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确定脱毒紫云红芯薯扦插的最佳节位、节数与扦插密度,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节位、不同节数、不同扦插密度对脱毒紫云红芯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扦插节位(A)>密度(C)>扦插节数(B),最佳组合为扦插节位12、扦插节数3、密度为5417株/667m2,该条件下的红薯产量最高,可达1900.79 kg/667m2;当扦插节位2、扦插节数4、密度为3334株/667m2时,其产量最低,为916.02 kg/667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紫云红芯薯的营养价值,以紫云红芯薯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FAO/WHO模式中的氨基酸评价标准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紫云红芯薯块根中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紫云红芯薯块根中营养元素含量及16种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灰分含量较低,有机组分中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K含量>Fe含量>Zn含量;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3530 mg/kg、6970 mg/kg, E/T为0.336,E/N为0.506,大于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标准;呈味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甜味氨基酸占呈味氨基酸含量的68.95%;苏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相对过剩,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相对不足,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SRC为66,营养价值较高。该研究表明了紫云红芯薯块根是适宜蒸煮的鲜食型甘薯,具有独特的香甜味,营养价值较高,通过合理膳食,可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淮流域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分级标准及繁育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选择优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生产性能鉴定及高级脱毒甘薯的繁育→脱毒原原种繁育→脱毒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将脱毒种薯分为4级:高级脱毒薯(苗)→脱毒原原种薯(苗)→脱毒原种薯(苗)→一代生产种薯(苗)。繁育体系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和生产者紧密结合,协同进行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是脱毒良种繁育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毒种薯的繁育质量,所以要求很严。脱毒原种繁育一般都要求必须在防虫网棚或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利用原原种(微型薯)整薯播种,在种薯生产基地的较大范围内,至少方圆3000米内没有马铃薯生产田,以及能使马铃薯感染病毒的其他茄科植物。  相似文献   

5.
正脱毒红薯萌芽性好,茎叶生长旺盛,结薯早,薯块整齐、集中,产量高、品质优、耐贮藏,商品性状好,经济效益高。脱毒红薯良种只能连续使用2年,第3年即成为商品薯,不能再作种薯。为了解决了脱毒薯苗的繁育供应问题,我们研究总结出了脱毒薯苗快速繁育技术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脱毒薯苗快速繁育技术(一)选用优良脱毒红薯品种红薯脱毒是根据红薯茎尖生长点病毒浓度低或不含病毒的特点,将带毒植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和生产繁育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山东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总结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脱毒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的四级繁育制度和脱毒种薯分级依据、分级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适宜黄淮春夏薯区应用的省、市、县、乡相结合的脱毒甘薯生产繁育供应体系,提出了目前甘薯脱毒种薯生产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陕西南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我们利用陕南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条件,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形成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体系,为当地脱毒马铃薯种薯规模化繁育与推广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脱毒马铃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昭通市推广脱毒马铃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脱毒马铃薯推广实效的建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脱毒马铃薯;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脱毒马铃薯的认可度;加强种薯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体系;探索高效低成本繁育技术体系,加快脱毒种薯快繁速度;加强脱毒种薯生产基本建设,区域化开发管理;构建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自觉性.以加强昭通市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9,(6):38-38
<正>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用保护设施生产的脱毒微型薯作种薯,在高海拔冷凉山区、有一定隔离条件的土地上繁育优良种薯的一种生产方式。主要以繁育马铃薯脱毒  相似文献   

11.
贵州甘薯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的18份甘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黑斑病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结果发现:紫云红心薯对黑斑病和根腐病均表现高抗;道真白皮苕对黑斑病高抗,而对根腐病表现为抗病;晴隆红皮薯表现为对黑斑病和根腐病均抗病;其他材料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2.
贵州甘薯地方品种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贵州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的特性,采用田间比较鉴定、室内检测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地方甘薯品种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产量、烘干率、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独特的立体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甘薯资源品种;从熟食味和块根成分看,紫云红心薯、凯里板栗薯的各项指标较好;从鲜薯产量看,道真白皮苕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甘薯品种徐薯18为对照(CK),采用生长分析法,通过田间试验,对贵州6个甘薯地方品种的生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道真白皮苕"的块根和茎叶鲜重明显高于CK的;品种"道真白皮苕"、"紫云红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LAI、RGR及NAR均明显高于CK的。因此在供试的6个甘薯地方品种中,道真白皮苕和紫云红心薯的物质生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疮痂病后的细胞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疮痂病胁迫下,抗病性不同的甘薯品种金山1255(感病)和广薯8870(抗病)染病后,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敏感的部位均是细胞膜;活性氧产生的两个主要部位(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感病品种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膜外突成致密的小球,产生了大量的吞噬体,抗病品种则产生了大量用于修复细胞膜的高尔基小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甘薯核心种质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核心种质的提出背景、主要特征和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和分子标记数据的构建广西甘薯核心种质的方法,认为在利用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核心种质构建时,适当地结合ISSR标记等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甘薯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从多个角度对整个甘薯资源进行评价。此外,核心种质的构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应及时更新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7.
甘薯水耕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水培甘薯的研究概况,揭示了水培甘薯的优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对于将来甘薯应用水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甘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关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甘薯凹脉病毒,甘薯裉绿缩病毒、甘薯叶斑病毒、甘薯裉绿斑病毒、甘薯类花椰菜叶病毒等13种甘薯病毒病原在侵染症状、粒体形态、传播、理化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庆市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甘薯产业的发展进步,甘薯产业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化种植规模。大庆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种植甘薯,为提高大庆市甘薯产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介绍我国甘薯种植现状、加工用途、种质资源类型,分析了发展甘薯产业的效益。针对大庆市甘薯产业存在着品种结构与种苗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产业链及销售网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引进、选育适合品种、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研发并引进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培育、发展、壮大甘薯深加工企业等几方面建议,以期为大庆市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