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优良砧木或接穗可以显著促进嫁接植物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及果实产量和品质,是一种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方法。文章综述了植物嫁接后砧木与接穗在养分和水分吸收、激素调节、应激响应、嫁接亲和性以及RNA长距离运输、DNA甲基化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表达的响应机制,可为后续深入研究砧穗互作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嫁接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通过嫁接可以保持良种特性,矮化植株,提高产量和品质等。砧木可以提高接穗的生长活力和对病害的抗性。嫁接引起植物遗传信息交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砧穗间遗传物质水平转移、RNA长距离运输、表观遗传调控、砧穗与环境互作等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嫁接引起遗传信息交流及诱导变异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为更好的应用嫁接提供方法指导,同时也为揭示植物细胞间的互作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果树嫁接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繁殖方式,该文分析了影响果树嫁接的因素,阐述了果树嫁接成活原理,并从砧木选择、嫁接时间、提高嫁接成活率、温度与湿度管理、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果树嫁接技术要点,以提高果实的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嫁接体植株通常会表现出不同于接穗或砧木品种单独栽培时的显著表型变化。接穗与砧木间频繁发生的物质交流,是导致表型变化的内在原因。除小分子以外,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也可以发生局部交换或经韧皮部长距离运输。综述介绍了DNA、蛋白质、小RNA(sRNA)、信使RNA(mRNA)等在砧穗间的交流方式,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嫁接体植株物质交流和嫁接表型增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果树嫁接可保存果树的优良性状、增强果树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果树提早收益以及培育新品种。嫁接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试验证明,就北方落叶果树而言,决定果树嫁接成活率高低的因素除砧木、接穗等自身条件外,还与气象条件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果树嫁接成活与它的形成层和愈伤组织的作用有紧密联系,要想形成愈伤组织,就要考虑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根据这个原理,改进果树嫁接成活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嫁接方式、砧木和接穗,蜡封接穗,并注意嫁接成活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赵恺  刘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50+152
基于组培苗的植物微嫁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果树学的各项研究中。该文探讨了组培苗微嫁接技术在果树中的主要应用,以为今后的转基因及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果树的嫁接技术对于提高果树的抗性,实现果树品种的改良等方面十分重要。可以使果树的成树产量得到提升。提高果树嫁接成果率,能保障果树产量。但果树嫁接成活率易受多方面影响,包含果树的嫁接季节选择和嫁接技术使用以及接穗质量等方面。下面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整理。1亲和力砧木和接穗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本条件。而我们所说的亲和力是嫁接所用的砧木和接穗经历过嫁接技术之后,成活并且表现出较为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盐生植物盐芥高效率嫁接体系。[方法]利用拟南芥下胚轴水平切割的方法进行了盐芥的无菌嫁接。[结果]苗龄是影响嫁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萌发7~10 d的幼苗为最佳嫁接苗,苗龄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嫁接,同时不同的蔗糖浓度及铁盐也对嫁接有一定影响。[结论]盐芥嫁接体系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盐生植物地上与地下互作及长距离信号传递的耐逆分子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嫁接作为一门悠久而新兴的无性繁殖技术,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的繁殖、新品种选育以及品种改良等方面。重点介绍嫁接技术提高园艺作物耐热性的应用研究,并综述了植物通过嫁接提高耐热性机理方面的最新进展。植株嫁接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提升接穗叶片的光合速率和酶活性,调节体内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并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和RNA长距离运输对基因表达进行可遗传修饰。同时还对研究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和嫁接技术发展前景进行讨论。大力开展嫁接提高园艺作物的耐热性,并深入研究嫁接提高植物耐热性的机理,对促进园艺作物的栽培与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果树转基因研究为提高果树育种效率,缩短果树育种周期,加快果树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近年来中国果树重要目的基因的克隆、果树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果树转基因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果树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当前中国果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继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后,辐射诱变育种也成为创造果树新种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辐射诱变,大大提高了果树基因突变频率,而且可以产生小量突变,获得常规育种难以获得的新种质。开展果树辐射诱变育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创造出许多的具有优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果树新种质,辐射材料、诱变剂和诱变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改良,短枝型变异、早熟变异、抗性变异、无籽变异等辐射效应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笔者认为果树辐射诱变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果树离体培养相结合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辐射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相结合在农作物育种上有诸多成功的例子,为其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植物表观遗传和果树芽变选种研究进展,深度解析芽变选种推动世界苹果和柑橘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经典案例,主要结果概述如下:(1)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引起的表观遗传,广泛参与了植物各种生长发育过程及逆境胁迫响应;(2)果树芽变选种是优中选优,具有高效性、重演性、稳定性、多样性、多效性、表观遗传特性和实效性等6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效授粉树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授粉树授粉对红富士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良的高效授粉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高效授粉树优系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果实品质,特别是在增大增重、增加果实硬度、增糖降酸和促进Vc合成上。因此,高效授粉树能够提高果园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授粉树在果园配置、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的理解与思考,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虽然是柑橘、苹果、梨、桃、龙眼、枇杷、香蕉、猕猴桃、李、杏、枣和柿等多种果树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资源国,但野生种质和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发掘、创新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2.按照遗传变异的来源,果树常规育种主要有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两个途径;果树杂种一代广泛分离,每一次育种都选择杂种优势最强的基因型,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新的营养系品种,并在生产上长期利用,而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3大假说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对‘富士’和‘鲁丽’苹果、‘玫瑰香’葡萄及‘山农酥’梨等新品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分析发现,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品种作为杂交亲本,并选择遗传背景复杂的品种作为杂交母本,是果树杂种优势高效利用及其亲本选择选配的重要结论;杂交育种是根据产业的品种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进行亲本选择与选配,培育双亲性状互补、杂种优势明显的新品种,而芽变选种是利用体细胞自然突变及其表观遗传对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个别性状进行修缮和改良;因此,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有机结合是解决果树产业品种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3.面对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及关于“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度解读了农业科技人员必须坚持“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及良种良法配套”的科研思路及其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6.
SSR分子标记技术有丰富的多态性、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它已经成为植物遗传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技术。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的研究现状,指出了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果树在园林应用中的特点、品种选择及在城市道路、公园、景区、居住区、庭院、室内绿化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果树在天津园林规划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对果树在绿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如选用耐修剪、抗病虫害果树品种,加大果树绿化推广力度,培育更多适合绿化果树品种等。  相似文献   

18.
果树多倍体因其相对于二倍体性状表现更优良,在已有应用中常面临土壤盐碱化和盐渍化的影响,且作为重要的育种资源,其耐盐性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文章综合相关研究,从果树多倍体响应盐胁迫后生长、生理(质膜透性、保护膜活性和渗透压)、光合作用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分子水平总结果树多倍体耐盐相关基因、蛋白及代谢物的差异,并对今后果树多倍体耐盐性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细胞全能性培养再生植株的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繁殖、产生脱毒苗、培育新品种、克服杂交不亲和障碍和保存种质资源等应用优点,在果树应用上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果树上的应用,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种植果树比一般的大田作物和绿化植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必须作到适树适栽,充分了解各种果树的耐盐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利用果树来开发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方向,但是现有果树还很难直接用于盐碱地,必须要培育更加耐盐的新品种,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研究是抗盐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部分已有的果树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合理利用果树资源和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