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常重杰  吴小华  赵旭  杜启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33-16435
[目的]研究油烟机清洁剂对水生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孵化率、畸形率为指标,以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和仔鱼期为处理时间,研究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胚胎及仔鱼发育的影响。[结果]油烟机清洁剂可诱使泥鳅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致畸、致死作用。随着油烟机清洁剂浓度的增加,泥鳅胚胎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升高。尾芽期处理的胚胎孵化率和畸形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处理。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仔鱼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其24h半数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23和0.05ml/L。[结论]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有毒,且具有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探究了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等四个胚胎时期,油烟机清洁剂均导致孵化率明显下降,畸形率显著升高。油烟机清洁剂对仔鱼的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致畸和致死作用,24 h、48 h、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6 mL/L、1.10 mL/L、0.65 mL/L;安全浓度为0.15 mL/L。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离子液体(ILs)对农业生物的毒性,以典型农作物玉米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三种不同烃链长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C6mim]Cl)和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C8mim]Cl)在不同浓度下对幼苗的根、茎生长以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离子液体对玉米幼苗根、茎干重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由EC50值得出,抑制程度表现为[C4mim]Cl[C6mim]Cl[C8mim]Cl,且对根重的抑制大于茎重。随三种离子液体处理浓度增加,玉米幼苗根、茎抗氧化酶系(SOD、POD、CAT、APX)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氧化胁迫可能是离子液体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和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0±0.1条件下,氨氮对河川沙塘鳢胚胎24 h、48 h、72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3.02、139.20、123.59和98.13 mg/L,安全浓度(SC)为9.81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8.13、7.40、6.57和5.21 mg/L,SC为0.52 mg/L。氨氮对河川沙塘鳢仔鱼24 h、48 h、72 h和96 h的LC_(50)分别为54.52、40.63、30.32和26.16 mg/L,SC为2.62 mg/L;转化为非离子氨的LC_(50)分别为2.90、2.16、1.61和1.39 mg/L,SC为0.14 mg/L。  相似文献   

6.
8 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泥鳅胚胎发育的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和仔鱼孵出期,分别用不同浓度(1.00×10-4、5.00×10-5、2.50×10-5、1.25×10-5、6.25×10-6mol/L)的8-羟基喹啉进行处理,以胚胎的孵化率及畸形率、仔鱼死亡率及体长的变化等为指标,探讨水体中8-羟基喹啉对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8-羟基喹啉浓度增加,分别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开始处理时,泥鳅胚胎的孵化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分别减少至83.5%、74%、61%、79%,畸形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至58%、72%、61%、71%;在仔鱼孵出期开始处理时,泥鳅仔鱼死亡率由3%逐渐增加至100%;处理组的仔鱼体长短于对照组,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8-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致畸、致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离子液体对小鼠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毒性提供参考。[方法]以雌、雄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采用改进寇氏法测定了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经腹腔注射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离子液体[C8mim]Br引起了部分小鼠死亡,其对雌鼠的24 h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52.27 mg/kg,对雄鼠的24 hLD50为35.24 mg/kg。[C8mim]Br对小鼠具有中等毒性,且雄鼠对其敏感性高于雌鼠。中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明显受损,产生明显的细胞质空泡。[结论]肝脏在抵御[C8mim]Br毒性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①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②硫酸铜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2.5、1.6mg/L,安全浓度(SC)为0.16mg/L;高锰酸钾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4、3.95、3.04mg/L,安全浓度(SC)为0.304mg/L;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都应慎用或者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9.
敌百虫和甲醛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甲醛和敌百虫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甲醛和敌百虫溶液浓度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敌百虫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8.63、89.20、75.30m#L,安全浓度(SC)为7.53mg/L;甲醛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5.33、134.04、119.42mg/L,安全浓度(SC)为11.94mg/L。[结论]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使用敌百虫较安全,而甲醛要慎用。  相似文献   

10.
