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对红鳍东方鲀4个家系进行形态差异比较。主成分分析提取了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9.945%。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家系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率为6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家系3与家系4形态差异最小,可取其一。3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4个家系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选取家系1、家系2、家系3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不同家系子代测定林早期生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子代测定林各家系成活率、树高、地径(胸径)及冠幅等指标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参试的50个家系总体表现出较为优良的生长特性;就家系间生长差异而言,不同调查年份马尾松不同家系幼苗生长表现差异较大;综合各指标,筛选出9号家系、2号家系、13号家系、15号家系、24号家系、17号家系及25号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生长性状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3个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在多个地点进行多年度重复的半同胞子代测定.自1987年以来,总共测定444个家系(不含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遗传稳定性和材积生长快慢,采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评选出适合在广西普遍推广的广谱性优良家系64个,局部推广的局部性优良家系48个,需淘汰的家系83个;选择出的最优家系在11年生子代林中,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4.71%-94.51%.用子代林数据估算马尾松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树高遗传力为0.306-0.724,胸径为0.174-0.686,单株材积为0.286-0.677.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出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选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从2003~2005年进行了1次接种测定和2次接种测定。2次测定共对298个家系8、035株苗木进行了接种,接种后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7.0%、92.6%,不同的接种环境差异明显反映到接种的结果上。从2次测定的合格苗中,2004年选择出84个家系3、94株,2005年选择出157个家系、785株,合计241个家系1、178株苗木作为抗性候选木。此外,该中心利用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的种子进行接种测定,独自选择出10个家系3、1株抗性候选木。共选择出251个家系1、209株抗性候选木。尝试利用2次测定的家系存活率对各抗性候选木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13个家系的候选木具有强抗性。利用同工酶分析,2004年将选择出来的3个地域的抗性候选木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试图找出地域间的变异。结果表明,作为遗传多样性指数的杂合体率(He),虽然比湖北省的8个群体的平均值(0.262)低,但是比现在报道的松属的平均值(0.157)高,因此不能得出遗传多样性很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席启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5-3676
为选择出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选木,安徽省松材线虫抗性育种中心从2003-2005年进行了1次接种测定和2次接种测定。2次测定共对298个家系、8035株苗木进行了接种,接种后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7.0%、92.6%,不同的接种环境差异明显反映到接种的结果上。从2次测定的合格苗中,2004年选择出84个家系、394株,2005年选择出157个家系、785株,合计241个家系、1178株苗木作为抗性候选木。此外,该中心利用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的种子进行接种测定,独自选择出10个家系、31株抗性候选木。共选择出251个家系、1209株抗性候选木。尝试利用2次测定的家系存活率对各抗性候选木的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13个家系的候选木具有强抗性。利用同工酶分析,2004年将选择出来的3个地域的抗性候选木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试图找出地域间的变异。结果表明,作为遗传多样性指数的杂合体率(He),虽然比湖北省的8个群体的平均值(0.262)低,但是比现在报道的松属的平均值(0.157)高,因此不能得出遗传多样性很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楸树优良家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秋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19-18220
[目的]对楸树优良家系的苗期选择进行研究。[方法]采集楸树种子,通过楸树家系苗期选择,培育优良家系苗木;营建家系子代测定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观测调查楸树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苗期选择筛选出76个参试楸树家系优株;参试楸树家系苗高达显著差异,地径达极显著差异;采用指数选择法初选26个家系,其中,有3个单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经无性测定,可望形成楸树新无性系。[结论]为选择楸树优良基因型提供了可能,为楸树家系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拔黄山松松材线虫病抗性候补木并进行评价。[方法]于2003年11月在潜山县天柱山林场、青阳县九华山景区、黄山区汤口镇的4片黄山松林分中选择黄山松抗性候选母树63株;2004年春季播种育苗,2005年7月和2006年7月中旬分别进行了1次及2次接种测定。[结果]对抗性候补木选拔母群体培育的63个家系、约13 505株苗木的1次接种检定表明,平均生存率为39.02%;对1次接种测定合格的57个家系、5 250株苗木所作的2次接种测定表明,平均生存率为8.46%。应用2次接种测定合格的家系生存率来评价黄山松松材线虫病抗性强弱,区别出8个抗性强的家系。[结论]在抗性苗木生产之前,可以早期利用该8个家系的原母树;今后还需要通过无性系接种测定,选择出具有较强抗性的家系和单株,营建黄山松无性系抗性种子园。  相似文献   

8.
