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围产期母猪骨骼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某进出口公司猪场,随机选取体格健康、不同胎次的怀孕母猪10头,分别在产前30、20、10 d和分娩当天,以及产后5、10、20、30 d,清晨饲喂前从耳静脉采血10 mL,并迅速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羟脯氨酸、谷氨酸蛋白和钙、磷的含量,以研究该阶段母猪的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整个围产期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大,且主要来源于肝脏;羟脯氨酸含量从产前30 d至产后5 d相对平稳,但产后5 d至产后20 d血清中的羟脯氨酸明显上升,产后30 d(断奶后)有所下降;血清中的谷氨酸蛋白含量在产前30 d至分娩当天,逐渐降低。只在分娩后5 d下降明显,此后血清中谷氨酸蛋白含量又逐渐升高;整个围产期血清钙含量水平基本平稳,只是在分娩当天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血清磷含量水平也呈平稳状态,只在产后10 d~20 d后下降明显,断奶后又恢复原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围产期小尾寒羊血清T-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只年龄在2~5岁之间的小尾寒羊,其中10只为待产母羊,10只为空怀母羊,分别于产前20d、产前10d、产前1d、产后1d、产后10d、产后20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T-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围产期小尾寒羊在整个围产期内血清中T-SOD活性呈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其中,在产前1d出现最低值且围产期小尾寒羊T-SOD活性均低于空怀小尾寒羊;围产期小尾寒羊在整个围产期内血清中MDA含量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其中,在产后1d出现最低值且围产期小尾寒羊MDA含量均高于空怀小尾寒羊。[结论]怀孕和分娩对小尾寒羊T-SOD活性和MD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产与低产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建立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2×6(产奶量:高产≥35 kg/d和低产35 kg/d;泌乳阶段:围产前期、围产后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奶期)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头体重[(550±10)kg]、胎次[(2.08±0.47)胎]、体况(3.0~3.5分)、饲养管理相似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12组,每组20头。结果显示:高产奶牛血清β-羟丁酸(β-HB)、维生素A(V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围产前期的血清维生素E(VE)、锌(Zn)含量及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 R)活性较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AT活性较高;围产后期的血清葡萄糖(GLU)、VA、VE、硒(Se)含量及T-SOD、GSH-Px活性较低,游离脂肪酸(NEFA)、β-HB、丙二醛(MDA)含量及CAT活性较高;泌乳前期的血清GLU、VA、Se、铜(Cu)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T-SOD、GSH-Px、CAT活性较低,MDA含量较高;泌乳中期的Se含量较低,Zn含量较高;泌乳后期的血清Se、Zn、M DA含量较低,GLU含量与Trx R活性较高;干奶期的血清NEFA、Zn含量较低,GLU含量及GSH-Px活性较高。泌乳阶段与产奶量对奶牛血清Se、Zn含量及T-AOC与GSH-Px、Trx R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血清抗氧化指标MDA含量与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及β-H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VA、VE、Se、Zn、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血清其他抗氧化指标T-AOC以及T-SOD、GSH-Px活性与上述血清营养状况指标间的多元回归关系正好与MDA含量相反。综上,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清营养状况指标与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在围产后期与泌乳前期,血清营养状况指标NEFA、β-HB、VA、VE、Se、Zn、Cu含量与抗氧化指标T-AOC及T-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间呈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中药产后康对产后瘫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奶牛产后瘫与氧化损伤的关系,试验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组、病理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奶牛分别在产前2天、产前1天、产后第1~7天给药,每天早晚各灌药1次,预防组奶牛每次给药1袋(350 g),治疗组奶牛每次给药2袋,每组奶牛分别于产前1天,产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早晨空腹颈静脉采血,测定奶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病理组奶牛血清中MDA含量升高,GSH-Px和SOD活性降低;而预防组和治疗组奶牛血清中MDA含量降低,GSH-Px和SOD活性升高。说明产后康能够通过调整体内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维持体内自由基动态平衡,具有防治奶牛产后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检测围产期牦牛血清酮体的消长规律,并分析其对产后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选择25头年龄[(7.00±1.23)岁]、胎次[(2.00±0.07)次]和体况相近的经产母牦牛,自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28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共设9个时间点,检测血清中酮体指标[β-羟丁酸(BHBA)]、肝功能指标[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蛋白质营养状况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研究各指标的消长规律;随后继续跟踪试验动物至产后第49天,每7 