为考查纤维素酶在离子液体溶液中的酶活,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法对离子液体中纤维素酶的荧光活性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浓度、类型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在咪唑类离子液体溶液中荧光活性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为[C4 mim]Cl、[C4 mim]Br,且浓度为0.1 mol/L使纤维素酶的荧光强度减低最小,即对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
苏应兵  廖咏玲  杨代勤  谢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22-21823,21828
[目的]了解温度对泥鳅仔鱼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下,研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对初孵的泥鳅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当温度为18~33℃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18℃时,泥鳅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最长,分别为39.43和10.13 h。当温度为21~27℃时,受精卵孵化率达80%以上,且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较低。当温度为18~30℃时,初孵仔鱼在24 h和48 h存活率都相对较高。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温度的增长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4℃时,仔鱼的SAI值最高(27.01)。[结论]泥鳅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1~27℃,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1~24℃。  相似文献   

12.
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1-6612,6626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莠去津对斑马鱼生殖发育的毒性。[方法]从购自市场的斑马鱼中选取健康的雌鱼和雄鱼按1:2~1:3的比例进行交配产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莠去津对斑马受精卵和平游后的幼鱼进行染毒试验,统计其孵化数和畸形数以及幼鱼死亡数。[结果]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时莠去津毒性作用均很敏感,随着莠去津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加,幼鱼致死率增大。当莠去津高于30mg/L时,斑马鱼胚胎致死率和畸形率增加,当莠去津为50mg/L时胚胎出现全致死效应。斑马幼鱼对莠去津的毒性也很敏感,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36.25和22.89mg/L,在莠去津为50mg/L48h条件下,幼鱼产生全致死效应。[结论]该研究为莠去津的安全使用及淡水鱼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研究硫化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盐度为25的条件下,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16.6、14.7、14.5和10.5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11.3、9.6、7.8和7.3 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10.4、9.4、7.7和7.0 mg/L;盐度为10的条件下,分别为5.9、5.7、5.5和4.3 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4.1、2.3、1.4和1.0 mg/L。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SC分别为1.1、0.7、0.7、0.4和0.1 mg/L。[结论]盐度对硫化物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硫化物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氨氮胁迫对泥鳅不同组织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氨氮胁迫对泥鳅肌肉、肝脏、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在淡水中分别添加NH4Cl 0、50、150、250、450 mg/L,并分组。测定21 d内泥鳅肌肉、肝脏、鳃组织中的SOD和GSH-PX活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低浓度组(50、150 mg/L)在氨氮胁迫2 d和7 d时,泥鳅肝脏、鳃SOD和GSH-PX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14 d和21 d时,逐渐降低。但250 mg/L组和450 mg/L组SOD和GSH-PX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与肝脏和鳃组织相比,肌肉组织内SOD和GSH-PX对氨氮胁迫的反应比较滞后。[结论]氨氮对泥鳅3种组织的SOD和GSH-PX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短须裂腹鱼苗对硫酸铜的耐受性,为短须裂腹鱼苗培育过程中安全高效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水温(7.3±0.3)℃、溶解氧7.9 mg/L、pH 7.8、CaCO3硬度41.2±0.7 mg/L、光照强度(12 h:12 h)100 lx、不充氧、不投喂的静态条件下,以1龄和2龄短须裂腹鱼苗为研究对象,配制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模拟药浴过程,根据累计死亡率(概率单位)与硫酸铜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区间及安全浓度(SC)等指标评估短须裂腹鱼苗对硫酸铜的耐受性。【结果】1龄和2龄短须裂腹鱼苗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其开始死亡时间与硫酸铜浓度对数均呈负相关线性关系,浸泡24和48 h的累计死亡率与硫酸铜浓度对数则呈正相关线性关系。1龄短须裂腹鱼苗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24、48 h的LC50分别为1.018和0.870 mg/L,对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44,1.092]mg/L和[0.459,1.281]mg/L,SC为0.191 mg/L;2龄短须裂腹鱼苗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24、48 h的LC50分别为4.222和1.011 mg/L,对应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3.775,4.670]mg/L和[0.421,1.602]mg/L,SC为0.017 mg/L。采用常用浓度(7.143 mg/L)硫酸铜溶液进行药浴3 h,1龄和2龄短须裂腹鱼苗均未出现中毒或死亡现象,且在药浴后的3 d恢复期内也无异常。1龄和2龄短须裂腹鱼苗在常用浓度硫酸铜溶液中浸泡的累计死亡率曲线均呈斜置的波浪形,存在2个凸起,但中间无平台期;鱼苗死亡频数呈不对称M形分布,即符合二阶高斯分布。【结论】硫酸铜对1龄和2龄短须裂腹鱼苗的急性毒性至少可列为高毒农药,其中2龄鱼苗耐受性相对较高,但短须裂腹鱼苗对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较低,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高浓度短时间药浴法。  相似文献   

17.
