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闭式循环水饲养青石斑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以全人工配合饲料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青石斑鱼幼鱼,经过33d的饲养,青石斑鱼尾相对增重率为64.6%,平均饲料系数为1.81,养殖成活率95.89%,平均丰满度为1.66。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排出水回收率达到85%以上,养殖单产、饲料效率、生长速度都达到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海水食用鱼类,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目前石斑鱼养殖以传统的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模式为主,由于易受气候条件、环境变化、养殖技术等因素影响,这两种模式的养殖成活率较低。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封闭式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不仅摆脱了水产养殖"靠天吃饭"的依赖,而且每立方米水体可以养出30公斤鱼,成活率在90%以上,年产石斑鱼超过200吨。  相似文献   

3.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胆石斑鱼又称鞍带石斑,学名为EpinephelusLanceolatus,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有斑王之称。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其肉质鲜美、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省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一、场地选择及池子准备龙胆石斑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时,要求养殖海区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以沙质底、礁石质底、砾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  相似文献   

4.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斑鱼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食用与商业价值,本文介绍了石斑鱼池塘养殖中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为石斑鱼的成功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色泽和斑纹美丽,便于活体运输,种类丰富并有一定的自然资源量等特点,决定了石斑鱼在我国南方海水鱼类养殖中的重要地位。各方的水产养殖研究力量向石斑鱼聚焦,技术进步促使了石斑鱼养殖产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在南方,北方的工厂化养殖石斑鱼的势头也很好。  相似文献   

7.
<正>石斑鱼是我国名特优养殖鱼类之一。海水石斑鱼因其肉质鲜美和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养殖在我国台湾、海南、福建、广东一带较集中。石斑鱼有一种眼疾叫蒙眼病,乍一看有点像人类的白内障,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鱼儿失明,甚至死亡。在海南省东方市某石斑鱼养殖场内,养殖技术员发现养殖车间一批平均体质量为110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离群独游,疑似患上“蒙眼病”。  相似文献   

8.
石斑鱼养殖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斑鱼隶属下石斑鱼属,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种类较多,据记载,有41种,其中目前可养的种类的6种,石斑鱼肉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鱼类,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石斑鱼养殖及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科威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日本墨西哥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在开展石斑鱼养殖研究,特别是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对石斑鱼养殖及其生物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将进展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殖石斑鱼成败与否,取决于能否掌握实用养殖技术,笔者将几年来在南澳县猎屿湾石斑鱼网箱养殖实践进行总结,并把有关问题的探讨,一并提供给热心于石斑鱼网箱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高科技封闭式内循环集约化养殖在宁海县已实施两年,2001年实施总面积约70亩,分布在越溪、明港两地,通过验收时亩产达到780kg。2002年总面积扩大到120亩,分3个试验点。经专家验收结果,亩产达到1,000kg。为传统养殖80kg的10多倍,开创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池塘养殖石斑鱼的几个重要环节。推广石斑鱼海水池塘养殖,协助养殖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池塘选择石斑鱼是暖水沿海底栖鱼类,有其特定的生存发展环境,对其进行池塘养殖时,池塘条件也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这是养殖成败关键因素。由于石斑鱼的独特性,对构成池塘的几个组成因素如水深、面积、底质等设施,均有更加严格要求,分述如下:1.水深池塘水的深度是进行石斑鱼养殖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判断池塘能否进行养殖石斑鱼的前提条件,它的重要性在协助石斑鱼安全度夏、安全越冬之后,表现尤为明显。通常池塘平均水深要…  相似文献   

12.
石斑鱼主要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斑鱼是我国南部沿海各省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但是随着石斑鱼养殖规模地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石斑鱼病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概述了近几年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为石斑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石斑鱼为我国南海沿海各省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品种。海南省因四面环海,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利用池塘养殖石斑鱼、网箱鱼排养殖石斑鱼的越来越多,同时因石斑鱼价格持续看好,销路顺畅,石斑鱼养殖规模迅速壮大。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放养密度的增加、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海南省海水鱼类养殖每年因暴发性寄生虫等疾病损失惨重,严重影响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石斑鱼健康养殖模式和应对寄生虫疾病,笔者进行了石斑鱼养殖试  相似文献   

14.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囚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且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具有投资大、效益好、创汇高的优势,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所具有的优势,石斑鱼将是今后海水网箱主养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5.
淡水石斑鱼(Cie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被引入台湾地区试养,后成为台湾南部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之一,1996年被广东、江西等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地区引进养殖。该品种在广东、江西一带养殖非常成功,而且市场价格较高。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养殖技术日臻成熟,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现结合本地的养殖经验,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观测研究了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幼鱼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生长特性,用SPSS 17.0软件中的Curve Estimation对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与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经过122 d的养殖,七带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114.836±25.343)g增加到(213.861±38.604)g,相对增长率为0.707%,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06t3+1.622t+13.954,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436BL2.055;云纹石斑鱼幼鱼平均体质量由(79.620±13.007)g增加到(238.086±46.307)g,相对增长率为1.631%,全长(TL)与养殖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TL=-0.013t2+2.008t+11.540,体质量(W)与体长(BL)的关系式为W=0.018BL3.083。两种幼鱼丰满度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都保持在2.2-3.4之间。  相似文献   

17.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是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等优良特性,成品鱼肉质鲜美,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成为广西地区石斑鱼养殖的当家品种。珍珠龙胆石斑鱼在广西的育苗及养殖上都取得了突破,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但是从2厘米的白苗培育至10厘米左右的中苗,要经过中间培育过程,而中间培育在工厂化车间进行,需要倒池、换水、流水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石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沿海渔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病害发生和流行也日益频繁。为了从根本上防治石斑鱼病害,本文根据石斑鱼生活习性和生长周期,采取优化养殖技术、免疫药物预防和化学药物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 Joides),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特别是半咸淡水交接的围垦区池塘更少见有群众开展养殖。2011年起我们在汕头市牛田洋围垦区池塘开展斜带石斑鱼围垦区池塘养殖技术模式研究,以期改良我市围垦区池塘养殖传统的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的产量和产品质量。现总结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我国沿海主要有青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等,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现将云纹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