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华 《水产科技情报》2012,39(5):227-229
为探索新的条斑紫菜栽培技术,利用聚乙烯尼龙包维网在面积为8 hm2的低潮位海区进行了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包维网比普通多股线网帘质量轻,滤水快,干露时间短,从而节约了菜苗时间,提高了紫菜苗成活率。包维网的保苗性能非常好,能提高紫菜的生长速度,使得收菜时间缩短了5~7 d,可多收1~2次菜,增产20%左右。经过近一年的试验,8 hm2的低潮位海区,压水鲜紫菜总产量达到98991kg,平均产量12 374 kg/hm2;总产值554350元,总利润227850元。  相似文献   

2.
《渔业现代化》1976,(3):22-24
紫菜,是海洋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作物。我们启东县的紫菜养殖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具有叶大、肥嫩、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所以发展很快,从1972年由一个大队试养开始,至1975年已发展到43个大队,共养殖935亩。但是,紫菜加工设备跟不上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一九七四年曾花14万元从日本购进一台紫菜机,由于加工能力小,  相似文献   

3.
《渔业现代化》1975,(3):26-30
随着我国紫菜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紫菜养殖、加工机械的研究也蓬勃地开展起来,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了相互交流、互相促进,进一步提高紫菜加工机械化水平,在这期我们刊登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双速紫菜切碎机”和“离心式紫菜脱水机”供各地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翁德全 《海洋渔业》1985,7(6):273-273
福建省东山县外贸局于1983年开始进行合浦珠母贝人工养殖试验,经两年的实践初获成功。为充分利用水域生产力,1984年10月22日将已附上坛紫菜苗的维尼龙网帘平挂于珍珠养殖台上,6台珍珠养殖台挂上5亩紫菜网帘。经两个半月的养殖,共获紫菜干品850千,值2,125元。每亩平均获紫菜干品170斤,值达425元。  相似文献   

