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培养物,探讨育肥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约210kg体重接近的西门塔尔牛(约1岁)40头,随机分为4组,研究日粮中复合益生菌培养物添加水平对肥育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组均不同程度提高育肥牛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各项血液指标和血清IgG、IgA、IgM、IL-4、IL-6、和IFN-γ的含量,说明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培养物对育肥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提高效果明显。其中从试验数据来看,试验2组(基础日粮+20‰复合益生菌培养物)综合效果表现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2.
布氏艾美耳球虫感染后鸡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5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利用TECHNICONRA-100SYSTEM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E.brunetti(41500个孢子化卵囊/只)后3、5、 7、9和11d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氨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brunetti感染鸡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日龄公雏为试验对象,利用TECHNICONRA-1000SYSTEM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E.maxima(42000个孢子化卵囊/只)后3、5、7、9、11天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maxima感染鸡后可使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尿酸浓度在感染中期降低,晚期升高(P<0.05)。其它各项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自制中草药复方制剂对球虫感染鸡的血液成分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机理。由商陆、白头翁、常山等中草药组方,制成散剂。将90只20日龄鸡随机均分成3组,第1组:中药组;第2组:感染不给药组;第3组:不感染不给药组。于给药第2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两组每只雏鸡人工感染球虫孢子化卵囊致球虫病。分别于感染前(0 d)和感染后5,9,13,17,21 d对鸡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葡萄糖、总蛋白、碱性磷酸酶等15项生化指标。结果发现除血液超氧化物岐化酶变化不明显外,鸡血清葡萄糖、镁、钠、总蛋白、白蛋白、琥珀酸脱氢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下降;血清钙、一氧化氮、溶菌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升高;IgG、IgM、IgA含量升高。中草药复方制剂能够维持血糖等指标稳定在较正常水平,并能明显提高溶菌酶等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家养雉鸡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5个家养雉鸡种群的4项血液活性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和8项血浆有机物(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清补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七彩雉鸡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最高,蒙古雉鸡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清补体含量最高,孔雀蓝雉鸡谷草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最高,日本绿雉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研究结果为从生化挣陛方面研究雏鸡的种质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金定鸭,对接种后48 h后血清中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量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尿酸、IgA和IgM含量在发病时略微升高(P>0.05)。上述结果提示,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和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野生葎草对家兔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月龄比利时兔30只,研究自由采食条件下葎草对家兔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料肉比和屠宰率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组家兔血液中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测定拔毛前后活鹅的20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活体拔毛对鹅白细胞数,血清钙磷、血糖和血液尿素氮没有影响,对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血清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三梨醇脱氢酸,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淀粉酶,在拔毛后24小时内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但随时间而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正常生理情况下,蒙古马与纯血马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对上述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中,纯血马总蛋白、球蛋白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低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而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胆固醇、酸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高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免疫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纯血马IgA、IgG的含量低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而IgM的含量纯血马高于蒙古马,差异显著(P〈0.05)。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羟自由基)测定中,纯血马与蒙古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该实验对马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以期对马匹疾病防治、抗病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标准的新城疫病毒毒株对鸡进行攻毒,然后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攻毒组鸡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胆固醇、钙、碱性磷酸酶均降低,且差异极显著。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人工气候仓模拟热应激环境,建立热应激仔猪模型。试验以64头2月龄中国试验用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温应激组、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工治疗组和中草药复方提取物Ⅱ治疗组,通过Wintrobe测试分析红细胞压积,同时采用血液流变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期研究中草药复合提取物对热应激仔猪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应激组仔猪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值在第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在第6天和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在第1、3、6、1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了明显恢复,尤其在热应激的第10天疗效果最明显(P〈0.05)。试验结果说明,热应激刺激对仔猪健康有显著影响,中草药提取复合物可以降低这种热应激产生的生理损伤,其中中草药提取复合物Ⅱ效果优于中草药提取复合物Ⅰ。