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检验检疫样品是进口船运散装粮食实施检验检疫的关键因子。通过梳理进口粮食检验检疫样品类型和要求,结合采制样工作现状,分析存在标准可操作性不强、采制样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查验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对进口粮食中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等8个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分析,并对这8个关键风险控制点对靠泊检疫或锚地检疫进行风险评估,结合锚地检疫的历史、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船运进口散装粮食靠泊检疫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船运进口散装粮食靠泊检疫分类管理方法。对指导进口粮食靠泊检疫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也为进口粮食检验检疫关键环节和流程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修订进口粮食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日本耕地面积少,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来解决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为了防止因进境粮食传入病虫害,保护日本国内的农牧业生产安全,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进境粮食检验检疫工作,不仅在海空港实施严格的检疫,粮食进口检验检疫程序也非常复杂。通过比较分析日本的进境粮食和检验检疫技术措施,对于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有很强的借鉴和学习意义。本文从日本进境粮食的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检验检疫程序等几个面开展研究,对于我国相关管理和科研机构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进口粮食数量不断增长,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强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现阶段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监管制度、国际合作、工作体系、技术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提高进境粮食检验检疫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随着国内榨油产业的发展以及榨油厂对国外大豆的偏爱 ,进口大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据有关部门统计 ,1 999年我国进口大豆为 431 7万t ,比 1 998年增加 1 1 2万t,达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 ,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满足了人们对大豆的消费需求。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工作现状令人担忧 ,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加强对进口大豆的检验检疫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进口大豆检验检疫现状1 .1 检验方面目前 ,仍然是依据合同、信用证等有关规定对水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进口大豆可能携带的与靠泊检疫相关的有害生物名单并分析了传入可能性,分析中考虑了装船天气、船舶新旧、港口水深等多种影响靠泊检疫的重要因素,得到了进口大豆靠泊检疫的风险评估结果,对于指导检验检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口散装粮船是一个特殊生境,害虫具有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害虫在船舱平面上成集团性分布,并且在周围的聚集强度较高,中部较低。在船舱纵深方向,害虫的聚集强度随粮食深度的增加提高,在中下层的聚集强度最大。在害虫分布规律基础上,对进口粮的检疫取样方法、取样量、取样点数以及总体取样次数等一系列关键扦样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科学的检疫扦样方法,提高了检疫扦样的准确度和扦样效率。  相似文献   

8.
进口散装糖船是一个特殊生境,害虫具有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害虫在船舱平面上成集团性分布,并且在周围的聚集强度较高,中部较低。在船舱纵深方向,害虫的聚集强度随粮食深度的增加提高,在中下层的聚集强度最大。在害虫分布规律基础上,对进口粮的检疫取样方法,、取样量、取样点数以及总体取样次数等一系列关键扦样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科学的检疫扦样方法,提高了检疫扦样的准确度和扦样效率。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韩国对进口谷物所携带的检疫性杂草名单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实施检疫的杂草数量,涉及有8个科12个属,货物种类涉及到玉米、小麦、大豆、大麦、高粱等粮食油料作物.在韩国实施检疫的12个属杂草中,我国有分布记载的有4个属,多个种,其中菟丝子属及匍匐矢车菊在我国分布较广,遍及许多省市,因此韩国实施该项法规,提高了我谷物进入韩国的门槛,势必影响到我国上述谷物的出口.为加强我检疫系统对韩出口粮食的检疫力度,确保检疫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我产品不携带上述规定的杂草籽,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以供日常检验检疫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内蒙古口岸2014—2016年进口的农业"走出去"俄罗斯返销粮食检疫截获情况,分别从截获种群类别、截获频次和检疫性有害生物截获等方面进行了疫情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措施的保障下,农业"走出去"俄罗斯返销粮食疫情风险总体较低。本文从粮食安全、风险评估、检疫监管、提升水平等方面对俄罗斯返销粮食检疫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在新疆与内地间建立植物检疫检查站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检查站在完善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促进和强化植物产地检疫、全面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的分区治理、推进完善植物检疫监管和实行区域协作、联防联控等植物检疫工作方面的作用,认为植物检疫检查站在阻截有害生物传播蔓延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苹果出口到欧盟、亚洲、美洲和中东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其国内水果生产建立了较完善的出口苹果有害生物监控及检疫监管体系,通过介绍新西兰苹果出口的监管体系、有害生物监控防治、出口检验检疫等,供国内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生产部门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田黄萎病菌致病型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棉国.控制该病的猖獗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1].利用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对棉黄萎病菌的选择作用,从棉田中分离获得不同的黄萎病菌菌系,在温室中采用2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品种对其致病力进行测定,以明确同一块棉田是否存在不同致病力菌系.  相似文献   

14.
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外来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蔓延危害的主要特点、发展态势及潜在风险.我国防范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主要存在管理体制、法规制度、检疫手段和技术、人员素质和资金投入等诸方面问题.加强植物检疫职能、整合检疫管理力量、构建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安全服务贸易等是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组织步骤;完善植物检疫立法和管理体制、重视技术标准研制和采用国际标准惯例、加快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重新确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改进植物检疫检验手段和技术、加强非疫区和非疫生产基地建设、设立植物检疫专项基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植物疫情截获途径、检验检疫工作内容和流程等方面入手,对植物疫情截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梳理,提出了影响植物疫情截获评价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并对其他可能影响评价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东口岸2011~2016年进境水果疫情截获情况进行统计,对所截获不同水果的疫情、不同来源地的疫情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为进境水果检验疫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是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检疫是防控外来有害生物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不论是国境还是关境,进境动植物检疫所指的口岸都应当是指进入该国家或该地区的第一个领土接触点所在的口岸。不论是动植物检疫的国际准则,还是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以及我国的动植物检疫法,都明确规定了进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应当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口岸的动植物检疫改革措施突破了这一基本要求,有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并对动植检工作本身造成不利影响。从动植物检疫的历史起源、科学基础、预防属性以及职能等方面看,在对进境动植物检疫采取改革措施时,都应注意坚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这一基本要求。为落实好这一基本要求,笔者建议应当增强依法施检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不断提高口岸检疫把关能力,完善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以及进一步加强检疫及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口岸处在进境水果贸易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来自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国门生物安全风险和挑战与日俱增.本文结合当前口岸进境新鲜水果通关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于新形势下对于口岸检疫查验模式的新需求,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基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对进境前新鲜水果检疫进行风险分级,重新评估口岸检疫查验风险,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查验模...  相似文献   

19.
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进境植物检疫法规,所有进境加工木制品均需进行检疫处理。由于传统的检疫处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江苏吴江检验检疫部门在确保符合进口国法规的前提下对输澳木制品的检疫处理模式进行改革,在降低了出口贸易成本的同时提升了通关效率,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I. Fesus 《EPPO Bulletin》1971,1(3):65-73
In quarantine inspec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use reliable and rapid testing methods for revealing internal infestation of seeds. Generally, it is impossible to diagnose correctly hidden infestation, at a low level,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inspection test methods. The X-ray technique, however, has considerable merit in the rapid and objective detection of insects living inside seeds. This radiographic process, most appropriate to quarantine practice, is presented. Optimal exposur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eds of 46 plant species. The reliability of radiographic counts of infestation was controlled by a model-experiment, in which a very high correlation (r =−0.986) was found between the rate of infestation in the samples and the number of seeds to be tested from the sample. On a certain level by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 7691–2468 log. x)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seeds which have to be test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al value of infes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