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酸水解竹加工剩余物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91-10892,10897
[目的]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研究其酸水解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酸水解竹粉的影响因素。以总还原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分析得出稀硫酸水解竹粉生产还原糖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1∶7时,还原糖得率随浓酸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料液比为1∶5和1∶8时,还原糖得率分别为44.0%和41.6%;第1次水解温度为60℃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5.3%;当硫酸浓度为15%~30%时,还原糖得率变化很小;还原糖得率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2次水解时间为1.0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6.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2次水解时间,竹粉/浓硫酸比的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为:竹粉与浓酸比(W/V)为1∶6,第1次水解温度为50℃,第2次水解温度为100℃,稀硫酸浓度为20%,水解时间为1h。[结论]该研究为竹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木质纤维素稀酸糖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对于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以脱脂棉、滤纸模拟生物质的主要组分之一纤维素,在不同稀硫酸浓度、时间和温度反应参数下,进行纤维素水解糖化试验研究,以还原糖量为指标,考察纤维素糖化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时间为60min时,还原糖得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加热时间为80min时,还原糖得率在硫酸浓度4%处出现最大值。综合硫酸及废液处理成本考虑,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4%硫酸加热80min。  相似文献   

3.
预处过程中不同理化因子对竹质纤维素糖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理化因子对竹质纤维素糖化效果的影响,以竹质纤维素为原料,以酸解溶出的还原糖和总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取盐酸、硫酸、磷酸和硝酸4种稀酸在不同稀酸浓度、酸解温度、竹粉颗粒度和固液比条件下,对竹粉处理不同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竹粉颗粒度100目和固液比1∶15的条件下,用2%稀硫酸在温度121℃下处理25 m in后,酸解效果较好,还原糖和总糖得率分别在35%和50%以上。与较低温度下的长时间酸解相比,在较高温度下对竹粉进行较短时间的酸解处理能有效地提高酸解液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得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稀硫酸预处理甘蔗渣,通过不同浓度、温度、固液比和处理时间对甘蔗渣成分含量、固体得率、物理结构和酶解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硫酸浓度、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甘蔗渣成分的关键因素,其中稀硫酸浓度和处理温度影响最大,半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的18.33%下降到0.09%左右;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68.66%下降到40.25%左右;木质素含量基本维持在13%~15%。不同稀硫酸浓度、温度、固液比和处理时间对甘蔗渣物理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后的甘蔗渣物理结构受到破坏,内部结构变得疏松多孔。稀硫酸浓度和处理温度对固体得率影响较大,1.5%左右的稀硫酸浓度和125℃左右的处理温度,固体得率最低。当下降到0.7左右时,下降速率明显变慢,最终趋于平缓。根据酶解效率实验得出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稀硫酸浓度2.0%,温度125℃,固液比1∶20,处理时间90 min。在这个条件下,甘蔗渣降解成还原糖的效率最高,还原糖质量分数约46%。  相似文献   

5.
对稀硫酸预处理棉花秸秆的糖化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水解温度、稀硫酸浓度、秸秆粉碎粒度、固液比等因素对棉花秸秆水解产物还原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的水解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为2.5;,水解温度 110℃,水解时间4 h,未筛分秸秆,固液比1∶12,秸秆水解率为29.61;.  相似文献   

6.
旧瓦楞纸箱稀酸水解制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晶  万金泉  赵银中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2-17314
[目的]探讨稀H2SO4水解旧瓦楞纸箱(OCC)制还原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稀酸在高温下水解OCC,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稀H2SO4水解OC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3%,水解温度180℃,水解时间60min,液固比16:1(ml:g),还原糖得率为68.481%。其还原糖得率明显高于稻草、玉米秸秆等原生植物纤维的得糖率,而酸浓度又远远低于浓跋水解的酸浓度。[结论]对于OCC酸水解过程,前30rain半纤维素先于纤维素水解,30—60min主要为纤维素水解,60~120min炭化作用超过了纤维素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索改进泥炭的生物可降解性途径,为实现泥炭资源的高值转化提供可行预处理方法,采用稀硫酸对泥炭进行预处理,DNS法测定泥炭处理液中还原糖的含量,对稀硫酸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固液比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处理温度90℃下0.5%质量分数稀硫酸处理80 min,最佳固液比为1 g∶12 m L,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2.23%。稀硫酸预处理泥炭能够降解1.17%纤维素、4.44%半纤维素和9.37%木质素,增加15.49%可溶性物质。稀硫酸预处理为泥炭的生化转化提供了可行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降解纤维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酸法降解纤维素的优化结果是水解温度在糖化过程中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硫酸浓度,再次是液固比,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水解时间。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为水解温度为100℃、水解时间2 h、硫酸浓度2%、液固比20∶1。酶法降解纤维素的优化结果是水解时间为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酶解温度、液固比,影响最小的因素是pH值。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水解时间22 h、纤维素酶浓度1.2%、酶解温度45℃、液固比20∶1、pH值4.8。两步糖化还原糖总得率为19.88%。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协同固体酸水解蔗渣制备还原糖。[方法]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后水解温度、固体酸用量、水解时间、液固比对水解液中还原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当水解温度97.52℃、固体酸用量5.76%、反应时间3.10 h、液固比18∶1时,还原糖的得率可达75.65%,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21.91%。[结论]超声波预处理能够促进蔗渣的水解。  相似文献   

