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柳州融水县汪洞乡古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0个ISSR引物对87株柳州汪洞乡古茶树单株及4个对照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0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64条,多态性比率达95.5%,每条引物扩增条带为5~9条,平均多态性条带6.4条。每条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为80%~100%,扩增条带大小在100~2 000 bp。供试样品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5~0.85之间,平均值为0.60。在相似系数0.6处可将全部91份样品划分为10大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该古茶树群体资源单株间的亲缘关系,可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克新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对引物组合进行了初筛,选出7对有多态性的引物组合进行了详细研究。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54~90条带,共获得49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02条。AFLP分析表明19个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聚类分析将19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2类包括14个品种,占总数73.86%,表明多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但有少数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克新系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适于进行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薏苡是传统药食兼用经济作物,本研究基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贵州、云南、广西3省24份优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薏苡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制提供遗传基础。结果表明:我们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996个,其中多态性为792条,多态性百分率的平均为79.52%,揭示薏苡种质中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24份种质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89 6~0.485 4之间,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15 5~0.840 4,平均相似系数为0.730 9,薏苡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较小;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18 5时,24份薏苡种质资源在遗传聚类上被分为Ⅰ、Ⅱ、Ⅲ和Ⅳ大类,其中CK与S1种质资源分别为第Ⅰ、Ⅳ类群,由Y81、Y81F组成第Ⅲ类群,第Ⅱ类又可以分为3个亚类有20份种质;主成分分析发现材料间分布分散,说明24份薏苡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从而说明AFLP是研究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薏苡亲本组合选配、种质创制和遗传育种提供遗传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花椰菜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其种质搜集、鉴定、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花椰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23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检测到257条扩增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从5到20不等。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5条,多态性比例为71.98%,表明花椰菜种质间具有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似系数分析表明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491~0.9626,平均为0.7490。SRA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和地域可作为花椰菜种质聚类的农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所收集的55份福建茶树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扩增,并通过NTSYS-pc2.10e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7份福建茶树品种为材料,对50条通用引物进行筛选,得到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15条。15条引物共扩增出213条条带,2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所占比率为97.65%。55份茶树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0.91之间,表明这55份茶树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并根据ISSR扩增图谱构建了遗传聚类图,明确了各茶树品系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茶树培育新品种奠定科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广西大学芒果种质资源圃保存的43个芒果品种的亲缘关系,利用前期开发的EST-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6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40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3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达90.7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346,0.516.和0.661,说明供试芒果品种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芒果品种间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4~0.91,平均为0.69。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可以将供试芒果划分为3个小组(Ⅰ,Ⅱ和Ⅲ),其中组Ⅱ又可划分为4个亚组,划分结果与芒果品种的起源密切相关,但与芒果的种胚类型无关。本研究结果为芒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国内主要商业蓖麻品种的种质资源多样性,采用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31份蓖麻品种进行分析。AP-PCR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9条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2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2~10条,多态率为40%~90.91%,共计53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89条多态性带。在9条引物中,引物S3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最高,多态率达90.91%。蓖麻种质资源的RMAPD分析结果表明,84对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5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3~10条,共计5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6条多态性带。在84对引物中,引物A3+B4扩增出的条带最多,多态性最高,多态率达83.3%。对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的数据进行联合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系数为0.56处,31份蓖麻种质被分成3大类群。2种分子标记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R=0.009 3)。  相似文献   

