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广西八角根围土壤真菌13个属1 329株, 利用贝氏皿浸渍法对其发酵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 计算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抑制率及对2龄幼虫(J2)致死率的影响。菌株Gisf326、Gisf495和Gisf415发酵液原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6.67%、83.33%和73.33%, 发酵液20倍稀释液对J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13%、87.81%和93.38%; 经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 3种真菌分别为淡紫拟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和日本曲霉( A. japonicus )。本研究为植物线虫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防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2.
于2014年和2015年将黑河大豆主产区采集的大豆根系土样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放线菌186株,通过测定其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其中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最高达到92.59%,XFS-5和CL-4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8.45%和86.71%,与对照差异显著;XFS-4处理的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3.95%,活性最高,XFS-5、CL-4和BJ-4对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新型植物源杀线虫活性物质,研究了8种植物甲醇和无菌水提取液对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J2)的室内杀虫活性和对孢囊的田间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薄荷、苦楝、臭椿、水蓼、商陆、青蒿等6种植物甲醇提取液处理48h后大豆孢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无菌水提取液处理48h后J2的校正死亡率在55%以上,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臭椿、水蓼的甲醇提取液处理后,大豆孢囊线虫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0.6%、52.0%,显著高于其他提取液的防治效果,表明臭椿、水蓼可用于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研究结果将为大豆孢囊线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田阳  李平  张莉  孙建华  高丙利 《植物保护》2012,38(4):96-100
采用梯度稀释法室内测定了海洋放线菌M1D14发酵液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及其卵、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2龄幼虫的毒力,同时还测定了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和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的M1D14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海洋放线菌M1D14发酵液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幼虫毒力最强,对松材线虫幼虫毒力次之,对大豆孢囊线虫幼虫的毒力最弱。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和微孔滤膜过滤的M1D14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仍有毒力。M1D14杀线虫谱广、效果好、使用成本低,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TL16防治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作用机理,采用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菌株GFP-TL16,通过测定菌株TL16和GFP-TL16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2龄幼虫(2nd-stage juvenile,J2)的寄生与致死作用,其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作用和对J2的致死作用,以及菌株GFP-TL16在黄瓜根系的定殖情况和菌株TL16对番茄根结形成的抑制作用来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菌株TL16菌丝对南方根结线虫卵无寄生作用,处理19 d后卵降解率为26.33%,致死作用较低;菌株TL16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后72 h的致死率为1.65%,且无寄生作用。菌株TL16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后48 h的校正死亡率为10.71%,处理卵15 d后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7.11%。菌株GFP-TL16可定殖于黄瓜根系中,经菌株TL16处理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J2,番茄根结减退率为55.88%。表明长枝木霉菌株TL16可通过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和诱导番茄产生抗病性来防治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6.
菌株S01324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寻找适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室内杯栽试验以及田间管栽试验对菌株S01324的菌体和发酵滤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测定。室内生测结果发现,菌株S01324对孢囊的寄生率达到100.0%;处理8 d后,菌株发酵滤液原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为98.8%,发酵滤液稀释16倍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仍能达到42.0%;处理24 h后发酵滤液原液对二龄幼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而处理6 d后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也能杀死全部J2。杯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50.6%和62.1%。管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60.8%和58.9%。通过形态学和序列分析,菌株S01324鉴定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这是关于绳状青霉杀线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内寄主体外测定了8种大豆田常用除草剂对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2龄幼虫(J2)存活率及卵孵化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乙草胺和2,4滴丁酯+异丙草胺对温室和田间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供试除草剂对大豆孢囊线虫J2均有不同程度的致死作用,其中以乙草胺、2,4滴丁酯+异丙草胺和嗪草酸甲酯处理效果最好,24 h死亡率分别达99.33%、99.33%和89.33%;乙草胺、2,4滴丁酯+异丙草胺、嗪草酸甲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处理7 d,J2的死亡率均达100%,精喹禾灵、精吡氟氯禾草灵和三氟羧草醚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91.33%、81.33%和79.33%;所有除草剂对孢囊孵化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2,4滴丁酯+异丙草胺的抑制作用最强,孢囊孵化率仅为1.25%;乙草胺和2,4滴丁酯+异丙草胺对温室和田间SCN的繁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豆根系生长均无不良影响。不同除草剂对大豆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结线虫是一类严重为害作物的寄生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范围广。前期试验表明,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 ZW1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J2)具有毒杀作用,发酵过程中产生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和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且两种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杀线虫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的发酵滤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在24 h达100%,显著高于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发酵滤液处理的死亡率(12.7%)。本研究通过对菌株ZW1发酵的温度、转速、培养基、光照和黑暗等条件优化表明,菌株ZW1的最优培养温度25℃和转速150 r/min,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的最优碳源为蔗糖30 g/L和氮源KNO33 g/L,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不影响菌株ZW1杀线虫活性;评价煮沸和4℃保存发酵滤液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液杀线虫活性随着贮藏时间发生变化,发酵液煮沸对菌株ZW1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无影响,4℃保存1年的发酵滤液处理J2的校正死亡率仍保持87.8%。菌株ZW1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根结线虫的严重发生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控制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本研究从448株根瘤内生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3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3个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均有高毒杀活性,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达85%以上,同时对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番茄种子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均能显著减少根结数和卵囊数,相对防效为37.95%~44.51%,同时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分别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氧化微杆菌为首次报道对根结线虫有效的生防菌株。