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1995年对21个玉米自交系和采用NCⅡ(NorthCarolinaⅡ)交配设计配制的35个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D2)与产量杂种优势(H)、杂种产量(F1)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抛物线回归关系,其理论方程分别为Y1=47432+3019X-0046X2和Y2=163162+3555X-0075X2。当D2=3282(237)时,H(F1)出现最大值。在0≤D2≤3282(237)时,D2与H(F1)间近线性关系,H(F1)随D2值的增大而加强,超过D2=3282(237)时,杂种优势和杂种产量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这表明杂种优势的产生需要双亲有一定遗传差异,但有遗传差异的双亲并不一定产生杂种优势;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692%。  相似文献   

2.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1(1)利用水稻BAC克隆对Gm-2和Gm-6在药用野生稻中的FISH定位 覃 等1(5)基因枪法获得GNA转基因小麦植株的研究 徐琼芳等1(9)小麦品种糊化特性研究 阎 俊等1(14)大豆对 SMV3号株系的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 RAPD标记研究 郑翠明等1(19)马铃薯离体块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及其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 王大勇等2(117)谷物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图的构建方法 徐辰武等2(123)稻米淀粉RVA谱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包劲松等2(128)小麦遗传转化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玉米幼苗根系吸收硫酸盐(Na^352SO4)效率与产量杂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正交F1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吸收硫酸盐(Na^352SO¥)的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与产量杂种优势(H)的关系。结果表明,Vmax与H无明显的数量关系,Km与H间呈显著的直线相关(r=-0.3331,P〈0.05)。Km可作为早期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一个生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玉米粒重,灌浆持续期,灌浆速率的遗传特性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NCⅡ遗传交配设计,研究玉米粒重及影响粒重的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和遗传特性,并用通径分析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种百粒重的变异系数为14.6%,HF1=31.3%,h^2B=84.7%,h^2N=55.9%灌浆持续期的变异系数小于10%,HF1=-7.3%,h^2B=74.6%,h^2N=60.2%;分期灌浆速率中,第2,3灌浆期的速率高,变异系数小,第1,4灌浆期的速率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正交F1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吸收硫酸盐(Na352SO4)的动力学参数(Km和Vmax)与产量杂 种优势(H)的关系·结果表明,Vmax与H无明显的数量关系,Km与H间呈显著的 直线相关(r=-0.3331,P<0.05).Km可作为早期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一个生理 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7.
两个多小穗小麦吕系六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主穗小数在25~30个的二个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85DH5015、SW94-30921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组配成6个组合的P1、P2、F1、F2、B1、B2为材料,用世代均值法分析了6个状的遗传模型并估算了各类基因效应值,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来源多小穗小麦品系六个性状各类基因效应的异同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六个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加性效应对两个多小穗小麦品系各性状的遗传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8.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稃尖紫红色的V20A(B)分别与稃尖无色的珍鼎28A(B)、5460、IR54和IR30杂交,获得F1、F2、B1F1、B2F1以及三亲本杂交群体.研究发现,F1稃尖紫红色对稃尖无色完全显性,F2因组合不同呈不同的比例分离.V20A(B)/IR30F2分离为3紫红色1无色;V20A(B)/5460F2和V20A(B)/IR54F2呈45紫红色19无色分离;而V20B/珍鼎28BF2则呈162紫红色94无色分离.为合理地解释上述分离现象,可以假定控制这些亲本稃尖颜色的主效基因至少有3对P1p1、P2p2、P3p3.P1、P2和P3为控制花青素在稃尖分配的基因.当显性的色素源基因C和激活基因A存在时,至少两个显性的P基因互补,植株才能表现稃尖紫红色,即紫红色稃尖的基因型为:C_A_P1_P2_P3_、C_A_p1p1P2_P3_、C_A_P1_p2p2P3_、C_A_P1_P2_p3p3.椐此,可暂定这7个亲本的5种核基因型为:CCAAP1P1P2P2P3P3〔V20A(B)〕、cAAp1p1p2p2p3p3〔珍鼎28A(B)〕、cAAP1P1p2p2p3p3(5460)、cAAP1P1p2p2p3p3(  相似文献   

10.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