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当杨本伦从国家人事部辞职回到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出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全国为之震动。去年,杨本伦远走他乡的消息,又让许多人叹息之余,感慨万千。有谁想到,几乎与杨本伦同时,另一位同样在北京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李兰蕴,从任职的北京总参谋部防化工程指挥学院,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梁山县。就在四个月前,他也像杨本伦一样,正式出任梁山县馆里乡李阁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
杨本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放弃了这一工作,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3.
困困 《百姓》2006,(2):48-50
在1985年援助非洲难民“的LIVE AID”义演中,U2乐队的主唱波诺不过是众多参演明星中的一个。但随后他成为“受LIVE AID”影响最深的一个。在演出之后,为了更真切了解非洲饥荒,他与妻子到达埃塞俄比亚,在一个孤儿院工作了6个星期“。清晨的时候,薄雾挂起来。”波诺这样回忆道“:  相似文献   

4.
一个男孩问他的妈妈:“你为什么要哭呢?”妈妈说:“因为我是女人啊!”男孩说:“我不懂。”妈妈抱起他说:“你永远不会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长成了一个男人,但仍旧不懂女人为什么哭泣。最后,他求教于一位公认的智者。智者回答说:“女人,确实是很特别的。她们的肩膀能挑  相似文献   

5.
《百姓》2003,(6)
这是一宗离奇的“司法幽默”: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法定时限最长为7天。谁也不知道谢洪武犯了什么罪,甚至连案卷也没有,但他却被“拘留”后从人间“蒸发”。28年后当其走出拘留所时,10348天与世隔绝的日子使他从一个英俊青年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也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拘留”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6.
恕不解答     
一张全票,一张半票”。一位女乘客说。售票员注视她身边的一个男孩片刻说:“他售票员注视一定已达十四岁了,请你替他买全票。”“喂,我结婚才十二年,他怎么可能是十四岁呢?”“夫人,”售票员说,“我只负责售票,你的私人问题恕我不想解答。”“恕不解答  相似文献   

7.
1986年,临沂城突然冒出来一个新单位:临沂市物资站。冲那名字好象是一个市直单位,其实它是一个集体企业,隶属于临沂市水田居委会。所以总经理陆锦说:“我这个经理只相当于生产队长。”虽说相当于生产队长,但陆锦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1986年,水田居委会想把5间平房和1栋尚未竣工的营业楼出租,一年6万元,没有人敢搭话。陆锦却跟居委书记说:“我出10万!”吓了书记一跳。不过,他有个条件,就是把房子旁边的那个大水坑给他。这个大水坑位于国道交叉点上,每天车流量上万,他看准了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农夫与庸医     
李泽相 《农家科技》2006,(11):27-27
有一个农夫到城里为生病的妻子抓药,他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药剂师。在药店门口,他向一个过路的孩子打听。那个孩子告诉他,称呼是“庸医”农夫进到药店里,见到药剂师就说:“你好啊!庸医先生。”“啪!”农夫结结实实地挨了一个耳光。“我想抓副退烧的药,庸医先生。”“啪!”他又挨  相似文献   

9.
他有一股令人钦佩的“搏”劲。他执教近四十年,从不离一个“搏”字。因为他认为:只有搏,才能出好人才;只有搏。才能出好成果。他那黑黝黝的皮肤,就是与老天爷搏击而留下的标记;他那道道皱纹,丝丝银发,就是与时间拚搏的最好见证。如今,他虽已年届七十,但生命之树常青,为四化大业而拚搏的精神常在。他就是著名的油菜专家、华中农学院教授、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土的导师刘后利。迎难而进创造条件上1978年,我国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1981年,刘后利被授权培养博士研究生,这使他深感责任重大。“党啊,您的政策真英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现代化的人!”刘后利认为,研究生是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  相似文献   

10.
196 5年出生于伏牛山区河南省内乡县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秦英林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童年时 ,他也曾经做过许多瑰丽的梦。但是梦醒之后的秦英林却与一种大家都熟悉 ,却没有几个人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家伙——猪 ,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走上了“大学生猪倌”这条路 ,使秦英林在艰辛的追求中取得辉煌的成功 :他在家乡建成了国内最大的 ,以生产瘦肉型良种猪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河南省牧原养殖有限公司 ,产品远销到香港、广州、深圳等地。他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十大星火带头人”、“务农有为优秀青年”,1997年他荣膺…  相似文献   

