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对2013—2017年间临床病例中发生的猪颈部肌肉注射感染及坏死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其在普通病例所占比例为5.09%~21.32%,平均为比例为13.11%,2015年后该病比例上升趋势较明显,该病对猪群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避免其发生的措施有:准确诊断猪病并合理使用兽药、慎用注射途径损伤较大的兽药、不使用质量差的兽药、严格兽医卫生操作。当该病发生后,应立时停止同部位反复注射,并辅以增强猪只机体解毒功能的恢复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规模养猪的病原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病毒性疾病成为了危害生猪养殖产业的主要疫病,混合感染的存在与发生,使我国养猪生产中流行的猪病更为复杂,也给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作者通过多年的跟踪与调查,结合自己的猪病防治经验总结出一套猪病防治的简单方法,归纳为猪病防治六要素。  相似文献   

3.
养猪场猪病的防治是猪场运行的重点,也是养殖户关注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而言,由于猪群过于集中,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传染病,短时间内可造成猪场内生猪大面积被感染,若未能及时切断传播媒介,则将给猪场带来沉重打击,由此可知传染性疾病会对猪场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推进猪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预防接种与药物防治双重结合的视角进行猪病防治实践是创新猪病防治的新思路,扩宽了猪病防治的途径,丰富了猪病防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有关部门与养殖户在今后的工作中所要重点关注的.本文阐述了猪病预防技术在猪场推广应用的重要现实意义,深入分析猪病预防的两种技术方法,总结了接种以及药物防治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现阶段各类动物疫情爆发率增多,引发疾病因素也复杂化。猪病的发生不但使养殖场损失严重,还危害环境卫生,加强对猪病防治和健康养殖势在必行。本文对猪的健康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1猪病具体防治措施1.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发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肠道出血、肠梗塞和坏死等病情。养殖场日常防治时应按照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外来病毒传染、  相似文献   

5.
猪坏死性皮炎是通过皮肤或者黏膜损伤感染坏死性杆菌而引起发病,通常是仔猪或者育成猪易发,而母猪较少发生。病猪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或者皮下发生坏死或者出现溃疡,且通常是体侧、颈部以及臀部发生病变,少数在四肢蹄踵或者尾根出现病变。该病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流行性,且呈慢性经过,但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初期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严重时有全身症状,且一般由于恶病质而导致死亡。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背景下,猪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及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尤为关键。在猪病防治中,中草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中草药,发挥中草药的标本兼治的优势,提高猪病防治水平,减少损失,助推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草药用于猪病防治中的作用;其次探讨了猪病防治中中草药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猪病是猪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问题,猪发生疫病后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必定会给养猪户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就猪病防治用药原则与防治误区进行探讨,供广大养猪户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猪坏死杆菌病也频频发生 ,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坏死为特征。1 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坏死杆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家禽 ,病原菌在多种动物消化道内共生。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多发生于阴雨连绵、潮湿及炎热季节。舍内卫生条件不好、营养不良等因素可引起本病发生。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猪的皮肤常受伤或被蚊虫叮咬而传染。2 临床症状2 .1 坏死性皮炎仔猪和架子猪发生于颈部、体侧、臀部皮肤、耳根、尾、乳房等部位皮…  相似文献   

