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博物学是对自然界进行探索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繁盛、民国的传承、现代的式微几个阶段,东西方皆如此。博物学奉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契合生态文明思想。博物学文化与博物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间组织的建立、校园博物学普及、高校与民间组织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可以推动博物学生态文化教育,实现全民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然而, 近些年, 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 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 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是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差距,为此提出了提升我国图书馆服务公益化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森林文化作为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内容。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林业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林业劳动者的重任,应重视开展森林文化教育,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急剧变革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文明和发展的传承者,他们的礼仪修养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分析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及当前高校礼仪教育现状,同时思考未来礼仪教育的发展,是高校培养全面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礼仪素养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可以反映一种家风和民风,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尚,甚至可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平。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肩负起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孙洁 《河南农业》2016,(18):31-32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对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很大。教师的礼仪文化程度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加强教师的礼仪文化是国家应该看重的一项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灵魂,忽视这种教育将导致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教育应包括一个国家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物质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将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设置合适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其气候、物产、历史条件、风俗习惯、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饮食结构、饮食制作、饮食器皿、饮食礼仪、饮食保健、饮食审美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了一个宠大的饮食文化体系。中国饮食文  相似文献   

10.
培养馆员礼仪素养提升文明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图书馆员礼仪素养的内涵及具体表现,指出培养图书馆员礼仪素养对提升文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在对图书馆员礼仪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自身学习、定期开展培训、建立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图书馆员礼仪素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旨在不断提升文明服务质量,为塑造良好的图书馆文明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下,培养生态建设人才,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态素养现状,用生态文化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生态文化教育工程,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科学"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和有效路径进行探讨,努力实现生态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产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更是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文化产业这四个字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民俗文化更是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对五十六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描述,对各族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细致刻画。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餐桌礼仪,大到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研究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纵观历史,每一个民族的兴起与崛起,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具有着光荣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因此,红色文化的教育成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但能快速传播信息,还能更好地为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为弘扬和宣传红色文化精神带来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文章基于对红色文化和新媒体的内涵进行界定,进一步研究新媒体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的影响,提高新媒体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应用,更好地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新农村》2013,(2):52-53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成校是农民培训和成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每年通过各类培训和讲座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省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全省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和有机制以及学教型、礼仪型和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标准,建设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教育综合体,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和阵地建设的短板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文化礼堂11 059家,2019年将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中等收入者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组织资本禀赋在农村社会中处于中上位置,因而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然主体性功能。农民中等收入者作为实然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提供技术、资金、信息、文化知识等资源,以农村经济组织和文化社会组织为中介,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文化教育事业,完善村民自治和乡风文明教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深入,农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农民作为京郊人口的重要构成,其生态文化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北京生态文明的总体发展程度。从京郊农民的视角,对大兴、通州、顺义、昌平、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农民的生态文化教育行为进行调查,从农民教育特征、农民教育动机两方面阐述农民生态文化教育行为的现状,总结农民生态文化教育的特征,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19,(19):257-259
特色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当前,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不科学、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不充分和乡风文明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实现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学规划特色村寨建设方案、深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多元资金融入渠道和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日益丢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高等院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丢失原因,给出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将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正确的精神文化指引,加强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2018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四项具体任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移风易俗工作依然面临着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和农村文化教育落后三重困境,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以思想意识、制度保障、多元措施为立足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人才回流、提升主体参与意识、加强教育水平、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依法治村、健全奖惩措施、采取多元宣传手段等措施多管齐下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