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稻赤枯病、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作是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控化学农药减施的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为探明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鸭共作和单一种植水稻两种模式下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福寿螺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发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蜘蛛和稻红瓢虫等天敌的数量;但对稻瘟病控制效果一般,稻鸭共作模式下,建议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异常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子市场放开、农产品流通贸易、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异常,表现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暴发频繁,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等新病害时有发生并逐年加重;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害传入文山市的危险越来越大。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加大,使病虫测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文山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但是却存在很多病虫害问题,会造成减产。由于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要重视水稻的病虫害问题。基于此,针对病虫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PCA和PNN的水稻病虫害高光谱识别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对水稻病虫害准确、快速的识别是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基础,同时对灾害评估也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选用在水稻孕穗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和于水稻分蘖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光谱特征分析,选用可见光波段(490~670 nm)和短波红外波段(1 520~1 750 nm),用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对上述光谱波段进行压缩,获得主分量光谱,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NN)对稻干尖线虫病和稻纵卷叶螟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精度高达95.65%。研究表明,PCA和PNN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多种水稻病虫害进行快速、精确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为害澳洲坚果的蝽象类害虫茶翅蝽、稻绿蝽、麻皮蝽、稻棘缘蝽、大稻缘蝽的为害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探讨其防治措施,为澳洲坚果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重庆市秀山县组织开展无人机防治水稻重大病虫害试验、示范,将无人机与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器、静电机动喷雾机进行对比试验,并开展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对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无人机静电机动喷雾机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器,而添加飞防助剂的效果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涪陵区南沱镇水稻病虫害特大发生年,最为严重的是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文章介绍了2009年南沱镇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了成灾原因,总结了2009年的具体做法及经验,提出了建立行政干预加专业防治相结合的统防统治防控体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钟火连 《南方农业》2022,(7):165-167
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不仅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龙圩区示范推广的特色农业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浅析.指出在推广应用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时,需注重稻种与鱼种选择、合理进行水稻插秧、适时投放鱼种、科学饲养、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病虫害,并注重田间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发展水稻种植经济,稻虾共作的种养模式在水稻种植中逐渐开始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稻虾共作在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同时,也给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相关种植部门与人员要针对当前水稻种植的实际状况,完善水稻田绿色防控技术。基于此,针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田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最常见的稻属谷类农作物,水稻种植是农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探讨水稻种植技术、主要环节以及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不同角度出发,总结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要点,积累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促进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油-稻免耕抛栽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表明:2007年秀山县油—稻免耕抛栽水稻病虫害发生态势为:病虫并重,前期偏轻发生,中后期发生较重。提出了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虫良种、推广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科学用药的可持续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优质稻种植水平,针对优质稻种植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优质稻种植中选地整地、品种选择、育苗、播种、移栽及水肥管理等主要环节,并针对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及常见虫害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10多年来我国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多年来,我国在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其中,在理论研究层面,主要涉及鸭稻共作对稻田养分循环与能、物流特征的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控和天敌害虫动态的影响,对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防控,对水体环境与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土壤肥力特征及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稻生长性状及水稻群体结构形态建成的影响,对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水稻品质、产量、综合效益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利用鸭稻共作控制福寿螺的效果与机制等领域,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在技术层面,主要开展了鸭稻共作生产技术规程、直播方式下鸭稻共作生产技术、免耕抛秧养鸭技术以及其他鸭稻共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包括鸭稻共作的生态效应与机制及其长期定位研究、鸭稻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系统集成与示范研究、鸭稻共作生产技术的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以及与全球变化和低碳农业发展的关联与接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及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在重庆市秀山县实施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项目,示范内容包括"种子处理和秧田阻隔预防病虫害,稻鸭共育控制病虫草害,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昆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大力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666.7万hm~2。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间作是一类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农田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一年两季的田间试验,探讨了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性状、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降低了水稻株高,而在早稻抽穗期、成熟期及晚稻分蘖末期和成熟期提高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作下水稻分蘖数明显提高,在早稻分蘖末期、抽穗期和晚稻成熟期水稻分蘖数分别提高25.20%、11.20%和26.01%。在病虫害防控方面,水稻与美人蕉间作降低了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在早稻分蘖中期、末期以及晚稻分蘖末期、抽穗期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显著降低35.61%、19.55%、24.83%和16.05%;在晚稻分蘖中期和末期,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显著降低46.35%和60.31%;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6%。研究表明,水稻与美人蕉间作是一种能促进水稻生长、降低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新型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超过7 000年,时至今日仍是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南方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广西贵港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1 600 mm,尤为适合水稻的种植。然而,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水稻种植的首要问题,轻者减产,重则绝收,所以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从绿色防控技术视角出发,探寻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稻田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及其在西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和品种多样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病虫害危害程度加重,防控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匮乏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病虫害防治过分依赖化学药剂,造成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基于此,通过对传统优秀农业植保技术的挖掘、提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些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关键技术的生态综合防控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并进行示范推广,逐渐显现出病虫害防治和减少农药施用的优势。本文总结并梳理了当前西南稻作区主要的稻田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及其应用成效,结果发现:杂糯间作的品种多样性防控模式可有效控制稻瘟病,但增加了劳动量;稻鸭共作的生物多样性防控模式可有效控制纹枯病、稻飞虱、叶蝉、福寿螺和杂草,但对技术水平和市场条件要求较高。此外,对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农药、植物性驱虫剂和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等生物防控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6月农事     
《农业信息探索》2014,(5):58-58
水稻:早稻进入旺长增粒期,一是要挖出丰产沟、适时、适度搁田。二是抓好以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三是做好灌排水,看苗施肥。晚稻要选好良种,做好种子处理,整田、播种,秧苗立针现青时,防治稻象甲,秧苗3叶期喷药防除草,秧苗两叶1心时追断奶促蘖肥,控苗促分蘖。玉米、高粱:一是中耕除草、去蘖、适施追肥。二是做好病虫害防治。三是防干旱和渍水。四是适时追施粒肥,并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20.
秀山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南方农业》2007,1(4):94-96
秀山县2006年病虫发生特点表现为:稻飞虱发生早,危害重;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危害程度轻于上年;二化螟偏重发生,螟害问题日益突出;稻瘟病中等流行,危害呈下降趋势;稻纹枯病危害加重;玉米病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蔬菜病虫种类多,发生面广;柑橘红蛛蛛发生偏重,虫量居高不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主栽品种抗性较差、病虫基数高、栽培制度有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气候条件有利、耕作粗放、传统不良习惯及防治水平较低等方面。根据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规律,应采取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护和利用天敌为主,辅以喷施生物农药,控制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