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晋大53号大豆新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87年以晋豆371为母本、晋豆1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抗旱性强、抗SMV、综合性状优良,2001年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豆生产现状,对近年来山西农大培育出的适应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国审豆2001006晋大53,国审豆2003006晋大70,省级审定的晋大74和晋豆26,本文对大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产量性状及生育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农艺性状符合高品质要求,均有较高的含油量,通过用新复极查法(SSRa)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晋大74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可达4909.5kg/hm2,与其它品种比较差异极显著;四个品种在含油量方面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差异显著。其中晋大70的蛋白质含量为41.18%,脂肪含量为22.06%,属于国家双高品种。另外,四个品种的生育期在中国的北方几乎所有的地区均能满足,因此有利于多个生态区的种植,具有广泛的对气候的适应性,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 1 品种来源原名汾豆17号,1980~1986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晋大701为母本、哈交77—20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1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定,定名为晋豆15号。该品种是我省首次选育而成适于山西中部、东南部地区麦豆两熟制复播和北部春播的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正>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合农70和合农71通过了2014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农70大豆(国审豆2014001)品种的父母本都来自于"合丰号",生育期平均116d,中抗灰斑病。据品质分析,该品种平均粗蛋白含量为39.46%,平均粗脂肪含量为21.28%。2011-2012年,在北方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单产达到2 922.0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平均增产7.0%。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 037.5kg·hm-2,比对照合交  相似文献   

5.
选择2017—2021年云南省审定的24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近几年云南省审定大豆品种的演变过程。2017—2021年云南省大豆审定品种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为3084.01 kg·hm-2,高于近年来国家大豆平均产量;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和百粒重略有下降,单株粒数、有效荚数和单株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处于稳定状态。平均含量为40.58%,达到国家高蛋白大豆品质标准的有15个,占62.5%;脂肪含量略有上升,平均为19.39%,达到国家高油大豆品质标准的有13个,占54.2%;蛋脂总含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为59.97%。云南省审定大豆品种产量、单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百粒重略有下降,品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云南省大豆育种的目标是继续提高产量与品质,并加强菜用大豆等食品加工专用大豆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L-6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海生  李秀珍  吴聚兰  张鑫鑫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26-1028,1039
L-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大豆雄性不育系MSP-287为母本、当地主推品种为父本进行天然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好、综合抗性好,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豆2010002。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 739.8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2 544.0 kg/hm2)增产7.7%。蛋白质含量40.89%,脂肪含量22.13%。抗SMV-SC3,SMV-SC7和大豆灰斑病,适合山西省中部地区春播和晋南地区夏播。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挖掘有益基因。大粒大豆新品种绥农50是以大粒品种绥农27为核心亲本,采用三交组合聚合了丰富的国内外优良遗传基因选育而成。该品种2017年审定推广,脂肪含量19.88%,蛋白质含量41.46%,百粒重29g,是目前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已审定品种中百粒重最高的大豆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郑03-4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郑99130为母本、JN9816-03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蛋白、高油、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4.66%,脂肪含量20.26%,超过国家大豆双高优质品质标准。该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桂春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春6号系以七月黄豆为母本,桂豆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多种大豆病害、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面上多点试种平均单产2285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46.06%,脂肪含量19.17%。200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11.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品种是发展油用大豆生产的关键,为选育高油、高产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亲本与改进育种方法及南繁北育,历经十余年的时间,以垦农18为母本,合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大豆新品种合农63,201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12011),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生育日数115~120d,需≥10℃活动积温2 3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28.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81.3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5.5%;油分含量23.27%,蛋白质含量39.25%;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2012-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9.49万hm~2。  相似文献   

12.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抗逆性好、适应性广、高产、优质、适合广西间套种种植的春大豆新品种,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用桂春1号为母本、桂早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逐年参加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性状观察、品质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育成的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表现早熟、高产、优质、适合间套种栽培,区试平均产量为2685.0kg/h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78.8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3.3%和5.7%;粗蛋白平均含量39.25%,粗脂肪平均含量21.23%;抗病性和耐旱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春豆104可在广西作春大豆种植,适合间套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 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17.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李海慧  王旺华  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3-7093,7212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嘉豆1号的推广及在今后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介绍嘉豆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探讨其增产潜力。[结果]嘉豆1号是以东农42为母本,以益嘉97-1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9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3%;蛋白质含量43.22%,脂肪含量19.88%,蛋白和脂肪含量之和63.10%。[结论]嘉豆1号是一个适应性广,蛋白、脂肪含量均较高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8 d,需活动积温2 400℃。2012年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20.
桂春11号系选用外引早熟材料黔8854为母本,巴西大豆MG/BR-5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合间套种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5.18%,旨肪含量为20.1%;在南宁春播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秋播为7月下旬.文章介绍了桂春11号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体会:根据育种目标正确选配亲本,选用地理上远缘、生态上相近的品种杂交.桂春11号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纯种产量2250.0~3000.0 kg/ha,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0%以上.适合桂南、桂中及桂北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