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建文 《中国棉花》2005,32(7):28-29
南疆棉区1997年棉铃虫大发生,对棉花为害极为严重,以后随着防治力度的加大、棉花品种的更换、气候因素的变化,棉铃虫发生量逐年下降。2003年部分团场种植非抗虫棉品种,引起局部棉田棉铃虫中量偏重发生,损失较大。为此,对库尔勒垦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动态1.1棉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其分布。棉铃虫在本垦区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能完成不完全的4代。主要为害棉花,第1代发生量小,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其附近心叶;第2代的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主要为害花和铃;第3代次之,主要为害棉铃。…  相似文献   

2.
麦垄直播夏棉区,一代棉铃虫主要发生于小麦田,并集中于麦穗上产卵、取食为害;二代棉铃虫卵粒分布于各种秋作物田,但前期主要产于蕃茄、菜椒、花生、玉米、大豆上,棉花4片真叶后,对棉铃虫有明显的诱集作用;三代棉铃虫主要发生于棉田内;四代棉铃虫则主要为害迟发棉田、夏播玉米及晚播的其它秋作物。  相似文献   

3.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4.
栽培措施对棉铃虫发生及为害的影响①吕菊英张林水李建勋潘启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山西南部植棉区自1992年棉铃虫连年严重发生,二代百株卵量由90年代的二、三百粒猛增到数千粒,三、四代卵量也成倍增长。近年来,该棉区大力推广以早播、覆盖、密植...  相似文献   

5.
陆承志 《中国棉花》2005,32(1):24-25
新疆南疆棉花播种面积占作物总面积的 60 %~ 80 %,近年来 ,南疆地区因棉铃虫为害造成减产达 1 0 %~ 30 %。据观察 ,第一代棉铃虫为害陆地棉与为害长绒棉有所不同 ,为此 ,近几年对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和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作了初步探讨。1南疆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和产卵规律1 .1羽化。越冬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始期 -高峰期 -盛末期依次为 :4月 1 8- 2 2日 ,5月 1 9- 2 8日 ,6月上旬。1 .2产卵。越冬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盛期 5月 2 8日 -6月 3日。2南疆不同类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2 .1棉田第一代棉铃虫为害规律。第一代棉…  相似文献   

6.
枣强县地处冀东南平原,是一个集中产棉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2万公顷。棉铃虫的为害逐年加重,尤其是1990年,通常不为防治重点的第四代棉铃虫,骤然暴发,猖獗为害。为消除隐患,减少损失,我们于1990对三、四代棉铃虫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新疆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结构、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的变化 ,棉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 2 0 0 1年石河子个别地区发现棉铃虫 ,2 0 0 2 -2 0 0 3年部分地区发生 ,个别地区严重 ,2 0 0 4年大部分团场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不少棉田受到严重损失 ,减产 2 0 %以上 ,棉铃虫为害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棉铃虫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 .1为害特点。在石河子地区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 ,还为害玉米、小麦、蔬菜等。为害方式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 ,有时也为害嫩叶。1 .2发生规律。棉铃虫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虫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大发生的年份产量损失达20%以上。为了摸清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和比较科学地确定防治指标,为今后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选择棉田一丘,面积为3分,棉铃虫三、四代各设四个处理区,三代重复一次,共计12个处理区,每区面积0.5厘,每区笼罩20株棉花,棉铃虫三、四代接种棉花百株卵量为15粒,30粒,45粒和对照不接卵作比较。小区实际接卵数量为3粒,6粒,9粒,并重复再接一次卵量。因接的卵量孵化幼虫很少,所以再接一、二龄幼虫,棉铃虫  相似文献   

9.
朝阳地区是北方高寒特早熟棉区,棉花生育期较短,130多天,只有早现蕾的8~10个棉铃能成熟,因此要达到高产,必须保护早蕾.棉铃虫是本地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尤其是二代、三代棉铃虫对棉花蕾铃危害极大.为及时防治,减少为害,提高棉花产量,2003年对三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棉铃虫在本地各植棉县(市)发生量及为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地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现在已基本摸清了棉铃虫在本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1 棉铃虫的发生发展规律棉铃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一、二代世代间明显,三、四代各虫态并存,重叠现象十分严重。越冬代成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一代成虫期为6月中至7月上中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羽化后2~3天即可产卵,卵期5~9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酒泉各植棉县(市)已形成危害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2 0 0 2年敦煌、安西、金塔等主产棉区有1 .5 7万公顷棉田受棉铃虫为害,给本市棉花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据观察研究,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主要在豌豆、玉米、小麦、番茄等作物上为害,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2、3代幼虫为害棉花最严重的时期,主要蛀食花、蕾及幼铃,尤其以2代幼虫对棉花危害较大。根据酒泉市棉铃虫发生特点与现状,近年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对棉铃虫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 .1…  相似文献   

