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凤莲 《长江蔬菜》2012,(19):50-50
正在新洲区邾城街站桥村蔬菜基地里,绿油油的青菜油亮鲜嫩,长长的豇豆如柳条一般,像小灯笼一样的辣椒青红相间,嫩绿的黄瓜使人垂涎欲滴……种植户张德平说:"以前我们种菜总是用化肥,还要喷很多农药,现在用了沼液、沼渣,不用化肥,也很少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蔬菜的生产准则为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施用的肥料应能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品质,不造成蔬菜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实践表明,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蔬菜的肥料与防治病虫药剂使用,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是生产绿色蔬菜的理想方法.该文在介绍沼液、沼渣主要组成与特性的基础上,详述了其在绿色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施用沼渣沼液对设施果类蔬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设施番茄、甜椒施用不同比例的沼渣沼液和化肥,研究沼渣沼液替代化肥的农学效果和对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并没有导致果类蔬菜果实产量、品质发生明显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完全施用沼渣沼液可以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但分析周年设施菜田土壤的N、P、K养分盈余和养分损失等指标发现,施用沼渣沼液处理的土壤氮、磷养分盈余,表层土壤出现磷累积并出现氮素淋洗损失等问题,因此限制性施用沼渣沼液是今后在菜田可持续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施用沼渣沼液对设施果类蔬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设施番茄、甜椒施用不同比例的沼渣沼液和化肥,研究沼渣沼液替代化肥的农学效果和对土壤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并没有导致果类蔬菜果实产量、品质发生明显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完全施用沼渣沼液可以满足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但分析周年设施菜田土壤的N、P、K养分盈余和养分损失等指标发现,施用沼渣沼液处理的土壤氮、磷养分盈余,表层土壤出现磷累积并出现氮素淋洗损失等问题,因此限制性施用沼渣沼液是今后在菜田可持续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春鹏 《蔬菜》2011,(11):36-37
沼气资源包括沼气、沼液、沼渣,就沼气、沼液和沼渣在蔬菜生产上的综合应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为生产无公害蔬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温室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综合利用体系,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域的新型农业模式,是“两高一优”生态、安全生产技术模式。通过沼渣、沼液的施用,既节省化肥,还能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油桃能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沼气,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节能环保、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蔬菜生产中综合应用沼气资源(包括沼气、沼液、沼渣),即沼肥(包括沼液和沼渣)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提供蔬菜营养,刺激和调节蔬菜生长,  相似文献   

8.
侯运和 《长江蔬菜》2012,(18):60-61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绿色无污染蔬菜产品备受人们青睐.在生产过程中,蔬菜容易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如将沼气、沼液和沼渣应用于蔬菜生产,符合绿色无污染蔬菜生产的标准和有机农业的要求.经过实践,现将沼气、液、渣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经验简要总结,供蔬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棚-沼-菜 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棚-沼-菜”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与蔬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级生态模式。日光温室为沼气池、蔬菜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生产的沼气燃烧后为棚内增温,同时为蔬菜提供气肥。沼渣、沼液是生产无公害蔬菜优质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0.
“鹅-沼-果”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模式是运用沼气厌氧发酵的原理。在养鹅场就地建造沼气池.将鹅场的鹅粪和污水分别送人沼气池进行发酵,通过厌氧发酵,能有效地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降解有机质,提高有机肥效。沼液沼渣通过铺设的管网用泵直接输送到果园.产生的沼气用作生活燃料.鹅吃果园的杂草生长,放养的鹅粪再肥果园。果园少用农药、化肥生产出了无公害果品.  相似文献   

11.
《长江蔬菜》2007,(4):13-13
农民把沼气称为农家“天然气”,通过新建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再用沼液、沼渣作肥料,生产绿色食品,过去“猪牛满村跑,污水遍地流”的农村形象也得到了改观。小小的一口沼气池,带给农村的是循环经济的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沼液肥在温室大白菜上的应用对比示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爱湘  古丽米热  布娅 《蔬菜》2010,(11):35-36
<正>沼渣、沼液肥作为当前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首选的无公害纯生物肥料之一,不仅可以节省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改善作物品质。同时作物施用沼渣、沼液之后,还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大幅度提高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沼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沼肥处理可比纯化肥处理延长黄瓜结果期5~14 d,以沼液30 t/hm2、沼渣15 t/hm2的用量施用沼肥可节省40%的化肥,产量不降低,且维生素、可溶糖等品质因素指标有所提高,并对黄瓜霜霉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蔬菜生产中,由于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和大量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产量虽不断上升,但农残含量超标、品质却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在蔬菜生产中,特别是在日光温室中,综合应用沼气资源(包括沼气、沼液、沼渣),不仅可有效解决蔬菜生产中的这难题,而且生产的蔬菜无污染、无残留、营养全面,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的理想肥料。  相似文献   

15.
邹界 《西南园艺》2012,(10):45-47
沼气发酵的残留物——沼液、沼渣应用于种植业上,能改良土壤、浸种、防治禄作物病虫害等,具有广泛的综合利用前景。本文针对南川区的实际,浅议沼液、沼渣在水稻、果树、蔬菜上的应用,并提出加快应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沼渣沼液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在中央资金的支持下,浙江省农村推广应用沼气、沼渣、沼液在丽水、衢州等地发展较快,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我们根据省市要求对“三沼”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试验、示范,发现沼渣、沼液不但是农业无公害生产的上等有机肥,而且其成分与食用菌培养料养分相近,杂菌又少,适合食用菌生长,是生产食用菌的好原料。现将沼渣、沼液栽培双孢蘑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沼渣有机肥对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山秋黄瓜新品种"秋分一号"为试材,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沼渣有机肥、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3种施肥处理,以普通化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黄瓜商品瓜率、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比较研究不同种类沼渣有机肥和普通化肥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唐山秋黄瓜商品瓜率;与普通化肥(CK)相比,沼渣生物菌肥与沼渣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和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沼渣有机肥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提高,硝酸盐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沼渣生物菌肥处理产量比对照提高10.77%,商品瓜率提高5.00%,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57%、18.54%、16.00%、45.9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35.29%和46.64%。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认为不同施肥处理在提高黄瓜产量及果实品质方面的效果为沼渣生物菌肥沼渣生物有机肥沼渣有机肥常规施肥(CK),以沼渣生物菌肥最优。综上分析,沼渣生物菌肥对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沼气生产的副产品——沼渣、沼液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良好的肥料。利用沼渣、沼液取代化学肥料施入农田,不仅解决了积累沼渣、沼液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节约种植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本文总结了江苏沿海菜区户用沼气池沼液沼渣机械化处理与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将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综合利用体系,是适合我国北方地域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是生态安全的”两高一优”农业生产技术模式,它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量、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能流、 物流的良性循环,通过沼渣、沼液的施用既节省了化肥还能防治病虫害,生产出的葡萄能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沼液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鸿雁 《西南园艺》2005,33(3):48-48
利用沼气发酵物制成的沼气肥(沼液、沼渣)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提倡施用的肥料之一,沼液含有各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N、P、K、Mg、S、Se、Na、Fe、Zn、Cu等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