以大叶栎试验林的53个家系为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冠幅,综合其生长性状表现进行家系生长量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都存在正相关,家系间树高、胸径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家系间及家系与试验点间的表现力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期为今后家系选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分析和遗传评估,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甘肃省小陇山建立高世代种子园提供建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及区组间胸径、树高、材积差异极显著.树高、胸径、材积、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材积、胸径、树高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3 5、0.697 2、0.538 2,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33 0、0.536 6、0.539 2.材积、胸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以子代测定林材积为基础,兼顾其他性状,采取优良家系和家系内优良单株结合的综合选择方式得到二代优树群体,作为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最终选出优良家系8个,优良单株30株.选出的二代优树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59.7%.  相似文献   

10.
杉木种子园107个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107个杉木家系在开化、昌化、天台和龙泉4个点进行造林5~6年后测定的初步结果。根据测定结果,每个点选18~24个优良家系。作者认为按5株优势木对比法选择杉木优树是有效的,初级种子园子代增产效果是明显的。用初步选出的优良家系的亲本无性系建立第一代种子园,预计早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将比对照增大4.7~8.5%和9.0~17.4%。但家系与环境互作效应是极显著的,必须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家系。用苗高预估家系的优劣是不可靠的,可以考虑用5~6年生家系树高均植预估家系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昆明犬是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自主创新培育成功的国家级品种犬。通过采集昆明犬2005—2010年警用培训考核成效,结合昆明犬种群结构,对昆明犬家系进行警用素质基本情况及警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昆明犬各家系警用性能较好,公母犬家系中各家系的训练考评成绩和繁育数量不成正比;母犬家系中,LXD家系在刑侦、治安防范和追踪专业中表现最突出,CWJ、CWX家系表现相对较低;而公犬家系中CXF、LDH家系在刑侦考评较好,LGX家系在治安防范专业考评最差,CXF家系在追踪科目中的考评最高;昆明犬在刑侦、治安防范和追踪等专业使用较多,在搜毒、搜爆使用较少。综合分析表明,各家系繁育后代在训练中的考核成绩,可作为评估该家系繁育后代警用素质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能及时发现警用性能较低的家系存在的优缺点,可据此优化种群结构,提高警用素质;另一方面也为家系的后代选择合适的专业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矿质元素与桂花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桂花花芽分化和早产丰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测定了波叶银桂幼树(4年生)和成年树(14年生)花芽分化期间叶片矿质元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成年树和幼年树N峰值分别在雌蕊分化期和花辩分化期,P峰值均在花萼分化期;K、Ca峰值分别在花芽分化始期和花芽分化结束,成年树MS峰值出现在雄蕊分化期,而幼年树在花萼分化期;Mn、Fe含量在成年树和幼年树中变化趋势相同,Cu峰值都在雌蕊分化期,成年树和幼年树Zn峰值分别在花芽分化结束和花辩分化期;C/N峰值均在花芽分化始期.[结论]在花芽分化期间,幼年树叶片中N、P、Zn、Mn含量比成年树高;而Ca、Mg、Fe、K、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成年树低;Cu在两者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幼林地间作花生、红薯和无间作对幼树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间作花生能较好地促进幼树的生长,对树茎、分枝数和树高的有利影响极为明显,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内蒙乌海胡杨异形叶水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乌海胡杨岛上胡杨幼树和大树的异形叶为实验材料,研究异形叶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含水量以及自由水和束缚水比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幼树披针形叶片F0、Fm、Fv/Fm和Fv/F0的值最小,而大树卵圆形叶片的Fm、Fv/F0和Fv/Fm值最小,锯齿卵圆形叶片的F0值最小。