12.
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治理经验文绍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112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尤其在北方冀、鲁、豫棉区暴发成灾,据统计在棉田猖獗发生为害面积竟达333万公顷,使棉花减产40%以上(1993年王武刚编著前言),用于防治各...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夏志贤山东曹县植保站274400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在曹县棉田属偶发、暴食性害虫,近年来常与棉铃虫混合发生,为害棉花日趋严重,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如1992年8月23日三代大发生...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后期 ,由于棉花实施早育早栽、地膜覆盖栽培后 ,棉铃虫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 ,1 996年棉铃虫在当地大发生 ,由于防治不及时 ,给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为害 ,近几年来 ,笔者对当地棉铃虫发生规律进行了探讨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防治。1 棉铃虫发生代数的分析据有关资料介绍 ,棉铃虫在四川 1年发生 4~ 5代 ,当地到底是 4代还是 5代 ,据近 3年观察与分析 ,结论是应为不完整的 5代。据资料介绍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 ,春天当气温回升到 1 5℃以上时 ,越冬蛹开始羽化。日平均气温达 2 0℃以上时 ,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省关中棉区棉铃虫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1992年二代特大发生,三、四代暴发成灾,持续时间长,世代交叉重叠,卵峰期不明显。虽经大力组织防治,仍然产量损失达五至七成。因此,分析1992年棉铃虫猖獗发生原因,探求新的防治对策,引为借鉴,确保棉花增产丰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 999- 2 0 0 1年在南疆 2 9团和北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棉田进行。供试品种为长果枝类型的陆地棉品种冀棉 2 0、中棉所 36。在棉铃虫发生的 2、 3代时期 ,于棉田定 3点 ,每点连续 30株 ,每 3天进行调查 1次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和蕾、花、铃的空间分布。根据棉田不同的肥力选择 7个条田 ,对大田棉铃虫进行多点调查 ,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 .1不同时期不同世代棉铃虫为害情况。第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在棉花苗期 ,发生量小 ,为害多在麦田、菜地 ,极少数进入棉田 ,主要为害棉花的顶尖、叶及幼蕾 ;2代棉铃虫发生在…  相似文献   

17.
第一、四代棉铃虫田间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第一、四代棉铃虫发生呈加重趋势。经研究测定:小麦产量损失率和一代棉铃虫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2.12554+0.919648x,提出亩产350~400kg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8头/m2;棉花产量损失率和四代棉铃虫口密度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Y=3.3118-0.047x,提出亩产60kg棉花地块的四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8头/百株。  相似文献   

18.
第五代棉铃虫发生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五代棉铃虫发生特点探讨董慈样山东省菏泽地区植保站274025荷泽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棉铃虫四代常发区。个别年份虽有四代成虫羽化,出现五代卵和幼虫,但因气温偏低,食物老化,幼虫不能完成发育,对棉花生产没有影响。1994年由于持续高温造成五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在伊犁地区为常发性害虫 ,但没有对除棉花以外其它作物造成为害的记录。进入 90年代 ,尤其是 1 995~ 1 999年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害逐年加重。 1 998年棉田偏重发生 ,百株 3龄以上幼虫 6~ 1 5头 ,最高达 58头。 1 999年大暴发 ,全区发生面积 3万公顷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 80 0 0公顷 (棉花面积 ) ,占全区棉花面积的 85%。据 7月 2 1~ 2 5日田间调查 ,棉花百株虫量达 1 0 0~30 0头 ,并且对玉米、高粱、油葵等也造成不同程度为害 ,为害株率达 70 %以上。1 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本区 1年发生三代 ,主要以二代幼…  相似文献   

20.
在棉花三叶期进行人工涂抹2%的医用卡那霉素注射液,7~10天后进行调查,统计变色株率和不抗虫指数,再和二代棉铃虫的为害调查结果相比。变色株率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5.0+1.1x,相关系数r=0.9851:不抗虫指数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2+1.5x,相关系数r=0.7107。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鉴定棉花的抗虫性.在苗期拔除变色棉苗,可剔除不抗虫的棉花植株,有效保证收获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