5.
唐箭飞 《齐鲁渔业》2011,(12):27-29
紫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条斑紫菜的养殖对出口创汇、振兴地方经济,吸纳沿海剩余劳动力,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意义。如果没有苗种,养殖紫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紫菜味道鲜美,是低热量的食物,紫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C,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食品。 一、紫菜养殖技术的发展 在日本紫菜养殖始于17世纪后叶,那时紫菜养殖方法非常原始,约在1926年引进了紫菜网,当然孢子还是自然播种。现代紫菜养殖技术是K·M·Drew博士将壳斑藻丝状体和紫菜生活史联系起来后开始发展的。 起初,约在1960年采用壳孢子人工播种,1967年普及漂浮养殖系统,1969年发展了冷冻紫菜网技术,由于采用了这些技术,紫菜生产速度增长。由于壳孢子的人工播种的发…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2009,(9):46-46
福建日报资讯:“霞浦县里重视紫菜养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2009年7月24日,参加霞浦县一年一度“紫菜养殖技术培训暨紫菜秋季采苗技术座谈会”的三沙镇养殖户吴在友走出会场时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6,(7):14-16
坛紫菜是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它生长快、产量高,颇受社、队养殖场的欢迎。但目前坛紫菜的养殖是一次采苗(秋季壳孢子采苗)一次养成,收剪4~5次后,叶状体即变宽、变厚,质地粗糙,无光泽,鲜味差,产品质量低劣。为了使坛紫菜的养殖达到优质、高产、稳产,我们同普陀县虾峙公社南岙大队紫菜场协作,在舟山水产食品厂的协助下,进行了坛紫菜冷藏网换网生产(见图1)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紫菜业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豹 《齐鲁渔业》2004,21(5):49-50
紫菜是一种味美而营养丰富的食用海藻,早在几百年前,我国沿海就有养殖紫菜的习惯,但养殖品种单一(只有坛紫菜),且加工技术落后.成品含沙量高,在规模、技术和产品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直至70年代,渔民开始养殖条斑紫菜,经过30多年发展,现有紫菜加工企业200多家,拥有紫菜育苗室6万多平方米,海区栽培面积12万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养殖面积创历史记录,达7598hm^2,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同时,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面积达12万m^2。但是,因各紫菜育苗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常有育苗、壳孢子采苗失败等问题出现,影响了紫菜生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条斑紫菜壳孢子采苗前后丝状体培育及壳孢子采苗时易出现的四大误区,供紫菜育苗场以及壳孢子采苗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紫菜大面积养殖中,近年来由于许多海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烂菜,严重地影响了紫菜养殖产量的稳定和提高,这是当前紫菜养殖技术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养殖过程中紫菜腐烂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病害型的传染性烂菜。我场于1971年、1972年、1975年和1976年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5,(9):41-41
今年4月份以来,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的紫菜养殖企业纷纷投入资金,添置工具和养殖船只,增加外沙紫菜养殖。到7月底.全镇今年共启动民资2800多万元.新增紫菜外沙养殖面积3500亩,外沙紫菜养殖面积超过1万亩。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海安县现有紫菜养殖面积2.3万亩,紫菜养殖加工单位11家,全自动一次紫菜加工机组32台套,二次调味紫菜加工机组5台套,生产的优质调味条斑紫菜畅销国内外,我县紫菜养殖,加工方兴未艾,现将调味条斑紫菜加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唐箭飞 《水产养殖》2011,32(8):45-46
我国条斑紫菜的主产区在江苏沿海,养殖紫菜对振兴地方经济,吸纳沿海剩余劳动力,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意义。如果没有苗种,养殖紫菜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海洋水产科技》1995,(2):14-19
通过连续三年进行坛紫菜18种氨在酸含量的系统分析和一个生产不同月份叶状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纤维素、灰份、水份等分析,了坛紫营养成份与种采来源,收获方式、季节变化、加工方法等十分有关。此项研究为生产坛紫菜优质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紫菜养殖发展提供气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后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紫菜这个核心.一是继续开展南澳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和提纯复壮,示范和推广紫菜良种养殖;二是推广紫菜养殖加工机械化,促进广东坛紫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推广耐高温的坛紫菜新品种(系),减少异常天气对我省紫菜养殖的影响;通过推广机械化,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紫菜养殖效益的影响.”从2000年起,汕头市...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1月朝鲜瓮津海洋养殖所的紫菜技术考察团,来如东县北渔乡黄海村的紫菜养殖海区和紫菜加工烘房进行了实地考察。朝鲜考察团通过对如东的考察后认为,如东县的紫菜养殖滩面平坦、宽阔、发展潜力大,在养殖技术上,朝鲜还是自然海区采苗,而  相似文献   

18.
正坛紫菜俗名紫菜、乌菜,分类学上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坛紫菜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自坛紫菜人工育苗、养殖技术得到突破以来,福鼎坛紫菜养殖逐渐在敏灶湾、晴川湾、渔井湾以及嵛山海区推广开来,2014年养殖面积达到最高,为2 904公顷,年产量平均可达到1万吨(干菜)。坛紫菜已成为福鼎海水藻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2018年福鼎市荣获"中国坛紫菜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9.
在紫菜大面积养殖中,近年来由于许多海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烂菜,严重地影响了紫菜养殖产量的稳定和提高,这是当前紫菜养殖技术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养殖过程中紫菜腐烂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病害型的传染性烂菜。我场于1971年、1972年、1975年和1976年连续四年都先后程度不同地发生过这种病害,其中1972年在养殖中期发生,造成的损失最大,其余三年都是在养殖后期发生,损失  相似文献   

20.
紫菜味道鲜美,是低热量的食物,紫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C,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食品. 一、紫菜养殖技术的发展 在日本紫菜养殖始于17世纪后叶,那时紫菜养殖方法非常原始,约在1926年引进了紫菜网,当然孢子还是自然播种.现代紫菜养殖技术是K·M·Drew博士将壳斑藻丝状体和紫菜生活史联系起来后开始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