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猪》2018,(6)
以某规模化猪场2017年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母猪淘汰原因。生产母猪年淘汰率为39.73%(708/1 782),其中非正常淘汰占80.08%(567/708),明显高于正常淘汰率19.92%,非正常淘汰为生产母猪群淘汰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导致母猪非正常淘汰的原因发现,繁殖障碍性疾病和肢蹄疾病分别占57.8%(328/567)、11.46%(65/567),为主要原因。在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中又以久不发情(19.05%,108/567)、屡配不孕(13.23%,75/567)两大因素为主。不同季节之间母猪淘汰率以秋季31.50%(223/708)最高。母猪平均淘汰胎次为3.8胎,2胎母猪淘汰率最高为31.50%(223/708),1胎次之为12.60%(89/708)。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1):98-102
本文对华南地区4个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数据进行分析,被动淘汰比例达79.55%,主动淘汰占20.45%。被动淘汰以繁殖障碍、肢蹄疾病和采食停滞3种类型淘汰数量最多,分别占所有淘汰头数的34.94%、26.73%和5.19%。淘汰母猪平均胎次为5.46,第一胎淘汰比例达到15.4%。季节对生产母猪淘汰有显著影响,因繁殖障碍淘汰的母猪数量在5和6月淘汰最多,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在1月份最多。提示猪场应针对季节和猪群做好预防和管理,加强后备猪管理,从而提高母猪使用年限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1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5年,担负着繁重的繁殖任务,加上周期性又强,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功培育后备母猪,可更新繁殖母猪群,提高繁殖母猪效率。但是若未能形成种用体况,会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相似文献   

4.
<正>澳大利亚Rivalea公司负责研究和创新的主管Cherie Collins博士尖锐地指出:早期淘汰母猪会影响种猪群的总体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会降低与低胎次母猪有关的生产性能——产仔率、潜在的窝产仔数和妊娠性能等。她说:"低胎次母猪的高淘汰率将对猪群的窝产仔数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它们尚未发挥出最高生产水平之前,你不得不遗憾地淘汰它们。"低胎次母猪遭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繁殖障碍、跛行  相似文献   

5.
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终生繁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备母猪不发情、1~2胎母猪繁殖障碍和淘汰严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母猪的利用年限短,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等问题的出现,与后备母猪的选留、正确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减少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降低二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等,是摆在猪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对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提高养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 2 0 %~ 3 0 % ,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淘汰率还要高 ,为了维持生产母猪合理的胎次结构 ,每年要补充大量的后备母猪。据台湾养猪研究院研究表明 ,一个理想的猪场 ,0胎母猪占 1 6%~ 2 0 % ,1~ 3胎母猪各占 1 0 %~ 1 4 % ,4~ 8胎各占 9%。一个万头年出栏量的猪场 ,每年补充后备母猪至少1 2 0~ 1 80头 ,而 1头后备母猪饲养到配种期 ,要花费 1 50 0~ 2 0 0 0新台币。如果由于培育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过肥、过瘦、不发情或配种成功率低而被迫淘汰 ,则不但经济损失很大 ,也影响繁殖母猪群胎次结构。如何培育好后备…  相似文献   

7.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胎次管理     
正在当前的饲养条件下,尤其是对于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生产体系而言,母猪死亡不再成为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而繁殖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则会直接影响淘汰母猪的决策。1引言繁殖母猪群的胎次结构与农场的运营成本以及猪群的生产表现息息相关,猪群的胎次结构主要受淘汰选择、后备母猪引入以及母猪死亡率影响。在当前的饲养条件下,尤其是对于生产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生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养猪业中.因品种改良、饲养管理、强化饲料、环境激素等原因、引发母猪乏情、不发情.尤其在纯种母猪繁殖中更为突出。目前集约化养猪场中经产母猪年淘汰率为30%。其中60%以上是由于母猪长期不发情而被淘汰的。全国因此而损失饲养费高达数十亿元。还有后备母猪到期甚至1~2年以上不见发情约占50%以上.虽然可作为育肥猪处理.但后备母猪选育失败也是一个很大损失。所以研究解决母猪不发情、乏情.进而研究解决母猪同期发情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与实用价值。自19983~1999,3、先后在山东省乐陵市、广东省深圳市…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某公司母猪淘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是猪场生产的"机器",对该"机器"的正常保养和正确使用是猪场正常生产运转、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正常商品猪场母猪的淘汰率在20%~30%,然而在遇到母猪不发情、子宫炎、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疾病时会加大母猪淘汰率,现笔者就福建某公司2012年度母猪淘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  相似文献   

