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玉米成熟期采用延期收获的措施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含水量及破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成熟期品种间籽粒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玉米籽粒含水量与破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延迟收获可以显著降低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及破损率。这一研究结果对筛选机收品种,改进和推广农机、农技相结合的玉米收获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研究初报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34  
设置不同玉米品种和收获时期试验,研究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的可能性及影响收获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选择适宜品种和收获时期,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实施夏玉米机械直接收获子粒是可行的。影响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子粒水分含量,随含水量增加,机收时子粒损失率、破碎率和杂质率明显上升,适宜子粒收获的含水量建议控制在27%以内。  相似文献   

3.
玉米成熟期籽粒含水量和倒伏率直接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效率。为发掘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本研究以29 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探针水分测定仪对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进行数据测定与矫正分析,并对田间倒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先玉 335 类品种平均含水量最高(22.44%),郑单 958 类品种成熟期平均含水量最低(21.49%);从倒伏率上看,郑单 958 类品种平均倒伏率最低(4.77%),热带品种平均倒伏率最高(26.14%)。综合成熟期含水量(18%~25%)和倒伏率(≤ 3%),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是 NHY1504、ND678、中单 831、G031、LD7143。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推广面积较大的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12个玉米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系统分析了玉米子粒脱水速率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变化规律及脱水速率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的子粒鲜重在灌浆中前期呈上升趋势,灌浆后期略有降低;杂交种和自交系的子粒脱水速率在整个灌浆期逐渐下降,下降速率逐渐变小,最后趋近于零;杂交种和自交系的子粒脱水速率在不同灌浆时期和品种间差异显著;杂交种和自交系子粒的自然脱水速率和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子粒脱水速率与灌浆日数呈显著负相关,灌浆时间越长,脱水速率越慢;自然脱水速率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穗行数和百粒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在燕山北部丘陵温热区的推广,于2017—2018年在赤峰市对53个参试品种进行了67个品次的适宜机械粒收筛选测试。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水量随生育进程和收获时间的推迟总体呈下降趋势,收获时间从9月29日推迟到10月23日,平均籽粒含水量从24.58%下降到18.34%。籽粒破碎率、破损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破损率和破碎率与籽粒含水量的关系最密切。按产量和籽粒含水量双向平均法作图分析,筛选出登海618、迪卡159、金科玉3308、利禾1和丰田101,可作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单交种子粒自然脱水速率测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育快速脱水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以36份玉米单交种为试材,测定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子粒含水量,计算生理成熟后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研究结果如下:单交种起始鉴定时间是授粉后40 d。在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单交种子粒含水量变幅分别为23.38%~37.07%和15.37%~34.34%。单交种间子粒自然脱水速率差异显著,单交种脱水速率变幅为0.11%~0.89%/d。可能不同类型品种具有相似的脱水过程和同一类型品种具有完全不同的脱水过程。研究结果将为选育子粒快速脱水单交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子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在33%左右,果穗苞叶完全苍皮,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子粒乳线位置年际间变化较大.不能充分反映生理成熟状况。 试验操作中,判断夏玉米子粒生理成熟期的简单方法是果穗苞叶达到完全苍皮后,查看果穗中部子粒黑层是否出现。如果出现,即确定其达到生理成熟。大田生产中,当果穗苞叶完全苍皮,中部子粒黑层出现后,应适当延时收获,有利于光合产物继续向未达到成熟的子粒输送,并可有效降低子粒含水量,避免收获后不易储藏,发生粒腐。  相似文献   

8.
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1,他引:44  
研究玉米品种、子粒水分含量、产量水平、种植密度、种植行距、植株高度、稳住高度及收割速率等因素对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粒含水量与机收时子粒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呈显著相关,子粒水分含量越高,机收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越高,但田间损失率越低.不同来源品种机收质量特性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38-2345
为探寻洞庭湖区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制约因素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选用6个杂交种,设计一个播期:5月24日,3个玉米收获时期即:生理成熟期0、8、16 d。2个密度即:7.5×10~4株/hm~2和9.0×10~4株/hm~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从品种、密度、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穗轴含水量、茎秆含水量和留茬高度等因素着手,分析各因素与籽粒破碎率和含杂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品种、密度和收获期中,影响含杂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密度、品种、收获期。影响破碎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品种、收获期、密度;在各品种生理特性中,破碎率与茎秆鲜重、穗轴鲜重、籽粒含水量和茎秆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杂率与穗轴鲜重和籽粒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轴含水量显著相关;破碎率与留茬高度显著负相关。制约当地破碎率和含杂率的主要因素为品种含水量、栽培密度和收获时期。适当降低种植密度至7.5×10~4株/hm~2左右,延长收获期至8~16 d可以有效降低玉米机械收获籽粒破碎粒和含杂率。本研究为洞庭湖区发展夏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敦玉328杂交玉米收获期参差不齐、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乡制种玉米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敦玉328制种玉米子粒含水量及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与子粒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月7日与10月4日收获比较,子粒含水量、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利润和投资效率差异不显著;但与10月1日收获比较,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敦玉328制种玉米在海拔高度1550m的酒泉市肃州区东洞乡适宜收获期为每年的10月4-7日。  相似文献   

