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稻3号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徐稻3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明确了徐稻3号在江苏连云港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800 kg/667m2左右产量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5~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5 kg/667m2以内,氮肥施用量为22~23 kg/667m2,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氮肥施用量的比例为(5.5~6)∶(4~4.5)。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淮稻11号的超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淮稻11号在江苏徐淮地区作为麦茬稻人工育秧移栽要获得超高产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6~10日,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6kg/667m2以内,基蘖肥与穗肥按6∶4比例施用时产量最高,移栽行距一般26.7~30.0cm,株距10.0~13.3cm,1.8万/667m2穴左右。  相似文献   

3.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4.
粳稻镇稻10号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稻10号产量潜力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秧产量700~75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1万~23万/667m2,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 g。其栽培技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万~5万/667m2,高峰苗28万~30万/667m2。总施氮量20~22 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峰 《北京农业》2012,(21):19-20
当前,国内外关于大豆高产与超高产技术方面的研究甚多,并记录下了高产与超高产的国家。比如美国的Cooper选择培育的半矮秆大豆品种,年产量达到了400.0kg/667m2,最高产量甚至达到了530.0kg/667m2。日本所选择培育的东京1号大豆年产量达到了210.0~413.0kg/667m2。我国黄淮地区安徽省蒙城县种植的"MN91413"生产田为1081.21m2,年产量达到了315.1kg/667m2,2000年辽宁省海城市,生产田为3134.90m2,年产量达到了327.2kg/667m2,我国大豆产量最高的要属1999年新疆选育的"新大豆1号"在生产田为765.05m2中,年产量达到了397.1kg/667m2。主要以新疆为例对大豆超高产的品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津星4号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1994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为341-2×中花8号。该品种1995—1996年参加品比试验,1999—2001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0—2002年进行生产示范,平均单产600kg/667m2以上,最高749kg/667m2。生育期170d左右,属半散穗大穗型品种,稳产、抗逆性好,米质优。适宜在津、京、唐稻区作一季稻栽培,在河北省南部、河南、山东做麦茬稻栽培。  相似文献   

7.
镇稻10号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6年底通过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水稻70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667m^2有效穗21-23万,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g。高产栽培策略应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5万/667m^2,高峰苗28-30万/667m^2。施氮总量20-22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掌握在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2007年我们在豫东南地区以泛玉5号、泛玉6号进行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经专家实地考察,专家组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由公式[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0.85]计算测产结果:泛玉5号,有效穗数4812.27穗/667m2,,穗粒数556.88粒,千粒重360g,产量820.04kg/667m2;泛玉6号,有效穗数5835.90穗/667m2,穗粒数503.96粒,千粒重340 g,产量849.96kg/667m2.  相似文献   

9.
根据氮磷钾配方选优设计原理,开展了机插稻“淮稻5号”施肥效应试验,由此推导出施肥效应的函数方程.据此方程得出,机插稻“淮稻5号”最佳施肥组合为:N21.1 kg/667 m2、P2O2 8.6 kg/667 m2、K2,0 7.3 kg/667 m2、产量为711.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