11.
后备母猪是仔猪育成结束至初配种前的培育阶段.在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为使繁殖母猪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稳定性,每年都要补充后备母猪,淘汰部分年老体弱、繁殖性能低下以及有其他机能障碍的母猪.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优良品种的繁殖母猪.需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开始.本文将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做一综述,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常母猪断奶后 ,一般情况下 4~ 10d发情。若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 (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 2 0~ 3 0d未出现发情症状 )或不发情就称母猪乏情。母猪产后乏情是集约化养猪场普遍存在的繁殖障碍问题 ,是造成优良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 ,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王祖昆等认为 ,目前集约化养猪场中母猪年淘汰率约为 3 0 % ,其中 15 %以上是由于母猪长期不发情而被迫淘汰。而我场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造成淘汰的淘汰率为 2 4.5 % 〔1〕。为此笔者现对本场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1 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的原因分析1.1 母猪哺乳…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在2002—2006年期间淘汰1760头母猪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异常淘汰所占比率为47.6%,而在这异常淘汰中,子宫内膜炎所占比率为23.7%,肢蹄病占18.5%,繁殖类疾病占比率为35.3%,死亡占比率为6%,其它淘汰占16.5%。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引起母猪异常淘汰最高的是繁殖类疾病(35.3%),其次是子宫内膜炎,而在各胎次中,第1胎次淘汰率最高达21%。本文目的是找出影响母猪在群寿命的原因,以便于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在群寿命),更大地挖掘母猪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正>合理及时的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高效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后备母猪的更新换代与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标准商品猪场母猪年淘汰更新率33%~40%,新建猪场1~2年更新率为15%~20%,繁殖猪场年淘汰率40%,原种猪场更新率75%。后备母猪使用前淘汰率应为10%,后备公猪的引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导致生产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便于采取措施以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某猪场2013年二元母猪淘汰情况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该猪场母猪年淘汰率为43.30%,其中异常淘汰率为76.42%,繁殖性疾病淘汰数量占异常淘汰数量的47.50%,是母猪异常淘汰最主要的原因;1胎母猪的淘汰率最高,达39.74%;秋季母猪淘汰率为35.44%,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季20.82%、夏季26.02%、冬季17.72%)。说明胎次与异常淘汰率总体呈负相关,二胎综合征较明显,季节变化对母猪的淘汰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17.
合理及时地补充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保持持续性高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有计划地补充繁殖性能较好的后备母猪.可保持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为保持基础种猪群优秀的生产成绩.每年应淘汰老龄、发情配种异常以及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的母猪.按计划选留后备母猪补充到生产猪群中,种母猪补充以自繁自养选留和外购选留两种方式来满足.选留数量:生产母猪数×母猪年更替率,即生产母猪×30%;如果自繁自养选留,初选数量为:生产母猪×30÷60%.  相似文献   

18.
伍剑  李勇  苏祥  钟铭  杨小静  任波 《猪业科学》2015,(10):38-39
<正>初产母猪培育是母猪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整个猪群繁殖性能,而且对母猪终身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但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初产母猪淘汰率偏高的问题,母猪在第1个繁殖周期的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还比较理想,但断奶后进入第2个繁殖周期时则表现出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者难以受孕等现象,经过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淘汰,从而给猪场带来较大损失。1 原因分析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规模猪场每年补充的后备母猪是基础母猪的20%~30%。因此,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能否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直接影响到猪场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后备母猪的不发情与头胎产仔率低等繁殖障碍,严重影响到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分析母猪繁殖率低及出现繁殖障碍的原因,与后备母猪不发情、母猪发情情况欠佳、母猪率配不孕等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母猪多喂青料;控制繁殖母猪年龄及胎次;适时、合理进行配种;改善妊娠母猪营养管理;落实好母猪防疫工作等,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