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刀角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刀角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及若虫的日捕食量随粉虱虫态及虫龄的增长而减少,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显著大于雄成虫.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回归方程式为Na=1.016157 N/(1 0.000915N).温度不会影响刀角瓢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形式,但可影响功能反应参数.相互干扰会降低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刀角瓢虫雌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应(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875185P-1.1941.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及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1.5粒、511.6头、254.2头和113.6头。在异色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76.6%;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为1.01,处理时间为0.0020,均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在15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最大捕食率达85.6%,益害比参考值为1∶150。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好捕食木虱成虫,在300头/皿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向于1~2龄若虫。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控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晚稻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田的拟水狼蛛和褐飞虱进行调查,运用Taylor幂法和Iwao的回归分析法对拟水狼蛛、褐飞虱若虫及成虫的空间分布型拟合,两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若虫、短翅型成虫和长翅型成虫在3个水稻品种上都为聚集分布,拟水狼蛛为随机分布。采用HollingⅡ型拟合拟水狼蛛对褐飞虱若虫、短翅型成虫和长翅型成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拟水狼蛛对三者捕食功能大小顺序为若虫长翅雄虫长翅雌虫短翅雄虫短翅雌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4.4、37.4、42.8、28.1头和35.1头。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类型,其各虫态龟纹瓢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13、0.610、0.234、0.585和0.675,处理时间分别为0.088、0.077、0.013、0.008和0.016 d,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大,为73.125,龟纹瓢虫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次之,捕食能力分别为42.188、18.000、7.922和3.557。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52;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4龄若虫2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成虫对其食物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2种猎物无捕食偏好性。表明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有较强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5.
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保护和利用灰飞虱的天敌资源,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Fox)对不同龄期灰飞虱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并利用滤纸法测定了机敏漏斗蛛对6种稻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灰飞虱1龄、3龄、5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达224.6、202.0、148.6、35.7头;对1龄若虫的瞬间捕食率为0.82,低于3、5龄若虫及雌成虫。机敏漏斗蛛密度的增加导致单头蜘蛛捕食量下降;相互干扰作用会降低机敏漏斗蛛对灰飞虱的捕食作用率。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中,48%毒死蜱EC对机敏漏斗蛛毒性最高,24 h LC50值为0.30mg/L;依据杀虫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25%吡蚜酮WP和10%吡虫啉WP的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其它4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三种瓢虫对木虱成虫的捕食量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庞虹 《昆虫天敌》1991,13(4):186-188
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uculatus、红星盘瓢虫Phry(?)ocaria congener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成虫的捕食能力与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型,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Na=(a′TN)/(1+a′TnN)。三种瓢虫成虫对柑桔木虱成虫功能反应的线性方程分别为1/Na=1.0735(1/N)+0.0105,1/Na=1.5909(1/N)=0.01119和1/Na=1.03431/N+0.007727。根据方程可得三种瓢虫成虫对柑桔木虱成虫一昼夜捕食量的上限分别为95.2头,89.4头和129.4头。  相似文献   

7.
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食虫齿爪盲蝽成虫对枸杞木虱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食虫齿爪盲蝽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964 9N/(1+0.313N)。捕食木虱数量随木虱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食虫齿爪盲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43.089 0P-0.780 5,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5394P-0.378 7,饥饿48 h的食虫齿爪盲蝽的捕食速度与时间段关系的数学模型为V=2.128 1x-1.007 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 Ouderma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控害潜能,在(26±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各螨态胡瓜新小绥螨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幼螨期较短,不取食烟粉虱,其他不同螨态的胡瓜新小绥螨可捕食除4龄若虫和成虫以外的其他各虫态的烟粉虱,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胡瓜新小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的日捕食量最大(8.5粒/雌),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日捕食量最小(2.1头/雌);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具有较高的瞬间攻击率(0.038)和寻找效应(0.025)。研究表明,胡瓜新小绥螨对烟粉虱卵及低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较强,是烟粉虱发生初期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9.
异色瓢虫成虫对槐豆木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成虫对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若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槐豆木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1959)型方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1.128 47Nt/(1+0.010 1Nt),经χ2适合性测验表明,圆盘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对猎物的捕食选择效应表明,在槐豆木虱和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i)之间,异色瓢虫更喜好槐豆木虱;异色瓢虫的捕食率与个体间的相互干扰关系,用Hassell(1969)等的模型拟合为E=0.577 668P-0.275;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1959)模型拟合为A=98.73P-0.705 3;在此基础上,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 (-bN-1t)拟合,求得日均最大捕食量102.3头,最佳寻找密度61.1头。  相似文献   