这些根瘤内生细菌菌株的发掘,为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区),共采集土样287份。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总检出率为28.2%,其中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和赫章县孢囊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6.7%和45.0%,而在遵义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孢囊检出率为0。六盘水地区的水城县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3.4个/200g土,最大孢囊数达到17个/200g土;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岭县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程度最轻,每200g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3和0.2个,最大孢囊数仅为2个/200g土。分离的孢囊主要形态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一致,并且ITS序列与甘肃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序列一致性达100%。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比对,将贵州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机调查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在新疆的分布;运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室内盆栽法测定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4 号生理小种,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研究结果将为控制新疆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B10b开展了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后该病原菌能侵染石斛兰、蝴蝶兰、大花蕙兰和文心兰叶片并引起典型叶斑病症状;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 ℃,最适pH7~8;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是其最佳生长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最适氮源;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 ℃ 30 min;异菌脲、腈菌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强,其EC50分别为1.12×10-5 μg/mL和1.525 4 μg/mL,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弱,其EC50分别为105.879 8 μg/mL和66.830 2 μg/mL。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 (主要成分为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 的活性大小,将其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主要成分为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物对试虫均表现较高活性,其中,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4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3.6 mg/L,活性强于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物MacSC(111.8 mg/L);在测试浓度为10 mg/mL时,L-Ⅱ处理组的小菜蛾4龄幼虫仅有4.30%发育为成虫,是对照的6.12%,小菜蛾蛹的羽化率为对照的12.05%,而MacSC的影响相对较低,两值分别为对照的33.89%和56.23%; 在上述测试浓度,L-Ⅱ对桃蚜 (Myzus per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均有较强的忌避作用,24 h忌避率分别为72.03%和74.47%,而MacSC对桃蚜的忌较效果较低(55.50%),对萝卜蚜无忌避活性。说明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几种试虫的拒食、忌避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均高于博落回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相似文献   

14.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2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以期获得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品种与种质资源.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大豆孢囊线虫(SCN)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用3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抗性表现免疫的种质资源12份,表现高抗的28份,表现中抗的39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4.0%、9.3%和13.0%;用4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免疫的种质材料8份,高抗的18份和中抗的51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2.7%、6.0%和17.0%.对2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差异比较表明,2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表现差异明显,4号生理小种的毒力比3号生理小种强.本研究所鉴定出的抗病品种与资源,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皮植株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黄皮植株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等有一定的活性;在10 mg/mL的浓度下,黄皮果核、树皮、枝叶和花索的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8.83%、84.61%、72.23%和50.11%;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为4.34 mg/mL。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活性研究表明,氯仿层的活性最高,抑制率为86.11%。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EC50为2.37 mg/mL。  相似文献   

16.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CN)是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其危害、减少产量损失的最佳途径。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评价了300份大豆种质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分别筛选到高抗和中抗3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27份和21份;高抗和中抗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11份和9份。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有10份材料同时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线虫侵染实验表明,抗性材料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并能显著降低最终形成的孢囊数。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8,34(2):61-64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以二斑叶螨为食料,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19℃条件下最长(8.96 d),在31℃条件下最短(3.99 d);在19~28℃范围内,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除卵期外,其他螨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但差异并不显著。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9℃和83.33日.度。分别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其中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尼氏真绥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的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不同。结果表明,辽K89102为抗侵入型品种,Peking、PI90763、应县小黑豆、磨石豆和Franklin等的根内线虫从J2向J3或J3向J4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这些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线虫发育特性;不同品种对其根内SCN的雌雄分化有较大影响,感病品种根内SCN雌雄比远大于抗病品种,辽豆10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高,为11.5:1.0,Peking根内线虫雌雄比例最低,为0.1:1.0;不同品种根围SCN最终群体量有较大差异,辽豆10根围土壤中胞囊量增加了331.5%,Peking和磨石豆的增幅最小,为16.7%。SCN侵染后,不同品种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不同,抗病品种产生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反应,表现在品种Peking和PI437654的根内线虫虫体附近根组织细胞有坏死现象,而感病品种辽豆10和开育10则没有坏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对大豆根和根浸出液的趋化性以及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对其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对大豆根存在着一定的趋化性,而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J2存在明显的驱避性。在根浸出液、真菌滤液及其混合液剂处理下,大豆胞囊线虫J2在WA平板上靠近处理液的0~1cm区间中分布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 1),而加样时间(液剂与线虫同时放置或提前2 4h处理)对其分布率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幼根蘸取滤液后对线虫J2在该区间的分布与不经处理的幼根差异显著(P <0.0 5),证明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可以明显地降低线虫与大豆根的亲和力,并强烈抑制线虫对大豆根的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