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林西部环境质量空间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吉林省西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环境质量空间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深入研究和实践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遇到的隶属度的空间化、权向量的确定等具体问题.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环境质量总体处在中、差等级水平,空间上呈东西分布,环境恶化趋势从西南部逐渐向北部和东部蔓延.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引发了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快速准确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分别反演出绿度因子、湿度因子、干度因子和热度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MRSEI)。利用相关性分析,分析MRSEI的代表性,建立基于MRSEI的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近26 a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MRSEI可集中4种生态因子信息,能够准确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锡林郭勒草原从1991—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好转后恶化的趋势; 1991年研究区上游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下游,生态环境质量东部优于西部; 2004年,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较1991年变化较大,上游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但下游明显降低;至2017年,整个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降低,仅在锡林河上游两岸与流域的南部和东南部保持良和优良。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玛纳斯河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为了保证流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展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并进行实时客观评价,提高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的效率,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流域生态环境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将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选择数学模型对流域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形成定量反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成果,并根据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对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议,为该流域的各种规划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评价单元,耦合PSR模型和InVEST模型对2011-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和InVEST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质量格局非常相似,PSR模型在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更具优势,InVEST模型在刻画生态环境质量分异方面更精细,两种方法具有优势互补、相互验证的功效。从时间格局来看,2011-2021年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经历了从较差-一般-良-优的持续向好转变过程,生境质量指数也逐年提高。1)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减少。2)人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显著。从空间格局来看,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生态压力大于农业型城市。基于PSR模型和InVEST模型计算的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生境质量都是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叠加的体现,也是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度、湿度、热度、盐度、荒漠化程度五个指标,构建了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提出了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以2000-2020年为时间序列,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空间差异显著;近20年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改善,绿洲边缘、上游林地和草地区域改善较显著;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海拔、土地利用类型是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因子,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土地利用类型和其他驱动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和组合赋权法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2012年的GIS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实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低,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5.05下降到2012年的3.70;在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金昌市金川区呈上升趋势,而其他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石羊河各县区按指数高低依次为:永昌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凉州区、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民勤县和金川区.在不同时期,各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等级有所变化,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延河流域1998年、2004年、2010年和2016年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2年和2028年的生态环境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RSEI评价指数在延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监测和评价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2)时间尺度上,RSEI均值从1998年的0.392变化为2016年的0.530,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尺度上,RSEI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以0.2为间隔划分RSEI等级,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差和中等为主,占总面积的62.4%,主要分布于流域的山谷地带,优良等级的面积占比最小,约为8.1%,主要分布于流域南部的山区地带。(3)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存在较大空间差异性。其中海拔在1200~1800 m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而海拔低于1200 m的区域,则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4)预测到2028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会持续提升,良好和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比湖流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的开发和气候变迁,湖泊水域面积剧减,湖周平原区呈现了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严重和自然植被大量衰败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驱动力)是:1)持续的干旱和大风等气候特征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总体面貌;2)地质地貌控制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3)水文状态特别是地下水控制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生态结构与功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均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流域的植被和生态;4)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规模和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用各自的表征指标构成基于驱动力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中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从山地向平原到湖泊逐渐变差,最差的地段是艾比湖湖滨的盐土平原、沼泽湿地,这说明保护艾比湖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流域协调发展必须保证足够的入湖水量。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定量地、多层面地评价农村环境质量对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农村环境资源可利用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和GIS技术及单因子评价法、多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建立各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并基于网格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空间表达。以山西省天镇县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模型与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其结果与该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AHP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建立了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生态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出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甘肃省的生态环境作了综合全面的评价,并提出了主要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对策,以确保甘肃省生态环境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综合评分值对z1的隶属度为0.618,综合评分值仅为0.232。这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已相当小,今后要在充分利用自产水资源的前提下,需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石羊河流域的5个评价子区中,天祝县的综合评分值最高,为0.57,说明其水资源开发利用有较大的空间;而其他4个子区分值都低于0.34,特别是凉州区、民勤县和金昌市对z3的隶属度接近于0,说明这些区域水资源开发程度已接近于饱和值,承载力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麦套油菜、麦套棉花和小麦单作等3种主要小麦栽培方式影响昆虫群落的调查资料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了3种小麦栽培制对麦田益害昆虫群落的物种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和生境梯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影响优劣程度及其先后顺序,并讨论了运用此法分析昆虫群落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中游调水及近期治理项目的实施对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社会影响综合后评价也是促进整个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成功度评价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做综合后评价可以克服传统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观性缺点,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结论。通过社会影响综合后评价,发现该项目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后续项目及其他同类项目的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定量分析评价西安地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评价西安市地表水的5个评价指标,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地表水质量进行了等级分类,结果显示西安市的水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决定了生态的脆弱性,流域生态系统孕含着一定的风险性。从塔里木河干流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出发,建立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塔里木河干流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加权平均方法对模糊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借助ARC-G IS的地统计分析工具,生成风险评价结果图。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风险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并且,生态风险指数由上游的2.5增加为下游的4.1,生态风险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流下游地区。加大对生态风险敏感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力度是降低生态风险与维持生态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确定性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BP与SO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例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种不确定性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及其适用范围.主要结论为:1)BP与SOM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来获得水质指标与水质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评价结果更客观.2)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隶属函数对水质进行分类,评价结果偏重,易引起过保护.3)当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绝大多数行政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小于0.5,分值最高的周至县得分为0.5279,分数最低的高陵县得分仅为0.2573,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人工回灌、节水、加强管理监督等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概述了进行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评价原则 ,在分析总结目前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模糊数学法的科学合理性。模糊数学法采用隶属函数来描述水质的分界 ,实行隶属度择近原则 ,体现了实际界限的模糊性 ,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 ;权重的大小是根据实测值确定的 ,超标越多 ,权重越大 ;模型考虑了各项参数在总体污染中的作用差异 ,最终结果不仅能够反映出此水体的水质级别 ,还能反映出该水体对应于各级水质的隶属情况。因此 ,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水质更能反映水体实际情况 ,是一种较好的水质评价方法。经用此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武威市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得出石羊河干流校东桥、扎子沟及红崖山水库水中COD、BOD、NH3-N及粪大肠菌群等指标严重超标 ,都属于Ⅴ类水 ;上游黄羊水库、南营水库及西营水库水质整体较好 ,都属于Ⅰ类水 ,但BOD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小江流域泥石流沟谷土地荒漠化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切割密度、土壤有机质、泥石流堆积物面积、植被盖度等8个对土地荒漠化有较大影响的因子,从地貌、土壤、植被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