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已有两件题为《维纳斯》的根艺作品问世。一件刊于1987年1期第18页,属抽象型,无雕琢与拼接;另一件可见1992年1月第28页,为具象型,有雕琢,无拼接。这两件作品的根味如何,试想作一品说。“维纳斯”的原作,是一件雕塑作品。根艺要有根昧,要鲜明反映出树根的特征,不可能类如原作  相似文献   

2.
一件好的根艺作品,首先它应具备一种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因为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对树根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慧眼发现与利用,在完成的作品中,应多见根迹,少见雕痕,不见拼接。我的看法是:根的艺术应该是一块根的整体(组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去年第7期刊登了一篇《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文章及根艺照片。我难以放下对作品的欣赏。我从这件作品中得到这样两点启示:一是如何利用状牛、状马来开拓创新。在根材中能制作似牛、似马的作品太多了,各种动物在某种意义上无任何意蕴,只具有观赏  相似文献   

4.
制作树根艺术品,它和作画写诗一样,是很讲究命题的。一件有意境、有丰富内涵的根艺品,往往借助于巧妙的命题。如《群飞》这件作品,也可以命题为《鹤》。但后者平平,缺乏意境。前者则富有诗情画意:旭日东升,霞光满天,一只只白  相似文献   

5.
《繁荣》与《盼望》这两件作品,妙就妙在天然,巧就巧在利用。《繁荣》的根材为柏树的一个支根,爬生于土的浅层,根梢露出地面,生出枝叶,形成花状。出土时为活根,在水中浸泡数月,去皮除垢后即成现状。没有(也无需)作任何剪裁和修饰。作品似乎是随人的主观意图长成。顶端三组花扇型散开,中间两组傍生于枝的两侧,根部群花向左延生,形成三个层次,两个空间;上部向左倾斜,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根的艺术应该是利用一块根的整体,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加工而成为一件某种形象的整体艺术作品。拼接本身就破坏了树根天赋的自然美,不管拼接技艺如何高超,经拼接而成的作品终究是失去了根的特有的魅力。我见过不少拼接的作品:一只老鹰拼  相似文献   

7.
白灵石     
《广寒遗韵》这件作品纯属天然生成。它系太行山中的野生皂角树根,高34厘米,宽18厘米。作品简洁、明快,构图完整,比例协调,线条委婉流畅,一气呵成。配以经虫蚀后呈云状般的百年黄荆根块底座,与作品相得益彰,把根的自然美与曲线美,展示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历经三个多月的收集资料和选取根材,又经多次绘图、构思,我于离亚运会200天的3月6日,制作了一件别有天趣的根艺宣传画《迎亚会》。它高1米,宽0.7米。这件作品是用黄刺树蔸依根势雕成长城;用岩桦树的天然姿态(木质洁白而细腻),制做成酷似穿着肉白色健身服、英姿勃发的男女体操运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一件组合根艺品,以几峰骆驼组合而成的驼队。当欣赏者与作品拉开一定距离时,就会看到一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驼队在一望无际的浩瀚大漠逶迤  相似文献   

10.
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应尽可能地取其根的自然形态,保持根的自然美,使作品达到似象非象、是与不是之间的艺术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反复构思一块树根当还没进行动刀、动锯之前,要反复构思。往往由于构思不周,草率动刀、动锯,就会把一件艺术品给破坏了。我常常是:一次构思不成,可放它几天,等再次拿出来时,会有新的艺术发现。有时也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往往会给自己以启发。我有不少作品是靠集体的智慧而制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从过去采挖的根料中,一个偶然的发现,创作了这件作品《追求》(见上图)。偶然的发现是灵感的推动。以前这件根料也不知在我的手中观察过多少次。但每次苦思冥想之后,又放回到了原处。一天,我又拿起这件根料,观察了很久,仍没有发现理想的型体。就在我准备把它放回原处时,透过阳光  相似文献   

12.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13.
在首届中国根艺展中,陈琰先生以《硕果》、《猩猩》、《憨》三件作品独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名列全国榜首(《硕果》、《憨》两件作品均已被台湾收藏家所收藏)。近年陈先生又应美国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邀请于纽约及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一天我来到他的琢斋陈列室,这里真是个根的世界。凳子、桌子、茶几、果盘、烟缸、笔筒、画筒、壁挂、屏风无处不在“琢”,体现了作者对根艺的探索与痴情。  相似文献   

14.
96年第3期《中国花卉盆景》上李润先生的《根艺配座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根艺制作与欣赏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这里对作者所持的某些观点提几点不同看法。一、作者在文章中所举的三个例证,其实两个并无配座。一件是李久贡的《冲浪》(见1995年第4期《中国花卉盆景》彩页)。这件作品中三只鸭下面的部份,显然是“浪”,作品既然题名《冲浪》,那么这“浪”就应视为主体,是与鸭相辅相成的主体的构成部份,而  相似文献   

15.
天鹅湖畔     
友人从江西出差归来,送我一块石头。经仔细端详,最后固定成如右的画面:一只巨大的蛤蟆(比上百只天鹅的体积还要大的巨型蛤蟆)正蹲在湖边,湖内有二只美丽的白天鹅在悠闲地游憩(见照图)。这件作品起个什么名好呢?有人说:《听取蛙声一片》,以动显静,更可充实画面。”有人说:“还是《天  相似文献   

16.
盆景作品,仅有优美的外型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形式与内涵和谐统一,富有意境,才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让欣赏者产生共鸣,令人回味。三角枫盆景《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其艺术效果及趣味性,耐人寻味,是富有创意的成功之作。这是件异形桩材,它的形态有别于人们常见的作品。原坯在粗壮的根盘上萌生出多条枝干,它们相互穿插扭转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极似中国结的图案。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也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巧妙的利  相似文献   

1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这首诗,已为好几位盆景艺术家立意进行创作。在我的案头,就有两件作品照片的印刷件:一件叫《孤帆远影》(见《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1期24页);又一件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刊于《成都盆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图版36。这两件作品,均以大江为画面的中心,前者把大山放右侧,左侧小山作陪衬对比;后者则相反。前者的布局位置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后者基本呈正方形。  相似文献   

18.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19.
《茁壮成长》(如图)是日本插花大师、正风远洲流宗家芦田武久先生插制的一件男孩节(每年5月5日)插花作品。男孩节插花,是日本插花传统的体裁,作品数量非常之多。要用这样的体裁插出新颖深刻的作品,并非易事。而芦田武久先生的这件作品却以鲜明的主题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成为男孩节插花中的典范之作。首先,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准确、深刻的主题立意,这便是作品成功的一半。在这件作品中,作者以大师的匠心,挖掘出男孩性格中的共性;勇敢、刚强、茁壮蓬勃的阳刚之气。并以此作为作品的主题情调,这  相似文献   

20.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