11.
袁莹 《山东农业》1999,(12):23-24
奚道雷,1965年生于山东省巨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亲去黑龙江,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当时家里很穷,念完小学,父亲想让他辍学务农,但是,倔强的奚道雷硬是要读书,他说:“就是不吃饭,也要把书念。”现在回想往事,奚道雷深有感慨:“贫穷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种磨练。正因为吃过许多苦,所以才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6,(13):12-12
江苏省铜山县吉喜民读者来信说,2005年9月,他去南京大桥附近的一家茶楼找工作。一个自称“胡经理”的人把他带到一个黑咕隆咚的房间进行“面试”,鼓吹完茶楼工资高、如何有发展前景后.“胡经理”让他填写了“应聘表”,交了300元钱的“服装保证金”,当他正式去上班时,茶楼却让他去跑业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06,(3):57-58
●有人说他是难缠的“刁民”,有人说他是顽强的“环保卫士”。章志标说“:我只是一个农民。”●当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时,章志标不再沉默了。●某“小化工”老板放出话来,只要章志标不带头闹了,就马上送几十万元钱给他。这天,章志标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要钱,要命!”  相似文献   

14.
今年41岁的王保君,有着21年的农行工作经历。2002年以来,他先后担任过靖宇支行、梨树支行、公主岭支行行长,现任长春市开发区支行行长。人称“急先锋”,一个“急”字透出他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性格,一个“先”字透出他抢先、争先、不畏强手、敢为人先的顽强风格。工作中他是一个陛格很急的人,但急不等于浮躁,恰恰造就了他凡事必争先,不服输的劲头儿。同志们给他的评价是“一心想干事的人!”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年龄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一打左右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一个青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以开车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一个女孩说:“16岁,因为可以穿耳洞。”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9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一个3岁小女孩说,生命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同区林源镇新村(邮码:150000)宫海是村里第一个敢吃“螃蟹”一人。2002年他种的6公顷有机绿豆获利3万多元,村民对他赞不绝  相似文献   

17.
《百姓》2004,(9)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挖掘一位好吗?”“好的、好的。”助手温顺很尊重地说,  相似文献   

18.
《百姓》2003,(1)
咨助“伊妹”: 一位女学生给我来信说,她竟然喜欢上她的老师。老师虽然不是很帅,但他有男子气,很有责任心。甚至她想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她的老师。我想这个女孩是不是太……面对这个问题,我实在做不了主,请将对策告诉我好吗?拜托了! 方刚回复: 上帝呀,这事你当然“做不了主”了,只有那个女孩子自己能够做主。我们以前习惯于让文化与“道德”“做主”,结果弄得人不像人,像个符号似的。女孩子应该忠实于她自己,做她想做的。虽然她的决定可能是错误的,虽然她若干年后可能会后悔,但她没有背叛自己。这就足以让她日后感到安慰了。咨助“伊妹”: 当我亲耳听他说起自己同性恋的时候,我们的婚姻已经有十年了,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才7岁。在那一个寒冷的夜里,他向我说了他的一切。我听了没有发作,而是很安静,  相似文献   

19.
律师信箱     
《新农村》1997,(9)
方律师: 你好!最近,我遇到一个法律上的问题,想请教一下。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11月,我的朋友王某以到广州进货为由,向我借去2万元钱“周转一下”,讲好一个月后归还,可是,他拿了我的钱以后却一去不回,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我找到他家里,他妻子说,已准备与他离婚了,王某的事情她不管。我找到他的父母,他父母亲说此事与他们无关。我问他们,王某现在何处?他  相似文献   

20.
也许热心的读者还记得,20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褚峪村爆出了一条特大新闻:农民孙景江一户养了61只羊,被称为全国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时候,各家各户的“广播匣子”里天天都在喊割资本主义“尾巴”,孙景江听了“对号入座”,老是觉得要“割”的就是他自己,因为他“偷偷摸摸”地养了一大群羊。因此,他几乎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惊恐和不安之中,他揣摩着,自己就要大祸临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