SUKA酸性蛋白酶脱除蛋白质的效果最好,并且发现脱除蛋白质有利于脱除矿物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温度、SUKA酶的添加量、pH值、料液比、反应时间对提取甲壳素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UKA酶的添加量0.2%,温度46℃,反应pH值4.0,料液比1∶20,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甲壳素中蛋白质含量6.52%,灰分含量1.91%。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桐花树根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酪氨酸酶活性。以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连续提取桐花树根多糖,经脱脂脱色、脱蛋白、透析等方法得到初步纯化的多糖,紫外检测与显色反应分析其理化性质;探究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桐花树根水提物的多糖(中性多糖)含量为34.02%,酸提物多糖(酸性多糖)含量为27.18%,碱提物的多糖(碱性多糖)含量为51.21%。在浓度0.2~1.0 mg/mL时,桐花树根中性多糖、碱性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浓度小于0.4 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0.6 mg/mL时,表现为激活作用;但酸性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仅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枇杷叶多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 H值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枇杷叶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时间1 h,料液比1∶15,酶解时间2 h,果胶酶用量1.9%,酶解温度52℃,酶解pH值4.5,枇杷叶多糖的得率最高为4.97%。  相似文献   

8.
以鲁南地区长红枣为原料,长红枣多糖得率为考查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长红枣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g∶m L),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长红枣多糖得率达15.12%。采用·O2-,·OH和NO2-的清除试验,研究了长红枣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长红枣多糖质量浓度为2 mg/m L时,对·OH和·O2-清除率分别达到53%和56%;在pH值2~3的酸性条件下,对NO2-清除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 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地木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地木耳多糖的热水提取工艺,且进行脱蛋白和醇沉,得到地木耳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55.62 g/mL,提取温度为366.37 K,提取时间为196.73 min,预测多糖得率为10.76%。实际提取条件修正为液比为1/50 g/mL,提取温度为370.15 K,提取时间为190 min,根据修正条件进行提取,多糖得率为10.43%。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得地木耳多糖中硫酸根含量为2.18%;糖醛酸含量为33.41%,此地木耳多糖为酸性多糖。研究结果可为地木耳多糖提取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蜜蜂蜂蛹为原料,研究蜂蛹蛋白质酶解工艺,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水解蜂蛹蛋白质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为60℃,酶用量为1.5%,酶解时间1.5 h,pH值为8.0,料水比为1∶8,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1.526 mg/mL;中性蛋白酶水解蜂蛹蛋白质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为45℃,酶用量为2.0%,酶解时间为1 h,pH值为7.5,料水比为1∶6,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2.068 mg/mL;最优水解酶是中性蛋白酶;双酶水解蜂蛹蛋白质的最适条件为:总酶量为2.0%,酶量比为1∶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为2 h,最适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的氨基氮质量浓度为1.889 mg/mL。双酶同时水解的效果不及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食源蛋白制备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天然活性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优化超声辅助酶解茶渣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工艺,本研究以茶渣为原料,以酶解液DPPH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逐级优化基础上,选定酶解pH值、温度、时间、加酶量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较好,在p H值为7.5、温度50℃、时间20 min、加酶量为400 U/g、超声功率为105 W的优化条件下酶解,酶解液对DPPH清除率达为85.36%,比对照活性提高了为31.87%。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低功率超声能有效提高碱性蛋白酶酶解茶渣蛋白效率,增加抗氧化活性肽得率,为开辟茶渣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工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糠为原料,经脱脂后,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温度、pH、米糠质量分数、两种酶的比例及水解时间比对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米糠蛋白水解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米糠质量分数温度时间比pH酶比;优化的双酶法水解米糠蛋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45℃,米糠质量分数3%,碱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9.5、中性蛋白酶处理时pH为6.5,时间比3︰1(即碱性蛋白酶4.5 h,中性蛋白酶1.5 h),加酶总量3%时的酶比(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2︰1。在此工艺条件下,米糠蛋白的水解度达到56.28%。  相似文献   

14.
沙苑子粗多糖的提取和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提法提取沙苑子多糖,并对其脱蛋白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提沙苑子多糖的最佳条件是: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15,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提取条件下,可以得到最高粗多糖得率96.9g/kg;分别采用sevag法、酶法、三氯乙酸(TCA)法和sevag法结合酶法等方法脱去沙苑子粗多糖提取物中的蛋白质。酶法脱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45℃,时间为1h,酶量为0.4g,pH值为7.0。结果表明,用sevag法结合酶法脱蛋白的效率最高,为87.5%,且多糖损失率较低,为14.9%。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将牦牛血红蛋白水解,探讨各因素对中性蛋白酶水解牦牛血红蛋白的影响以及水解度的关系,并对酶解液进行了活性炭脱色效果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L16(45)),[结果]确定了中性蛋白酶水解血红蛋白的适宜条件为 pH 7.0,温度 45℃,酶底物浓度比 4000 U/g 蛋白质液,底物浓度 5%,酶解时间 7 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液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 4%,脱色温度 75℃,pH 5.0,脱色时间 60 min。  相似文献   

16.
鹰嘴豆分离蛋白的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碱性蛋白酶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8.5、反应温度55℃、底物浓度[S] 2%、酶与底物浓度之比[E]/[S]2%,在此条件下,蛋白水解率可以达到27.86%;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碱性蛋白酶pH8.5、反应温度55℃、[S]2%、[E]/[S]2%,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均为pH7.2、反应温度55℃、[S]2%、[E]/[S]2%)依次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反应结束时,蛋白水解度可达到34.64%。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性,根据松针粉的结构特点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高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这两种酶提取松针多糖的条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双酶复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且证实分步加酶法提取的多糖得率较高,即:液料比20∶1(mL/g),酶解温度50℃,pH 6.5,先添加2.5%纤维素酶,酶解时间2 h,后添加1.5%果胶酶,酶解时间1.5 h。此条件下得到的黑松松针多糖得率达6.17%,远高于单酶提取效果。松针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方法简便,可用于提取黑松松针多糖,为松针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永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181-185
本文以一株能在茶树体内内生定殖、对茶叶斑病防病效果好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TL2为研究对象,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和生产工艺,筛选它的适宜助剂,测定它在大田对茶叶斑病的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产朊条件为氮源(蛋白胨)、培养温度(35℃)、碳源(蔗糖)、培养时间(72h)、初始pH(6.6)和250ml装液量(50ml)。它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为氮源(豆饼粉)、碳源(麸皮)、含水量(25ml)、接种量(4%)、培养温度(35℃)和初始pH(7.0)。筛选得到该菌剂的4种良好载体,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和硅藻土等,1种良好的润湿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以及2种优良的紫外保护剂,腐植酸和糊精。该菌剂(孢子粉可湿性粉剂)在田间对茶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70%以上,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牛蒡根下脚料酶解物的收率并验证其肥效,笔者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的组成和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酶解物对甜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佳组成为纤维素酶47.3%、中性蛋白酶1.0%、碱性蛋白酶51.7%,最佳酶解条件为49.9℃、pH 6.42、底物浓度6.94%、酶底比2.536%。在此条件下水解3 h,牛蒡根酶解物的收率可达74.83%,可溶性蛋白得率可达11.06%,可溶性糖得率可达37.49%。牛蒡根酶解物富含有机质、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肥效成分,具有促进甜瓜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复合酶法水解牛蒡根下脚料具有技术可行性,酶解产物收率高且富含有机养分,可用作水溶性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