11.
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份玉米单交种和32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子粒脱水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0份单交种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5%,收获期大部分单交种的子粒含水量集中在25%左右;32份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8%,收获期大部分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在20%~25%;生理成熟后各单交种和自交系的脱水速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夏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及其影响因素,2014-2016年,以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北京和河南新乡开展品种比较和播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成熟期玉米子粒含水率平均27.8%,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变幅为21.5%~33.1%,按80%置信区间为24.2%~31.4%;环境条件对子粒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和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且环境和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高低与授粉到生理成熟经历的天数之间相关度较低。夏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中单909、京农科728、华美1号和农华816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率平均值分别为28.4%、24.9%、27.9%、29.1%、28.7%、29.2%和29.9%。  相似文献   

13.
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子粒破碎率是评价玉米子粒机械收获质量的重要指标。2011-2016年在全国16省(市、区)194个地块开展子粒机械收获质量测试,对获取的2450组样本数据的统计表明,当前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国标["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1-2008)]≤5%的要求,破碎率偏高是我国玉米子粒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收获时玉米子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2450组样本子粒含水率平均值达到26.65%,两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水分偏高是导致当前我国玉米子粒收获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收获机械及其作业对子粒破碎率也会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玉米生育和收获期间生态环境因素、栽培措施对破碎率也有影响。培育早熟、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及抗破碎性好的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低的收获机械和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是解决破碎率高的主要措施,而在收获时根据玉米生长、成熟和子粒水分状况及时检查与调试收获机械参数也有助于降低破碎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脱水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登海11、中单909、正大12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及其脱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子粒含水量与苞叶、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267,苞叶含水量与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先玉335、农华101在子粒脱水前期较其他品种脱水快且快速脱水时间长,收获时(9月24日)的子粒含水量分别为25.40%和26.58%;符合机械收粒的标准,可作为机械收粒的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研究将选育的6个杂交组合和河南省机收玉米区试对照品种郑单958、桥玉8号进行对比,对8个品种的产量、含水量、完好籽粒率等玉米籽粒机械收获特性进行分析可知,品种6不仅产量较高,且完好籽粒率也较高,是适宜进行籽粒收获的杂交组合。同时本试验也指出,降低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对提高完好籽粒率具有重要作用,是今后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种类、籽粒含水量、产量高低、种植区间、植穗位置等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籽粒水分同收割过程中籽粒破损率、遗失率以及杂质率具有较大的联系,其中,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损率以及杂质率成正比例关系,与遗失率成反比例关系。玉米品种的差异化使得机械收粒质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李娜 《中国种业》2016,(10):38-40
2014-2015年选取聊城市4个示范县为试验基地,对3个新引进玉米品种进行机械播种、机械收获,对生育期、植株特性、灌浆特性、产量等进行系统分析。试验表明,迪卡517子粒含水量低,产量高,最易于机收;登海618抗倒性强,灌浆期长,机损率较高;聊玉23号后期持绿性较好,子粒含水量高,机损较低,易于机收。  相似文献   

18.
顾渐道  张雅清 《作物学报》1963,2(4):427-436
玉米果穗在自然条件下干燥,其子粒含水量能达14%左右。这一干燥程度,是地区平衡水分的安全指标。种子含水量高,受低温影响后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表现。当地主要玉米品种的子粒干物质,在腊熟末期以后继续积累很少,收获后经6天即达生理成熟,适期早收更有利于干燥。干燥贮藏以立桩塔挂方式为优。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19,(8)
为选育成熟期籽粒低含水量玉米杂交组合,以15个玉米自交系组配的54个杂交玉米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组合的苞叶层数,苞叶、穗柄、籽粒、穗轴含水量及穗长、穗粗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行粒数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和容重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层数、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行粒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与出籽率和容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苞叶含水量穗轴含水量穗长苞叶层数行粒数容重出籽率。在育种策略上应选择苞叶层数较少,苞叶、穗轴含水量较低,出籽率、容重较高的材料加以改良,组配籽粒低含水量宜机收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0.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黄淮海夏玉米区部分地区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造成一定幅度的减产,本文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对倒伏后不同层面子粒的灌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植株具有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时间长、子粒含水量较低、脱水较快等特性,而下层植株子粒灌浆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子粒含水量较高、脱水较慢,在同样倒伏情况下上层层面减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