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昆山市景村村千亩连片水稻高产栽培,采用优质杂交早熟晚粳“甬优8号”,实行统一技术、分承包大户管理的模式,应用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条播,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培育大穗,兼得千粒重和结实率,实现了千亩连片水稻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平塘县水稻千亩连片示范区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技干部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平均单产达到673.45kg/亩,百亩连片平均单产835.91kg/亩,最高单产达到1005.94kg/亩(按83.4%折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介绍了平塘县水稻千亩连片超高产示范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董道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19-119,113
本文阐述了围绕超高产栽培目标,从壮苗培育入手,通过合理的栽培密度,科学的肥水运筹,促进平衡生长,运用健身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手段,最终实现水稻大穗和结实率的提高,达到超高产.  相似文献   

5.
水稻两段式旱育苗优质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段式旱育苗是利用当地晚熟优质品种,采用温室、大棚两个阶段保温育苗,通过超早播种、超稀摆插,实现水稻安全优质超高产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充分利用水稻低位节分蘖,穗大粒多,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产和超高产水稻产量差异比较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跗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发迹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超级稻Ⅱ优航2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设计基蘖肥与穗肥的不同施氮比例,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高产栽培水稻总颖花数的增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超高产栽培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主要是库容量的显著扩大。(2)超高产栽培水稻群体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少,群体源库协调。(3)超高产栽培水稻根系活力、光合能力在孕穗期、齐穗期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利于水稻生育中后期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2)培养健壮个体,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3)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是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总结了其特征和规律,详述了该技术的各项关键措施,同时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应是建立在改进移栽秧龄、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水稻植株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得超高产的特色理论体系上,根据不同生态地区、不同水稻品种特性进行的精量栽培。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水稻产量形成的气候生态特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云南和湖南异地异季种植,研究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相应气候生态条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具有大穗、多穗、高结实率的特点.云南试区具有日较差大、日照时数多、相对湿度低,平均温度较低的气候特点,故水稻生育期较长,同化物积累多,成穗率高,灌浆强度大.湖南试区阴雨寡照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继续探索水稻钵苗机插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形成特点,研究其超高产的规律,建立稳定的水稻超高产实用栽培技术,江苏大中农场农业科技研究所实施了水稻钵苗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活棵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水稻前期生长旺盛,有利于创造壮秆大穗高产群体。穗实粒数218.5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3.4 g,实收产量为12 77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05,(10):62-62
为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开展大面积超高产示范,以带动全省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今年,贵州省在乌当、思南等5个县区实施水稻千亩连片超高产示范项目5000亩。乌当区选用“黔优18”、“黔优88”、“黔两优58”和“金优527”等在当地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稻种.在头堡村共示范实施1037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亩。全面推广应用新型旱育秧、宽行窄穴、  相似文献   

12.
围绕Ⅱ优7954超高产栽培,阐述从壮苗培育入手,运用健身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合理的栽培密度,科学的肥水运筹,促进水稻平衡生长,达到大穗和提高结实率的目的,最终实现超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姜健  傅秀林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19-23,31
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 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溉。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6年秋播至1997年夏熟,在宝应县城郊乡112亩农田中进行稻麦两熟超高产栽培,实现年亩产1250kg。主要技术是:选用稻麦优良品种,小麦品种为扬麦9号,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小麦栽培坚持“早、稀、匀”播,促早发壮苗,提高中后期的施肥量。水稻栽培上,着重培育旱壮秧,全面推广抛秧技术,大田采用“前稳后攻”施肥法,穗粒肥占总施肥量的30%。水稻、小麦超高产栽培,足穗是高产的前提,单位面积结实粒数则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粮食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对水稻超高产的栽培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关于超高产水稻的培育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以此同时,有关超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分析,进一步探讨水稻超高产的途径与技术,为水稻超高产的培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堰区2015年引进示范种植水稻新品种W030,示范结果表明,W030在姜堰区熟期适中,有超高产潜力,米质优,群体整齐度好,穗型大,后期熟相佳,灌浆快,适合在姜堰及同生态区种植,注意预防稻瘟病。超高产栽培要点: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协调发展,穗肥以促这主,力争大穗,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水稻穗部性状研究概述水稻穗部形态是株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1、2]。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稻产量可被分解为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或单位面积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乘积[3、4]。如何构建理想的水稻穗部形态,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使单产水平迎来第三次飞跃,前人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5]。杨守仁提出优化穗部性状组配,解决超高产、穗大与穗多的矛盾,并把直立大穗型指标纳入株型设计[6~8]。陈温福提出,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