d采集1次血清,检测产前第28天至产后第49天血清中生殖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并监测发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围产后期母牦牛生殖激素分泌情况,并结合BHB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BHBA与生殖激素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BHB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GLU浓度显著低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产后第7天和产后第14天的血清NE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P浓度和AST活性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分娩当天和产后各时间点的血清FSH和LH浓度显著高于产前各时间点(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BHBA浓度与E2和LH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母牦牛的分娩造成其机体能量的大量流失,导致机体脂肪过度动员产生了能量负平衡,围产后期蛋白质也参与了供能过程,血清BHBA浓度的升高会影响E2和LH的分泌模式,使经产牦牛产犊间隔较长而引起其繁殖率低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不同泌乳阶段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检测分析奶牛血清中各生理生化指标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采用3×3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80头荷斯坦奶牛分为9组,每组20个重复。因素一为泌乳阶段,分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因素二为产奶量,设高产、中产和低产3个水平。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量对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分析血清中VA、VE、游离脂肪酸(NEFA)、尿素氮(BUN)、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奶性能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血清中VA和VE含量都随着奶牛泌乳期的延长而升高,泌乳后期高于前期和中期,高产和中产奶牛血清VA含量显著高于低产奶牛,但高产奶牛血清VE含量显著低于中产和低产奶牛;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奶牛血清中NEFA、Ca和P含量降低,血清AKP活性与BUN含量呈升高趋势。血清生化指标和产奶性能的相关性与泌乳阶段有关,并且在泌乳前期更为明显,泌乳前期,血清中VA、NEFA和BUN含量均与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血清中Ca的含量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较强;泌乳后期VE含量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将80只4周龄体质量18~22 g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 mg/kg ZEA,预试期7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BUN和LDL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P、HDL、TC、TG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血清中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 T-AOC、T-SOD、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肾小球和肾小管萎缩。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100~150 mg/kg ZEA后,极显著的降低了小鼠抗氧化能力,肾实质损伤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围产期奶牛血清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和初乳中Ig G、Ig A、Ig M的含量,并分析其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奶牛围产期血清中Ig G、Ig A、Ig M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与分娩当天相比,产前21 d时三者含量分别减少62.1%,65.2%,62.6%,而产后21 d时其含量仍未恢复到产前21 d时的水平;初乳中Ig G、Ig A、Ig M含量随泌乳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此外,产前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减少量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与产奶量呈负相关性。试验表明,奶牛在围产期阶段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表现为产前免疫球蛋白的减少和分娩前后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围产期奶牛较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山羊妊娠早期血清部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山羊妊娠早期血清部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应用生化法对山羊妊娠早期外周血液中Ca、AKP、GPT及UN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生理学意义.结果表明:随山羊妊娠的进行,山羊血清中Ca和UN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血清中AKP和GPT含量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对围生期奶牛生理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胎次相近(两胎或两胎以上)、预产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粉末,添加量为每头牛每天100 g,从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连续饲喂42 d,于产前21天、分娩当天、产后21天采集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产前21天、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UREA)、肌酐(Crea)、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和球蛋白(GLB)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TG含量在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略高于产前21天(P0.05),而试验组TG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低于产前21天(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前21天T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降低(P0.05)。两组GLB含量均在产前21天和产后21天显著高于分娩当天(P0.05),对照组GLB含量在产后21天显著低于产前21天(P0.05),而试验组在产前21天和产后21天差异不显著(P0.05),且在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在产前21天、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均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组之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100 g黄芪粉末能够明显降低围生期奶牛血浆TG含量和升高GLB的含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