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SD大鼠苦马豆素亚急性中毒模型的复制时间及苦马豆素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毒性作用机理及其中毒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试验模型,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将甘肃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0.03‰)、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0.06‰)、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0.09‰)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56,77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4只SD大鼠血液,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苦马豆素对BUN、CR、ALB、TP、GLU、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GLU、BUN、CR、ALB含量及AST活性呈持续性升高(P〈0.05或P〈0.01);TG、TP含量分别在攻毒后35,56d降低后又升高(P〈0.05或P〈0.01),TC含量和AL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中毒剂量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中毒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动物机体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连翘颗粒剂的安全性,对其进行了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首先,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最大给药剂量为100g/kg;亚急性毒性试验选用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连翘各剂量组(100g/kg、33.3g/kg、10g/kg),分别在给药的第7日和第14日时,对各组小鼠进行一般症状观察并分别检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尿素氮(BUN)和碱性磷酸酶(AKP)。结果表明,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连翘颗粒剂的毒性较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36只体质量约为20kg的山羊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9只,试验组灌服相同量的CdCl2和不同量的[(NH4)6Mo7·O24·4H2O],对照组灌服对应量去离子水。按每千克体质量计算,低钼组(0.5mg/kg(Cd)+15mg/kg(Mo))、中钼组(0.5mg/kg(Cd)+30mg/kg(Mo))、高钼组(0.5mg/kg(Cd)+45mg/kg(Mo)),每组3个重复。于试验的第0、10、20、30、40、50天每组山羊采血,于试验的第0、25、50天每组山羊取脾脏和肝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红细胞膜MDA含量呈上升趋势,GSH-Px、GST、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在第5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红细胞膜MDA含量上升(P〈0.01),GSH-Px、GST、SOD活性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高钼组脾脏的脾小体体积减小,可见散在的含铁血黄素沉积;(3)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肝脏Bax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第5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低钼组和高钼组Bax表达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钼可导致镉胁迫下山羊红细胞膜自由基代谢紊乱,并能损害脾脏的免疫功能并且上调肝Bax基因的表达量,钼和镉体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凉州区东河乡的王景寨等四个村,对农户饲养条件下,以西杂牛为受体,采用冷冻性控胚胎移植303头,怀孕162头,受胎率53.47%.其中:对自然发情的西杂繁殖母牛,以首次观察到黏液带血为0天,再加5天实施冷冻性控胚胎移植,受胎率54.84%;以发情盛期为0天,第7天进行移植的受体母牛受胎率为53.11%.经显著性测定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初配受体母牛受胎率54.26%;移植经产受体母牛受胎率为53.11%.经显著性测定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筛选有效的鸡球虫病抗性评价指标,并为后续鸡球虫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鸡球虫抗病育种提供依据,试验将京海黄鸡分为感染和非感染对照2个组,感染组每只雏鸡灌饲2.5×104个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10个球虫抗性血液指标。结果显示,①感染后第3天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明显,表明感染后这一阶段无法用现有指标检测到显著变化;②感染后3~5 d感染组鸡体增重为负,且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感染后3~5 d的变化最为剧烈;③感染后8 d IFN-γ浓度显著低于非感染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SOD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余3个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④白细胞介素2(IL-2)、IL-16、IL-17、一氧化氮(NO)、β-胡萝卜素(β-C)浓度感染组和非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感染后3~5 d内的体增重,CAT、GSH-Px、MDA、SOD 4种抗氧化酶及IFN-γ细胞因子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鸡球虫抗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多糖、黄芪多糖(APS)、当归多糖(ASP)及淫羊藿多糖(EPS)对正常罗曼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60只1d龄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13组,每组20只。分别于1d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及复方多糖、APS、ASP、EPS,连续注射7d。于7、14、21、28、35、42、49、56d龄采血,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复方多糖、APS、ASP、EPS后,各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复方多糖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其他各多糖组。复方多糖、APS、ASP、EPS均可提高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D—HI抗体效价,其中复方多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半胱胺(CS)对藏绵羊断奶羔羊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将40只80日龄左右且始重平均为16 kg的(公母各半)藏绵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在日粮精料中添加300 mg/(kg·BW)的CS,隔日添加1次,试验期42 d。分别于开始用药后的第0、7、14、21、28、35天早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样,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GH、SS、IGF-1。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料中添加CS使藏绵羊断奶羔羊血清GH、IGF-1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SS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第3周开始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批四元材料混合病毒(鸡胚尿囊液、羊水、尿囊膜、羊膜)制备的鸽新城疫(No)蜂胶佐剂灭活疫苗(0701、0702、0703、0704)分别免疫30日龄非免疫健康鸽,不定期采血,连续检测HI抗体的动态变化,这四批疫苗免疫后5d均可检测出抗体,14d达到最高峰(平均为11.31log2),6个月的平均HI抗体滴度均在6.4log2以上。因此,该苗对鸽的ND免疫保护期至少为6个月。  相似文献   

20.
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在番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排毒的差异。结果显示强毒株在感染后1d就可在脾脏、法氏囊、胸腺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直到感染后35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接种强毒株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4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雏鸭免疫弱毒疫苗后3d,即可在脾、胸腺、法氏囊中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免疫后21d免疫器官中的检测逐渐降低,直到感染后28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表明番鸭接种活疫苗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1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