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食诱监测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张家港开展了水稻田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剂诱捕器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具较好的监测效果,诱蛾高峰与灯诱和人工赶蛾结果基本一致,与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相符,其诱蛾量高于性诱剂诱捕器处理。不同监测方法下,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诱蛾量均较低,食诱处理未监测到明显的成虫高峰。  相似文献   

2.
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生临界期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7~2011年东台市稻纵卷叶螟各代测报资料的整理、水稻苗情分析及六(4)代稻纵卷叶螟迟发年份的发生特点、滞留比例的重点解剖,结合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纵卷叶螟卵、虫自然存活情况,研究判定出六(4)代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适宜取食生存的临界水稻生育期在水稻破口后20 d左右。稻纵卷叶螟适生临界期的判定,有利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增强防治技术指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2007年潜江市水稻种植面积3.01万hm^2,其中中稻2.95万hm^2,第2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到6.02万hm^2次,高峰期每667m^2蛾量3745头,是历年的2.6倍,给水稻丰产带来巨大威胁。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预报及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湖南省中部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娄底市2007-2014年期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特征,并建立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湿系数、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以及降水日数是影响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导决定因子,其中温湿系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表明五(4)代稻纵卷叶螟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五(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出现的适宜气象条件为:温湿系数大于2.4,气温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且蛾高峰期出现的前两天和当天有降水的概率为88.9%。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中部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准确测报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近几年在赤壁市水稻上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3年为害程度明显加重,未防治的田块白叶率高达100%,对水稻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1发生概况与特点1·1发生时间不一致据赤壁市植保站田间调查资料,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分别为2003年6月12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750头,2004年6月23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450头,2005年6月19日早稻田蛾量每667 m2平均1 500头,3年间发生时间完全不一致。1…  相似文献   

6.
用Fuzzy分析方法预报稻纵卷叶螟第三代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屏且1984年至1996年历史资料整理分析,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糖醋排下迁入期蛾量,6月上旬雨量,气温相关,应用Fuzzy分析方法对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分析,预测,历史符合率达93.8%,并得知影响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排下主迁入期蛾量。  相似文献   

7.
2008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在盘县大发生,虫量大,范围广,为害严重,发生程度是盘县近20年来最为严重的年份。由于各级业务部门和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农户积极防治,对第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水稻为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损失较小。现就2008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蓝妮春 《广西植保》2005,18(4):14-16
稻纵卷叶螟是崇左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量主要取决于当年迁入虫源量的多少、迁入后的气候条件、水稻生育期以及上代的残留基数.2004年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暴发为害,其严重程度为近年来所罕见.为此,根据田间虫情及苗情调查结果,认真分析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探索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对今后的测报及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过程中蛾类的区分李仲惺(浙江温州市病虫测报站,325006)目前,在对稻纵卷叶螟的短期预测预报中,田间赶蛾仍是各地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因为它具有简单方便、直接明了、对发生期、发生量预报准确率高等优点;它还能矫正中、长期预报中所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的成灾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纵卷叶螟是沿江稻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自本世纪以来,第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穗期的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系统调查,对沿江稻区第4代稻纵卷叶螟暴发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该稻区粳稻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0%左右,粳稻生育期较籼稻迟15天左右,饲养在武育粳3号(粳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其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分别较协优(籼稻)高40.6%、54.5%、24.5%、82.3%.可见,食料丰富和营养条件改善是导致第4代滞留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秋季持续高温和化学防治的负面效应,对第4代虫量的增加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四(2)、五(3)代为害造成的白叶损失较为常见,且研究报道较多。近几年随着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中、后期肥水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有向单季晚粳稻中后期发展的趋势。2002年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常熟地区大发生,一般田块自然白叶率5%左右,严重田块白叶率高达40%以上。为明确六(4)代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白叶为害损失测定研究。1调查方法1.1取样方法试验分别在本市的唐市、练塘、虞山镇同时进行。品种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武育…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本地一年发生4—5代,以二代发蛾量较大。过去由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预报方法不够准确,影响了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为了寻找较切合本地区二代发生量的预报办法,笔者根据本地区1976年以来的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找出影响稻纵卷叶螟二代发生量的主导因素(温雨系数与蛾初见期)。试图用回归分析法来探讨二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1 水稻病虫 1.1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预计第2代稻飞虱4级发生(中等偏重),鄂东局部5级(大发生);第3代、第4代、第5代稻飞虱全省5级.预计第2代稻纵卷叶螟4级发生,局部5级,第3代、第4代稻纵全省5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以来宜兴市水稻上五(3)代稻纵卷叶螟连年偏重发生。通过对宜兴市近15年以来稻纵卷叶发生资料的分析,认为水稻播栽期提前、种植品种改变、病虫防治次数减少、农户防治技术执行力不足等是造成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适时防治、选用适合药剂和科学用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化州市14a(1996-2009年)来第7代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通径分析确认:降雨强度是影响第7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降雨量和雨日对第7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直接作用不大,但通过降雨强度将产生较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生程度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近年来我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县水稻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为了探索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我们对第2代稻纵卷叶螟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稻纵卷叶螟的田间种群动态和虫源性质,本文通过田间调查、雌蛾卵巢解剖及风场分析,对2010年江苏仪征市单季稻区第3、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和田间种群的虫源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3代基本为迁入种群,分别在7月19-22日、26-27日、7月29-8月1日,出现3个明显的迁入峰;第4代为本地繁殖大部分迁出种群,分别在9月4日、7-9日、11日、16-17日、19-21日出现明显的蛾量突减现象.同时对迁飞高度(850 hPa)的高空风向分析表明,在这个区域内的第3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从南方迁入,而第4代发生期间高空盛行偏北风,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向南回迁.第3代发生期间的降雨量、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影响不显著,第3代(主害代)高峰日蛾量与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卵量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最后讨论了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仪征市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陈德章,张宏俊(上海崇明县植保植检站,202150)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主要以2、3代造成为害。我县2代纵卷叶螟均由南方迁入。3代则以本地虫源为主。笔者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抗(耐)虫性及杀虫...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天气等条件下稻纵卷叶螟田间赶蛾时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纵卷叶螟测报,通常是利用灯光诱测、田间赶蛾及幼虫残存量调查等作为发生程度和发生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照明不断改善,利用灯光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不断下降。因此,田间赶蛾对准确预报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和发生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