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辣椒品种营养组成和绒毛特征与抗侧多食跗线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螨量比值法,研究11个辣椒品种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的关系,以期阐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机制.结果显示,螨量比值与辣椒品种叶片绒毛密度、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5、-0.8851和-0.6712;与游离丝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9;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丝氨酸含量及叶片绒毛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茶树抗螨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茶树新梢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树品种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的抗性关系。抗性品种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茶氨酸(Thea)、谷氨酸(Glu)、丙氨酸(Al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缬氨酸(Val)等的含量显著蒿于感性品种。抗性品种新梢中与氨基酸合成有关的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苯丙氨酸解氨酸(PAL)的活性分别是感性品种的2.3倍和3.2倍,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稻品种抗白背飞虱的抗生反应及植株体内化学成分与抗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反应中,抗性品种Ptb33、N22、Mudgo、包选2号、南京14、HA79317使白背飞虱取食量减少、成活率降低、繁殖少、发育慢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天门冬氨酸、苏氨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和白背飞虱取食率极相关,相关系数为0.809-0.916。抗、感植株体内单宁、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次生代谢物苯酚含量却差异明显。因此,抗性水稻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等含量低和苯酚含量高可能是抗生性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de Fonscolombe寄主选择行为机理, 通过自由选择法研究有翅成蚜对7个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性, 利用蚜量比值法对供试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 并进一步分析茶蚜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有翅成蚜对7个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存在差异, 其中对‘黄金芽’的选择性最强, 而对‘黔茶1号’和‘黔茶10号’的选择性最弱。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 供试茶树品种中, ‘黔茶1号’‘黔茶10号’为抗虫品种; ‘福鼎大白茶’‘龙井43’‘黔茶8号’为中抗品种; ‘黔湄601’为感虫品种; ‘黄金芽’为高感品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茶蚜取食选择性与茶树叶片总厚度(r=-0.84)、下表皮厚度(r=-0.78)、栅栏组织厚度(r=-0.94)、咖啡碱含量(r=-0.91)、茶多酚含量(r=-0.94)呈显著负相关, 与气孔密度(r=0.93)、游离氨基酸含量(r=0.94)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海绵组织厚度(r=-0.27)、可溶性糖含量(r=0.75)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我国抗蚜种质资源鉴选及利用、茶蚜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天明  李华 《植物保护》1995,21(6):12-15
经田间自然鉴定、接种鉴定及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葡萄对霜霉病抗性与品种叶内的含水量、可滴定酸、还原糖、淀粉、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与叶背气孔密度、气孔开闭程度也无相关,而外施高浓度蔗糖及邻苯二酚却显著降低霜霉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棉花对硃砂叶螨抗性的鉴定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1991年进行的棉花抗硃砂叶螨试验表明,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棉(中棉和草棉)对硃砂叶螨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它们的抗螨性已通过远缘杂交技术转移到了感螨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来自四川省和河南省的一些品种以及来自美国的PD种质系对硃砂叶螨的抗性比湖北省当地品种要差。叶片有毛,无腺体和高含淀粉的棉花,硃砂叶螨为害较重;而叶片具有致密茸毛、棉酚、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高以及叶片鲜重高的品种抗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辣椒品种次生物质与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关系,以叶片危害指数为抗性评价指标,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6个辣椒品种在侧多食跗线螨取食前后辣椒碱、多酚和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接螨前和接螨后7 d,未在辣椒叶片中检测到辣椒碱;接螨后14 d和21 d,叶片辣椒碱含量上升,但与叶片危害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接螨前辣椒叶片多酚和单宁含量与接螨后叶片危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和-0.8714。与接螨前相比,接螨后7 d,抗性品种叶片多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上升,而非抗性品种则显著下降;接螨后14 d和21 d,酚类含量开始下降;接螨后7、14和21 d叶片多酚和单宁含量平均上升率与叶片危害指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和-0.9133。表明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表现出组成和诱导抗性2种机制,辣椒品种多酚和单宁含量与抗性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体内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棉花不同抗感黄萎病性品种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在无菌土中体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相应地高于接菌土中的含量。蕾期抗耐品种平均含量为2.276%,高于感性品种的1.417%,而铃期趋势相反。叶片单宁含量高于根部。在无菌土中,抗耐品种叶片单宁含量平均为3.58%,高于感病品种的3.28%;而在接菌条件下趋势相反。根部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叶部,但两者极显著相关。在无菌土和接菌土中,抗性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耐性品种,而耐性品种又高于感性品种。棉株体内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显著正相关。同工酶谱测定显示,过氧化物酶在抗感品种的无病症叶片中,酶带特征基本一致,叶片显症后表现主酶带区加宽,主酶带数增多,变化趋势与症状严重度正相关。在显症条件下,抗性品种酯酶同工酶活性略强于感性品种;与无症叶相比,显症叶的SOD酶带数由原来的4—6条减少至3—4条,抗性品种的酶带数少于感性品种1—2条。  相似文献   