与幼树相比,大树异形叶的自由水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以披针形叶片自由水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为78.94%;锯齿卵圆形和卵圆形叶片分别上升了10.60%和10.99%。幼树叶片的自由水含量与Fv/Fm、Fv/F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树叶片的含水量与Fv/Fm、Fv/F0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闽北阔叶林的天然更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正>一、引言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天然阔叶林许多树种可以天然更新。特别是在当前由于人工栽培技术未完全解决,人工营造具有适应性强,结构稳定的大面积多树种的阔叶混交林,尚有困难,只有通过天然更新,加以人工技术措施,才能使大面积阔叶林和许多珍贵稀有树种得以保存和发展。据一九七八年全省森林普查,阔叶林保存面积占用材林面积31.6%,其中90%以上分布在建阳、三明、龙岩三个地区。最近几年,阔叶树资源破坏惊人,面积剧减。据顺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适量土施多效唑可有效地控制杏幼树的营养生长,使树势减弱,提早结果,且使果实的品质保持不变。多效唑是一种良好的杏幼树生长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天山云杉林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疆西部天山云杉林6hm2永久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天山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天山云杉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仅7个物种,区系成分均为温带成分,是以天山云杉为主的单优植物群落。2)样地内天山云杉大树个体数较多,小树和中树个体数较少,不同发育阶段其个体密度大小顺序为:大树中树小树,表现为衰退型种群。3)天山云杉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分布格局与研究尺度紧密相关,各发育阶段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不同尺度下均表现为小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最小。4)天山云杉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大树和小树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中树和小树在中小尺度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大尺度上相关性不显著;中树和大树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限根栽培对设施大樱桃幼树控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设施大樱桃树冠生长旺盛、结果晚、产量低的问题,采用槽式、箱筐式以及结合根系断根修剪的限根技术,研究了不同限根方式对设施大樱桃幼树的控冠效果。结果表明,环形断根抑制株高和新梢生长的作用大于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的抑制作用,其中环形断根抑制株高首年和次年分别为20.4%和19.1%,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抑制株高首年和次年分别为18.3%和11.4%;环形断根抑制新梢生长长度首年和次年分别为23.7%和25.3%,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抑制新梢长度首年和次年分别为18.4%和15.3%。限根栽培第2年,环形断根和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处理每株花芽形成数量分别高于对照51.6%和61.7%,每株花束状果枝数分别高于对照84.6%和67.0%。限根栽培改变了树体内赤霉素水平。研究认为,限根栽培明显抑制设施大樱桃的生长,并能显著提高设施大樱桃花芽分化数量;设施大樱桃限根栽培方式可以采用断根修剪处理和箱框式限根处理,断根处理的限根栽培方式以平行行向距主干30cm处两侧纵向断根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恢复和发展水曲柳资源,在长白山地区通过设计实验,对水曲柳的人工更新途径进行了研究。在裸地发展水曲柳人工林,因其死亡率高,霜冻危害严重,干型不良等原因,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水曲柳在林下生长又因光照不足等原因而生长缓慢。实验表明水曲柳幼树在适度遮荫的林隙环境下生长良好。林隙内光照、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较高,幼树生长较快,而且几乎没有霜冻危害等发生。因此我们改换一种思路,立足于模拟天然更新途径,同时改变其光照不足等弊端,在林缘中与林隙采用人工更新的方法来克服裸地造林的弊端,同时克服林下幼苗幼树因光照不足而生长缓慢的弊端。这一途径可作为培育和发展水曲柳资源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