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双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98-21700
[目的]研究代森锰锌(80%剂型)、苯醚甲环唑(10%剂型)、甲维.啶虫咪(3.2%剂型)3种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方法]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LC50值,并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代森锰锌(8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09 mg/L9,5%置信区间为2.65~3.60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苯醚甲环唑(1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15.30 mg/L9,5%置信区间为14.60~16.10 mg/L,对鱼类低毒;甲维.啶虫咪(3.2%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13 mg/L9,5%置信区间为2.78~3.52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结论]该研究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为硝磺草酮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静态法测定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对各供试药剂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96 h-LC50)的毒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相同染毒时间下,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LC50不同.其中,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最低,为6.70(5.18~8.15)mg a.i./L;其次为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和75%硝磺草酮悬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96 h-LC50(95%置信限)分别为10.89(9.29~12.43)和38.97(30.83~47.51)mg a.i./L;98%硝磺草酮原药对斑马鱼的96 h-LC50最高,大于1.00×102 mg a.i./L.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T 31270.12-2014)进行判定,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其他3种为低毒,毒性排序为:10%硝磺草酮悬浮剂>10%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75%硝磺草酮水分散粒剂>98%硝磺草酮原药.[结论]不同剂型硝磺草酮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毒性排序为:悬浮剂>可分散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原药.因此,田间生产时应合理选择农药产品的剂型,并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尽可能减少药剂进入水域环境对鱼类等水体生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苯扎溴铵对几种淡水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测试了苯扎溴铵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芋期仔蟹和幼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大型溞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0.56、0.34、0.19、0.13mg/L,团头鲂幼鱼的为1.53、1.44、1.38、1.31 mg/L,草鱼幼鱼的为4.59、4.42、4.36、4.23 mg/L,田螺的为15.21、10.52、7.76、5.01 mg/L,芋期仔蟹的为10.33、6.73、5.41、5.02 mg/L,幼蟹的为17.95、2.42、8.67、6.22 mg/L;SC分别为0.04、0.38、1.23、1.51、0.86、1.78 mg/L。根据SC高低,耐苯扎溴铵毒性能力依次为幼蟹>田螺>草鱼幼鱼>Ⅲ期仔蟹>团头鲂幼鱼>大型溞。苯扎溴铵在防治固着类纤毛虫病泼洒浓度为0.35mg/L下时,不会对团头鲂幼鱼、草鱼幼鱼、田螺、Ⅲ期仔蟹和幼蟹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大型溞会产生毒性杀死作用,池塘中可通过适量增加投饵量或投放其他饵料以补充减少的大型溞饵料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敌百虫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2种防治药物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的安全用量范围。[方法]在水温15~17℃、盐度3.0%~3.2%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体长18~21 cm、平均体重194.1 g的星斑川鲽的急性毒性。[结果]敌百虫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3.63和3.31 mg/L,安全浓度为0.83 mg/L;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对星斑川鲽24、48 h的LC50分别为9.55和6.92 mg/L,安全浓度为1.09 mg/L。根据安全浓度判断,星斑川鲽对2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结论]在星斑川鲽疾病防治过程中应慎用或者降低浓度使用敌百虫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