10.
酸法水解秸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苹  张珠  钟响  包文举  温少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36-5438
采用酸法水解秸秆,以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水解剂、酸浓度、料液比、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等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稀硫酸为水解剂水解效果好于乙酸和水.优化的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1.0h、稀硫酸质量分数5%、料液比1:15(m桔杆∶V稀硫酸,g/mL)、温度120℃,该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23.47 g/L.活性炭和Ca(OH)2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水解液进行脱色,脱色率达46%.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酸水解制糖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开发新的玉米秸秆酸解糖化工艺,以解决生物质制乙醇技术中酸解糖化法收率低等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带压两段酸水解浓酸段和稀酸段的水解糖化规律和工艺条件。通过两段法浓酸预处理与稀酸水解相结合,对玉米秸秆进行水解,并对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初步确定常压两段酸水解较优的水解工艺条件为:一段浓酸预处理中,酸浓度60%,酸固比12∶1,水解时间30min,温度45℃;二段稀酸水解中,水固比220∶1,水解时间120min,水解温度100℃。经两段水解后,总糖收率显著增加,达93.81%。[结论]首次提出常压两段酸水解工艺,该工艺条件温和、流程简单、成本低廉、总糖收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主要考察了4因素4水平对玉米芯水解产糖的影响,优化了玉米芯水解产糖工艺,并对斯达油脂酵母利用该水解液产油脂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排序为料液比>硫酸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硫酸浓度1﹪,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120 min.通过比较试验发现,浓缩1倍的玉米芯水解液是斯达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量的合适水解液浓度.  相似文献   

13.
几种化学物质对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木质纤维素酶解研究领域,高浓度还原糖的获得是实现其能源转化的基础。以稀硫酸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为原料,初始酶解物料条件为20%(重量/体积),木聚糖酶220U.g-(1底物),纤维素酶6FPU.g-(1底物),果胶酶50U.g-(1底物),选取吐温80(Tween80)、MgSO4、FeSO4、聚乙二醇(PEG)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酶解体系添加物,分别考察了其添加量对还原糖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草秸秆酶解体系中,Tween80、MgSO4、FeSO4、PEG和BSA5种化学物质各自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5、0.0005、0.02、0.01g和0.0005g.g-(1底物);助催化作用强度依次为MgSO4>Tween80>BSA>FeSO4>PEG。添加MgSO40.0005g.g-(1底物),48h糖化后,还原糖浓度达到72.45g.L-1,比对照提高了7.98%。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提高还原糖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协同SO2-4/TiO2 Al2O3固体酸水解制备乙酰丙酸。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固体酸用量为因素,乙酰丙酸得率为响应面值,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了花生壳制备乙酰丙酸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235℃、水解时间31 min、固体酸用量4.5%和液固比为14∶1(mL/g),此时乙酰丙酸得率为27.54%。与相同工艺下未采用超声波预处理相比,得率提高了7.18%。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稀酸水解法的制糖残渣纤维素糖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渣、甜菜粕和甜高粱秸为当前糖厂的主要制糖残渣废弃物,为解决其再利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制糖残渣纤维素糖化研究。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各制糖残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水分和灰分含量,应用自行设计的耐高温高压反应器,以稀酸水解法糖化纤维素,分别得到69.89%、64.88%和70.28%的最高还原糖得率;以还原糖得率为指标,优化各自反应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各因素对三种纤维素原料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湘苏  余先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36-14238
[目的]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协同固体酸水解小麦秸秆制备乙醇丙酸。[方法]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和固体酸协同水解制备了乙酰丙酸,探讨了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固体酸用量、液固比对乙酰丙酸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乙酰丙酸的得率与固体酸用量、水解温度、液固比和水解时间等工艺有关;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235℃、反应时间35min、固体酸的用量为7.4%,此时乙酰丙酸的得率为22.98%,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超声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10.25%。[结论]在固体酸水解小麦秸杆制备乙酰丙酸过程中,通过超声波预处理的协同反应,能够有效提高乙酰丙酸的得率。  相似文献   

17.
张建辉  梁海琴  王文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88+14066
[目的]确定稀硫酸催化水解小麦秸秆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进行热水解,分别考察水解温度、硫酸浓度、水解时间对小麦秸秆水解液中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小麦秸秆的最优水解工艺。[结果]在硫酸浓度为5.0%,水解时间为150 min,水解温度为120℃的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水解液中还原性糖含量最高,在此条件下所得还原性糖的产率为83.3%。[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利用小麦秸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