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吴涛  孔庆福  易胜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56-6958
选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模糊分析法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确实可行的,可为该区域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对佛山市乐从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3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景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数学模型测算乐从镇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乐从镇的生态价值评价得分为31.18(满分40),经济价值评价得分为30.53(满分40),景观价值评价得分为15.69(满分20),景观生态评价综合得分为77.40(满分100),对应评价分级为中等。说明其在建设用地再开发过程中,景观生态价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上栗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上栗县各乡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度,最后由评价结果分析上栗县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空间聚集度指数,构建了城市边缘区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各乡镇2006年建设用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2006年房山区各乡镇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由此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应用文献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中国建设用地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的现状,着重研究了各种权重确定方法在建设用地集约评价中的实践应用,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讨论,探讨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选择,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中是一个基础性的内容,而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的基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选择影响湾里区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地面坡度、高程等8个经济社会生态因子作为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法,以10 m×10 m的栅格大小为评价单元,最终得出评价区域各栅格的综合分值,确定最佳选址区域。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对优化梅岭镇农村居民点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珺  何焰  由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86-11689
针对上海市水环境生态系统在水系分布、水资源及其利用、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层出发,建立了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豆示,2003~2006年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逐年上升,表明水环境生态安全总体形势趋于好转;但状态评价值逐年下降,表明上海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持续受损,而压力评价值和响应评价值的逐年增加是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综合分析现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了衡量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层次,第一层次分为3个指标,第二层次分为9个指标,第三层分为38个指标;并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赋予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指标权重赋予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各指标元素的依赖程度,而经济发展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此外,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所处功能区的不同,需要调整指标与相应权重以更贴近当地发展定位。研究最终结果将为实用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设计与计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庆市生产建设的深入和市区的经济发展,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基于P-S-R模型建立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计算指标权重,划分出研究区2000 ~2009年的生态安全等级,分析了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原因,并对促进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用地的利用类型及结构特征出发,运用熵权法从数量结构特征、形态结构特征、景观结构特征以及生态用地类型结构特征4个方面选取12个村域生态用地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江口县的坝梅村、峰坝村和鱼良溪村的生态用地结构状况进行生态用地结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3个村域的生态用地结构综合评价值呈现为坝梅村鱼良溪村峰坝村,即坝梅村的生态用地结构相对合理,生态效能相对较高;村域的生态用地结构综合评价值与其生态用地的数量、形态、景观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其生态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在进行生态用地布局规划时应该特别注重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林、耕地和草地等地类的规划,增加森林覆盖率,选取坡度和高程较小的区域,以期能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化评估不同地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选取分别处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三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不同地区2001—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各地区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青浦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体较高;长沙县生态效益较高,但经济效益低于青浦区;彭阳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效益方面,各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2)经济水平较高和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青浦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最高,而经济水平较低和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彭阳县最低,中部的长沙县则处于中间水平。3)东部青浦区的社会效益是制约其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子,其2016—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的主要障碍指标为人均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和土地生产力;长沙县和彭阳县主要影响因子为经济效益,长沙县2016—2018年主要障碍指标为农业机械化效率、劳动生产率等和人均粮食产量,彭阳县则为农业机械化效率、灌溉指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此,东中西地区应做到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自身主要障碍因子对耕地利用效益水平的影响,从而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的优劣关乎到全人类的生存,当前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眼于天津市西青区的生态质量,参考《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规范(试行)》标准,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优势性地面观测气象数据,采用遥感图像处理、统计分析、目视解译、实地检验等方法,对西青区生态质量的气象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计算K(湿润指数)、NDVI(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DIS(灾害指数)等参数,构建了西青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模型,对西青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进行气象评价与分析,为西青区生态监测的全面开展和生态评估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姜翠红  李红  李广泳  贾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2-16023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采用多指标评价方案,从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小城镇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将指标的原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5年大兴区14个乡镇的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效果显著区包括亦庄镇、西红门镇、瀛海镇、旧宫镇,集中在市区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显著、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状况良好;效果良好区包括长子营镇、黄村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榆垡镇,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耕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效果一般区包括魏善庄、青云店镇、安定镇,区位优势不明显;效果不显著区包括礼贤镇、采育镇,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情况、资源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神农架林区森林保护工程陆续实施,使得神农架林区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分析这些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探究保护工作成效,同时为林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6、2007、2018年共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布重心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神农架林区1996?2018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结果  1996?2018年,林地与水域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林地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用地类型,占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草地与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他土地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较明显。神农架林区总体上景观破碎度有所降低,而东北部区域与中南部区域的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也随之呈现扩散趋势。经济、人口、政治等是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结论  神农架林区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初见成效,景观格局总体趋于整合,局部破碎化加重而景观多样性有所增加,社会经济空间与生态空间相互融合;近年来神农架大力开发的旅游产业造成了人工斑块对自然景观的侵占,对林区生态安全产生威胁。图4表5参32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生态足迹方法,对生物资源消费帐户和化石能源消费帐户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1990~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总量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生物资源消费所占比例较化石能源存在绝对优势,化石能源足迹增长速度快于生物资源足迹,但生态足迹总量的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该区的生态承载力,但其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超出支撑土地利用系统消费性功能持续产出的生态环境阈值,从而说明花都区生态环境系统仍然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李炫  李成  谢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76-79,91
选择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区,通过严格配准Landsat5 TM遥感影像序列,运用PCA-ISODATA方法进行影像分类及后处理并进行实地验证,制成土地覆盖/利用图。结合相关资料、年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1998—2007年青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新千年后上海青浦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城镇建成区的大面积联合扩展态势,以东北部尤为强烈,深受离市中心的距离驱动,且离道路越近的土地越容易转变为厂房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显著;林地由于植树造林或林业经济有所增加;西部湖区水面有所增加,受历史驱动为主,亦受水产养殖所需。从社会经济数据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GDP都翻了2番以上,非农人口成倍增长与这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相互印证。1998—2007年我国村镇城市化、人口向大城市区域聚集主导着这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海口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作为技术手段,采用扩展强度、扩展速率、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和重心迁移速率从建设用地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和重心迁移规律3个角度进行时空扩展分析。结果表明:①海口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20.33 km2,年均扩展强度为0.51,年均扩展速率为21.04%;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的数量值均比市区的大;秀英区的年均扩展强度和年均扩展速率最大,龙华区的均最小,美兰区和琼山区介于其中。②海口市分形结构较复杂,空间稳定性先降后升;城市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增强,农村建设用地分布不集中,分形结构趋于复杂;各区的稳定性指数均小于0.1,分形结构趋于复杂。③海口市建设用地的重心整体上向西南偏移,迁移速率为205.89 m/年;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迁移轨迹跟全市表现一致,但农村地区的迁移速率较大;龙华区和秀英区在前一时段迁移较快,美兰区和琼山区在后一时段迁移较快。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年11月15日的TM遥感影像,结合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改进的归一化建筑指数(IB)、新居民地提取指数(NBI)等建筑物提取指数对毕节市七星区城区建筑用地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并用混淆矩阵和对应年份实际城镇用地面积对3种方法的提取精度分别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BI指数算法比其他建筑指数算法提取建设用地信息的精度高且误差小,采用NBI指数能更准确地提取建设用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