9.
茄子叶片组织结构与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27个茄子品种叶片组织结构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田间种群密度、叶片为害指数和种群增长倍数(实验室)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茄子品种的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层厚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该螨主要集中在叶片背面取食,其口器不发达,口针长32.5%-43.4μm,口针能通过下表皮层进入海绵组织,但不能进入栅栏组织。在叶片下表皮层厚的品种上,螨的种群密度和叶片为害指数均显著低,其下表皮和栅栏组织层越厚,抗性越强。其上表皮层厚的品种,种群增长倍数高,抗性低。  相似文献   

10.
葡萄对霜霉病抗性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田间自然鉴定、接种鉴定及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葡萄对霜霉病抗性与品种叶内的含水量、可滴定酸、还原糖、淀粉、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与叶背气孔密度、气孔开闭程度也无相关,而外施高浓度蔗糖及邻苯二酚却显著降低霜霉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的虫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芽迟的品种一般不易感虫,叶背卷、芽叶节间长的品种较易感虫。嫩叶栅状组织及嫩茎皮层厚角细胞厚度是确定是否抗虫的主导因素,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虫量随嫩叶栅状组织和嫩茎皮层厚角细胞厚度加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种群在各品种上的田间密度有明显差异,平均螨量早白尖上最多,906最少。室内该螨在各品种上的发育历期、产仔动态、增长速度、生命参数均有明显差异。雌成螨历期蜀永3号最长,蜀永1号最短;产卵数以早白尖最多,906最少,内禀增长率蜀永3号最大,蜀永1号和906最小。因此,蜀永1号和906抗螨性强,蜀永3号抗螨性弱。  相似文献   

13.
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初步探讨西瓜抗蚜性的营养与次生代谢物质防御效应,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分析了几种生化物质与西瓜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种黑皮、绿美人、黑美人和惠兰的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可溶性氮含量分别为2.22~2.27、0.23~0.26和1.88~3.03 mg/g,显著低于感性品种金美人、小玲、甜美人和花绿的3.24~3.83、0.67~0.87和5.26~5.82 mg/g;抗性品种的糖/氮比为5.38~7.94,显著高于感性品种;抗、感品种间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Vc)含量无显著差异;瓜蚜为害4 d后的抗性品种叶组织中的总酚和单宁酸含量显著增加,感性品种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抗性品种。研究表明,西瓜品种抗蚜性与糖/氮比及总酚、单宁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氮、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可溶性糖和V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品种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其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者选用多年筛选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0个小麦品种,于小麦拔节地其旗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全面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种游离基酸中影响品种抗蚜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并对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小麦品种抗蚜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u.)缬氨酸(Val.)蛋氨酸(Met.)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谷氨酸(Glu.)和丙氨酸(Ala.)这8种  相似文献   

15.
向日葵品种叶片组织结构与抗锈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日葵锈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向日葵生产地区普遍发生,给向日葵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比较向日葵抗、感锈病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的差异,以揭示此类病菌与寄主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寄主抗病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且栅栏组织双层,排列整齐、紧密,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而气孔密度与抗病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小麦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蚜量比值法评价了 8个小麦品种 (系)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结果显示 ,高抗、抗、中抗、感虫品种 (系 )分别有 1、1、3、3个。进而研究了不同抗蚜品种 (系 )小麦旗叶和穗部的吲哚生物碱含量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多数抗蚜品种 (系 )的旗叶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均高于感蚜品种 (系 ) ,尤其穗部。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 (系 )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分析显示 ,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与蚜量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8633,而旗叶的相关系数为-0.3983,表明小麦旗叶吲哚生物碱含量与抗麦长管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穗部则呈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