8.
试验取30个枣树优良主栽品种进行AFLP分子标记,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以期获得不同枣树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征。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399条清晰条带,即对枣品种基因组399个位点进行了检测,其中共有位点85个,多态性位点314个,多态性百分率78.70%,可鉴别出所有供试品种。UPGMA聚类表明,30个枣树品种的相似系数在0.4654-0.8231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223,在相似系数0.666处,可将供试的30个枣树品种分为6类,为枣树品种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9.
荔枝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荔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22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研究46个荔枝品种.每对引物组合产生6~1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4条,占总带数的97.93%.46个种质的相似系数在0.469~0.838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44.其中,秤砣与红荔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亲缘关系最近;小丁香与三月红、三月红与A13两对相似系数最小,亲缘关系最远.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644处46份荔枝供试品种被划分为4个类群,并且来源地相同的品种间亲缘关系较密切.22对多态性引物中,引物me7-em2在海垦18中扩增出1条特征谱带,引物me3-em7在水东中也扩增出1条特征谱带,而仅凭这1条特征带就可以将荔枝品种海垦18或水东与其它材料区别开来.这说明SRAP标记可用于荔枝的品种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5个猕猴桃品种和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ISSR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其亲缘关系,为遗传、育种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在25个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72条带,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7.2条,多态性条带169条,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6.9条,多态性比例为98.26%;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51~0.87之间;在相似系数水平为0.604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聚为三类。本研究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猕猴桃种质的分类与鉴定,为种质资源的鉴定、分类、利用和杂交育种亲本的选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温度、光照、土壤湿度等条件对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种子萌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南紫薇有光促萌发性,并且温度对光照有较强的补偿;在光照周期性的条件下,南紫薇种子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25~ 30℃;全遮光时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30℃;土壤水分比例因素以14%~55%最合适;南紫薇种子耐贮藏、适合脱水、能耐低温,可以用常规贮藏方法实现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2.
几种因素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大花紫薇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进行了本研究,结果如下:(1)大花紫薇种子寿命短,自然贮藏期不宜超过15 d.(2)温度是影响其发芽率的重要因素.昼夜25/20℃发芽率为27.8%,而30/25℃则可升至66.7%.3.50 mg/L GA3浸种能显著提高其种子发芽率,而同浓度IAA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吉安的紫薇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比紫薇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探讨盐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耐盐指数、幼苗根长和幼苗茎长等指标均发生显著或极显著变化,盐浓度对各项发芽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紫薇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逐渐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在盐浓度为50 mmol/L时,江西吉安紫薇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如发芽率,发芽指数,耐盐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幼苗茎长等均较高,因此可认为,紫薇种子在0~50 mmol/L盐浓度范围内生长较好,江西吉安紫薇种子可耐轻度盐胁迫.  相似文献   

14.
陈彦 《种子》2007,26(11):9-13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升高,紫薇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株高、根长、根/冠、子叶面积、子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种子细胞膜透性增加;子叶POD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去除胁迫后,只有0.1%NaCl胁迫的幼苗能继续生长,其它幼苗停止生长或种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5.
淡爪平盘紫和大花淡爪直枝粉是通过广泛收集紫薇多种源、多品种的种子开展混合种子育苗,采用自然杂交实生选育法选育出的紫薇新品种。无性系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2个新品种遗传性状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在城市景观中已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与二倍体紫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四倍体紫薇和二倍体紫薇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培育优质林木,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产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人工诱变培育的四倍体紫薇品种和二倍体紫薇品种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倍体和二倍体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型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两个紫薇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差异显著,蒸腾速率(Tr)、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差异不显著。光饱和点(LSP)为二倍体紫薇[1445μmol/(m2?s)]<四倍体紫薇[167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二倍体紫薇[12.23μmol/(m2?s)]<四倍体紫薇[42.2μmol/(m2?s)];CO2饱和点(CSP)为二倍体紫薇[1200μmol/mol]<四倍体紫薇[1427.5μmol/mol],CO2补偿点(CCP)为二倍体紫薇[32.24μmol/mol]<四倍体紫薇[35.71μmol/mol]。四倍体紫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紫薇(P<0.05)。  相似文献   

17.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赤霉素)、6-BA(6-苄基腺膘呤)、NAA(萘乙酸)浸种处理对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和NAA均能提高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500mg/L的GA3、5mg/L的6-BA和15mg/L的NAA处理效果最明显,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78%、18.89%和15.55%,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48%、25.93%和19.26%,以5mg/L的6-BA处理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大叶紫薇种子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东风路5号,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相似文献   

19.
(1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 230022;2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安徽淮南 232001)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舜皇山野生红豆杉所分布的红豆杉+红椿群落(甲)、红豆杉+白楠群落(乙)、红豆杉-朱砂根+苦糖果群落(丙)与红豆杉-大叶冷水花+大叶贯众群落(丁)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Patrick丰富度指数(R)的大小顺序为丁>丙>甲(=乙)(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甲(≈乙)>丁>丙(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丙(≈丁)>甲(≈乙)(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甲(≈乙)>丙(≈丁)(P<0.05);(2)甲、乙两群落呈均匀分布格局,而丙、丁两群落呈聚集分布格局。聚集强度(K)、聚集指数(I)、平均拥挤度(m*)与格林指数(GI)的大小顺序均为丙(≈丁)>甲(≈乙)(P<0.05)。该结论将丰富植物生态学内容,为野生红豆杉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