10.
为绿色防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 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不同密度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和Holling Ⅲ两种模型;在拟合Holling Ⅱ模型中,黄带犀猎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709、30.075、16.215和24.319头,控害效能分别为13.544、36.180、28.377和30.739,其中5龄若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大;在拟合Holling Ⅲ模型中,黄带犀猎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855、20.960、14.700和18.180头,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084、8.497、5.370和7.322头/盒;黄带犀猎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搜寻效应与黏虫密度呈负相关关系,平均每头黄带犀猎蝽的捕食量与其自身密度呈负相关;黄带犀猎蝽5龄若虫相较于4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有较高的捕食能力,更具有田间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泛希姬蝽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泛希姬蝽成虫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泛希姬蝽对中国梨喀木虱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753 7 N/(1+0.018 9 N),泛希姬蝽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用Watt模型拟合为A=28.724 6P-0.702,其捕食作用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用Has-sell-Varley的干扰反应模型拟合为E=0.614 5P-0.224 7。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雌、雄成虫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豆蚜Aphis craccivora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捕食功能反应参数反映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对烟粉虱、玉米蚜和豆蚜的捕食量差异显著,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86.21、217.39、303.03头和60.98、151.52、153.85头。六斑月瓢虫雌、雄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以取食豆蚜和玉米蚜的搜寻效应大于烟粉虱。六斑月瓢虫成虫对3种猎物的控制能力大小依次为豆蚜玉米蚜烟粉虱,且雌成虫大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13.
益蝽Picromerus lewisi(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捕食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及益蝽的生防作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室内(27±1)℃、光周期16L:8D条件下,采用圆盘法测定了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与搜寻效应,利用HollingⅡ方程对捕食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均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II型,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益蝽5龄若虫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52.900,瞬时攻击率为1.0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26.40头/d;益蝽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02.900,瞬时攻击率为0.8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14.60头/d。益蝽雄成虫与益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之间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以上结果,益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蠋蝽Arma custos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捕食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测定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种内干扰效应对其自身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分别为0.790、0.849和0.818,处理时间分别为0.041、0.027和0.036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390、37.037和27.778头;随着亚洲玉米螟密度的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5龄若虫和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捕食亚洲玉米螟4龄幼虫时均受到种内干扰的影响,干扰常数分别1.372、1.410和1.309。表明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均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成虫的控害潜能大于5龄若虫。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的捕食作用和生物防治潜能,于室内系统研究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捕食行为、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干扰反应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取食单头茶棍蓟马雌成虫的时间随着自身发育阶段的增大而变短,成虫取食时间最短,为7.40 min。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成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与雌成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茶棍蓟马雌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捕食能力和日最大捕食量均最高,分别为0.459、124.05和250.00头。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且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搜寻效应最高。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率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作用率随着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茶棍蓟马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是农作物、瓜果蔬菜以及观赏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往往发生重、防治难。采用天敌防治针对性强且无毒无害,植绥螨作为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捕食性天敌,国际商品化程度高,但引进存在风险,希望发掘我国本土防治烟粉虱植绥螨优势种。在试验中发现,本地植绥螨优势种津川钝绥螨和东方钝绥螨对烟粉虱的卵及1龄若虫都具有一定捕食作用,为评价其捕食能力,本文研究了两者雌、雄成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两种螨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津川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卵及1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粒/d、10.7头/d,分别高于东方钝绥螨雌成螨53.5%、2.6%;其雄成螨对烟粉虱卵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为3.6粒/d,对烟粉虱1龄若虫几乎不取食,东方钝绥螨雄成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粒/d、4.3头/d。总体来说,津川钝绥螨比东方钝绥螨具有更强的捕食能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在荔枝蝽若虫期对其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昆虫,本试验探究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能力,结合果园的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荔枝蝽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066、8.210、8.354和5.90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56、1.327、1.100和1.244,处理时间分别为0.10、0.162、0.132和0.149 d。不同龄期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室内外观察发现,蠋蝽捕食荔枝蝽若虫时的行为和捕食草地夜蛾等其他猎物时相似,经历搜索、跟随、攻击、取食、转移等行为反应。捕食功能试验证实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控害潜能,是实现荔枝蝽绿色防控的一种良好备选天敌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生物防治潜能,明确南方小花蝽高龄若虫以及成虫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及其种内互残行为。在室内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通过南方小花蝽种内互残的选择与非选择性试验分析不同龄期、不同猎物密度下南方小花蝽的种内互残行为。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能力评价指标a’/Th大小依次为雌成虫(33.2)>雄成虫(18.8)>5龄若虫(16.7)>4龄若虫(11.7)。种内互残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蓟马的环境下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平均死亡数量分别为1.5头和1.7头,显著高于对照。接入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后,当西花蓟马若虫密度为10头时的死亡数量高于密度为5头时的死亡数量。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比为1∶5∶5时,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死亡数量最高,为2.3头;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为1∶5∶50头时,南方小花蝽若虫的死亡数量均较...  相似文献   

19.
蠋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室内研究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assell模型,以明确蠋蝽对小菜蛾的捕食潜能以及蠋蝽自身密度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瞬时攻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461(3龄若虫)1.322(4龄若虫)1.086(5龄若虫)0.803(雌成虫)0.734(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为83.33头。随着小菜蛾幼虫密度增大,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其他虫态。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其中蠋蝽3龄若虫的竞争参数最大,为0.862。本研究表明蠋蝽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尤其是蠋蝽5龄若虫。  相似文献   

20.
东亚小花蝽对四种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饲养的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成虫对棉蓟马成虫、烟粉虱4龄若虫、朱砂叶螨雌成螨和甘蓝蚜成虫的捕食作用、种内干扰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对棉蓟马的捕食量符合Na=1.0819Nt/(1+0.08485Nt),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符合Na=2.704Nt/(1+0.1423Nt),对烟粉虱的捕食量符合Na=1.9641Nt/(1+0.2455Nt),对甘蓝蚜的捕食量符合Na=1.5912Nt/(1+0.1808Nt)。东亚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东亚小花蝽的捕食量与害虫密度正相关,寻找效应与害虫密度负相关。在这4种害虫中,小花蝽对朱砂叶螨的瞬间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对棉蓟马的瞬间攻击率最小,对烟粉虱的最大捕食量最小、处置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