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我镇由传统麦(油菜)一稻为主的二熟制,逐渐向“经、经、粮”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2.
项国兴 《现代园艺》2014,(16):41-41
<正>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靖江街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由传统麦(油菜)-稻-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引进推广,新的农作制度不断涌现。靖江街道每年种植小麦、玉米、西兰花有一定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又完成各级政府种粮任务,并提高农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萧山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麦(油菜)-稻为主的二熟制,逐渐向"经、经、粮"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不断引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区由传统"麦(油、肥)—稻—稻"为主的老三熟制逐渐向"粮经"、"经经"、"粮饲牧"、"立体种养"、"混养"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广大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随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城郊"稻—油两熟"与"稻—菜—芋三熟"效益比较试验,探索出适合城郊种植农民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城郊"稻—菜—芋三熟"比"稻—油两熟"每667m2产值高2565.8元,成本高325元,每667m2纯复合产值高2240.8元。从两种种植模式可看出,"稻—菜—芋三熟"较"稻—油两熟"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高,较适合海拔较低的城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吴建平 《现代园艺》2014,(22):55-55
<正>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经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路子。萧山区农一、农二总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现每年种植甘蓝(包心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粮经轮作模式数千亩,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种植大户收入。现将对甘蓝-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甘蓝-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具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搞好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是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科研部门非常关注、日益重视的课题。实践证明:立体农业是一种集约型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结构,在目前人多地少、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下,采取立体种植,能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现有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时间和地力,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荣成市蔬菜站于1986——1988年选定了几种较好的粮、油、果、菜立体种植形式进行试验研究,并探索出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使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南方高山蔬菜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农业、村落产业和乡村振兴中稳定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显现、土传性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为做好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南方高山多地蔬菜主产区纷纷开展粮经等高效农作物轮作制度创新,打造“我在宁德有亩田”品牌,大力推广春花菜—夏稻—秋萝卜轮作模式,较好地控制了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同时缓解了菜稻争地、农民要钱与政府要粮等问题冲突,保证了菜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冬季抛荒农田,武汉市黄陂区探索了水稻收获后种植一季薹用油菜的种植模式。与中稻—红菜薹比较,水中稻—薹用油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高,省工、病虫害少,有利于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米易县早春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提出了坚持稻—菜轮作粮经复合模式,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分拣定标中心、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档升级等对策,解决当前米易县蔬菜初加工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1.
菜—菜—稻栽培模式,是前1年冬季栽培反季节大棚蔬菜,第2年春提早栽培蔬菜,6月底至7月初收完蔬菜,接着种晚稻。此种栽培模式,一是丰富了蔬菜市场,二是增加了经济收入,667m2比原来的稻—稻—油栽培方式纯增收2500~3000元,三是协调了粮食发展,四是实行了水旱轮作,培肥了地力,病虫害减少。其栽培技术如下:1 反季节大棚蔬菜:采用反季节栽培蔬菜技术栽培大棚蔬菜,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11 品种 辣椒选用湘研3号和皖椒1号等品种。12 播种育苗 7月下旬采用大拱棚盖膜和遮阳网…  相似文献   

12.
河南小麦—西瓜—萝卜粮菜互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11):99-100
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也是小麦、瓜菜消费大省,随着耕作田日渐减少,传统的粮食"一元结构"已无法满足农产品供需、市场等变化,根据茬口对不同农作物进行科学统筹安排,形成高效种植模式是河南农业科技人员近年来不断试验、研究、推广的现代农业种植方式。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小麦—西瓜—萝卜"一年内3种3收的粮瓜菜高效互作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农作物连作障碍,改良土壤,促进农业增产,提高经济效益。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管理要点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粮菜一年3熟高效栽培模式,以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茬口安排,菜豆、苦瓜、香葱关键技术方面总结了菜豆—苦瓜—香葱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技术要点,667 m2总产值13 700元,调整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让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磨头镇新联村是我市创汇明星生产基地之一,已有10多年种植草莓历史,传统的草莓一中稻种植模式,虽然兼顾了粮经生产,但经济效益不高。当地农民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创造了草莓一青玉米一香荷芋这一新型高效种植模式,与草莓一中稻种植方式相比,每667m^2平均增加收入2000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采取提高复种指数这一措施。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年三茬多熟稻—菜轮套作栽培模式,既实现了水旱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又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根山  申卫平 《蔬菜》2004,(11):14-15
安徽巢湖市是典型的一油一稻农业生产区,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勤劳聪慧的巢湖人民凭借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充分发挥水旱轮作的优势,积极探索稻区粮经双丰收的路子。目前巢湖市年大棚蔬菜生产面积4万 hm2左右,其中早春大棚番茄1万 hm2左右,其产品远销合肥、南京、芜湖、武汉、九江等大城市。一、茬口安排大棚番茄—水稻一年两熟栽培模式,关键是番茄以早熟取效益。其生育期见表1、表2。二、 品种选择番茄选用早熟、优质、高产粉红果品种,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浙粉202、L402、宝大906,其中以L402…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创建高效栽培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充分体现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要求,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在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减少土地重茬为害,抑制病虫害发生,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积...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是国家优质粮食、优质棉花和双低油菜重要生产基地,也是湖北省西瓜主产区。种植西瓜对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江汉平原西瓜生产的突出特点是间作套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推广了“麦//瓜-稻”这种水旱、粮经作物配套种植的优化模式.并获得原荆州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西瓜间作套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辣椒、叶菜、莴苣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新道路。本文分析了进化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逐渐向经济作物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荆州市及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油菜—中稻和油菜—早稻—晚稻,经济效益不好。为改善稻区种植结构,增加稻农经济收入,笔者近年在总结当地农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引进新的栽培技术进行轮作试验和示范,总结出一套稻田轮作西瓜—荸荠高效瓜菜生产新模式,一般每 667 m2 产西瓜3 500kg左右,产值 1 500元左右,产荸荠 2 500kg左右,产值 2 500元左右,比油菜—水稻模式增收 2 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双季稻产区等相同生态区,均可推广应用该种植模式。1 茬口安排  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种 1a(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