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洪湖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洪湖市土地质量的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土壤养分指标和环境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对洪湖市峰口镇、万全镇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将评价区土壤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差等、劣等5个级别。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质和良好以上等级土地占评价区的80.91%,其中优质级土地占54.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和县土地质量现状,明确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等指标含量水平其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161件,测定土壤样品中25项元素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土地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一等(优质级)土地143.50km2;二等(良好级)土地576.04km2;三等(中等级)土地为150.55km2;四等(差等级)土地10.79km2;五等(劣等级)土地为1.43km2.富硒土壤资源分布面积为11979hm2;其中有2个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壤区,面积为2683hm2;有2个富硒土壤潜力区,面积为9296hm2.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补充采样调查测试,开展研究区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特色农业产区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主要以二等为主,面积为10266.18hm2,占特色农业产区总面积的53.67%;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可揭示特色农业产地土地质量等级以及重要土地问题,为区域特色农产品与生态农业开发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表征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土地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土地质量评价应加强非农用地评价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同盆地盐碱荒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盐碱荒地的潜力和利用土地后备资源,本文以大同盆地盐碱荒地为研究区,从自然、社会及农业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经验,对研究区进行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综合得分,把盐碱荒地分为六个等级,其中一级盐碱程度最轻,占总面积的12.10%,二级占16.07%,三级23.58%,四级21.67%,五级18.07%,六级盐碱程度最重,占总面积8.51%。将一级至四级划为宜耕地区,五级划分为宜林草区,六级划分为其他利用区。评价结果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盐碱荒地开发利用规划、有效防止盐碱荒地面积的增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土地资源重要性日益突出,其安全水平和质 量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质量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而构建一套完整、科 学、合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基于土地质量复杂内涵的界定,系统 总结国内外土地质量评价选取指标及其特点,阐述不同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分析了我国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现状和进展,并展望了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可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标准、基 本农田监测体系构建,以及不同类型土地质量评价提供指标体系导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封开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基于栅格对封开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封开县土地生态状况整体良好,全县土地生态安全、良好、敏感、风险和恶劣5个等级的面积分别为827.64、580.44、440.37、183.4、448.07 km2,依次占评价区域面积的33.37%、23.41%、17.76%、7.40%和18.06%.  相似文献   

8.
乡镇级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详查以后需开展的一项工作。为了更好地评价乡、镇等基层单位的土地质量,为当前生产和科学种田服务,本文在评价时先将组成土地的各个因子区分为诊断因子和质量因子,通过诊断因子合理组合成质量因子,按各因子对土地质量影响的轻重主次确定其权重,求算其指数。然后,将指数加权综合得各土地评价单元的综合指数,按综合指数的大小划分土地质量等级。这项工作虽较繁琐,但评价结果能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 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 hm2,占2.30%;二级地20689 hm2,占36.78%;三级地31097 hm2,占55.28%;四级地3136 hm2,占5.60%;五级地20 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江苏省溧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以耕地地力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应用平台,用GIS技术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形成评价单元;结合耕地的自然要素选择12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构造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因子隶属函数模型及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用累积曲线法来确定耕地地力等级数目以及划分等级界限,将全市56251hm2耕地,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1309hm2,占2.30%;二级地20689hm2,占36.78%;三级地31097hm2,占55.28%;四级地3136hm2,占5.60%;五级地20hm2,占0.04%。研究结果表明,地力等级的划分和各等级的比重确定比较科学和客观,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耕地地力的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表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对科学管理耕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技术方法,以推进耕地的管护工作,加强耕地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通过方法改进、数据更新和因子体系完善等手段,重新评价区域耕地等别,并与旧分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区域耕地分等改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闽侯县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以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占优势;评定方法改进后闽侯县高、中、低质量等别耕地地理空间分布更合理,质量等别与实际土种类型的肥力和产出水平也更加吻合;耕地分等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3.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科学评价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而确定不同废弃地间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根据土壤、地形、气候、废弃地现状各方面因素对植被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将三标度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一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对辽宁阜新市矿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能够为确定矿区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望都县为例,从土壤肥力、耕作田块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条件、耕作便利条件和农田防护保障水平等5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因素组合法,对研究区域做出耕地质量评价与耕地质量建设分区。结果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等级划分为4个级别,1、2级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42%和30.56%,表明望都县耕地质量总体上相对优质;3、4级地共占区域总耕地面积的33.02%,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较大。望都县耕地质量建设分区可划分为高标准农田主导型、农田水利路网主导型和农田路林主导型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9.86%和52.67%。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维持耕地资源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基于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分析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土地敏感性和土壤质量,构建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规划数据,运用GIS技术,测算松原市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区。结果显示,松原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为58 25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4.40%。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权的最小平方法的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从协调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闽清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逐年提高,但投入开发程度与福州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权的最小平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突出耕地质量评价对土地整治项目选址的影响,采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以延津县的几个项目片区为例,对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项目选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增加粮食产能。建议在确定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前先行开展耕地质量的预评价工作,并根据评价结果指导项目的实施;同时,建议将土地集中且面积较大、原始生产条件较好但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的中低等别耕地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