9.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以妊娠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及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胎儿和公母猪的不育症为其主要特征。目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云南省腾冲县明光镇自2005年在动物疫病监测中首次监测到猪伪狂犬病病原,至今猪繁殖障碍现象已不断蔓延,危害性日趋严重,对规模养殖场及农村散养户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其多呈隐性感染,不易被觉察,至发现典型症状时往往母仔不保、无法挽回、损失惨重。笔者近年来同时使用猪伪狂犬病疫苗与细小病毒病疫苗,颈部肌肉注射,左右各一针,防治猪繁殖障碍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坏死性皮炎的诊治刘文海,佟志刚猪坏死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由于圈舍太小,拥挤,致使猪只互相啃咬,引起皮肤外伤,进而感染坏死杆菌,使猪坏死部位扩大蔓延,发生猪坏死性皮炎。如不及时治疗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会给养猪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临...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与西药配合治疗猪坏死性皮炎59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猪坏死性皮炎的特征是猪体表皮肤或皮下发生坏死或溃疡,病变部位一般在体侧,臀部及颈部,个别发生在尾根或四肢蹄踵。治疗:(1)中药:紫金龙、洋金花(蔓陀罗)、桃树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摆在猪养殖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预防疾病,其中养殖户经济收益受到严重影响的猪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只有对有关猪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加强掌握,预防疾病出现,才能实现养殖户经济收益的全面提高。故此,本文就猪常见疾病的病因及症状,预防与治疗策略,提出防治猪常见疾病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养殖户的成本得到相应的缩减,确保猪场养殖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得到提升,以期发挥猪病防治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遂如 《养猪》2006,(1):41-44
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发生非常普遍,常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它不仅引起猪群发生原发性病原感染,造成繁殖障碍和严重的呼吸疾病,引发死亡;更为严重的是损害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耐受、免疫麻痹,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当前在许多养猪场和广大农村养猪户饲养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高,病因复杂化、临床表现多样化、经济损失严重,这可能与猪群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防治。本文就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技术谈点意…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猪只惊恐、伤人,确保防治猪病工作顺利进行,需对猪只加以保定。猪耳根穴按压保定法简易、安全。兽医人员在给猪只进行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时,右手持注射器,从猪的左侧或右侧接近猪只,用左手轻轻触摸猪的背部和下腹部,并逐渐移向颈部及耳根后,迅速用拇指和其它四指(主要是中指)捏住猪左右两侧耳根穴(两耳根后缘正中凹陷处),即可达到保定目的,同时进行注射。保定时,大猪应  相似文献   

15.
葡萄球菌病是人和多种动物的疾病总称,临床上以在皮肤和组织器官发生化脓性炎症或全身性脓毒败血症为特征,多为继发性感染。猪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造成猪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乳腺炎,坏死性皮炎及乳房的脓疱病;猪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猪的渗出性皮炎和败血性多发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患病仔猪出现红痢、肠道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CSFV感染对西藏小型猪的致病性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影响,将6头4月龄健康西藏小型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感染组4头,对照组2头。感染猪颈部肌肉注射CSFV石门株血毒(1×10~5TCID_(50)/头),对照组猪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SFV接种后每天监测动物体温并观察临床症状,于CSFV感染后第9天剖杀全部试验动物,测定血液CSFV核酸载量,观察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并采集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CSFV感染后第2天猪只体温超过40.2℃,开始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便秘等临床症状;CSFV感染后濒临死亡时猪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达1×10~(8.9)Copies/mL,最低含量为1×10~(5.2)Copies/mL。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CSFV感染猪扁桃体间质、颌下淋巴结被膜和脾脏的淋巴滤泡周围可见大量出血及片状坏死,颌下淋巴结生发中心可见局部增生性变化,胸腺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猪血液CSFV核酸为阴性、病理和组织学切片未见异常。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CSFV感染西藏小型猪的动物模型,CSFV感染西藏小型猪后对扁桃体、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造成损伤,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养猪生产中,疾病控制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猪病发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诸如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呼吸道疾病、繁殖综合征、免疫抑制性疾病、非典型疾病等普遍存在,危害深重,给养猪业造成了惊人的损失,特别是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更不可估量,而且给畜产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当前,在猪病防治过程中,由于防治人员水平偏低、防治措施不力等多  相似文献   

19.
猪的抗酸菌病(Mycobacterial Infectiou)是由分枝杆菌属感染而发生的慢性疾病。主要经口感染,并在头颈部或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局灶性脓肿或干酪样坏死。发生原因:本病的发生,因猪的饲养环境而异。一般在牛结核多发区饲养的猪分离出牛(型)结核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兽医防疫工作得到了重视。在猪病防治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猪病防治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着猪病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猪病的防治误区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