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以根长和根鲜重为生测指标,研究了水稻幼苗对除草剂普施特的敏感性和生物制剂对普施特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普施特残留强烈抑制水稻幼苗生长;生物制剂对普施特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保护率随生物制剂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施用量增加到一定幅度使保护速率的增幅趋于平衡。对根长和根鲜重保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32%和58%。生物制剂的最佳经济用量为30~60kg·hm^-2。  相似文献   

2.
王彦杰  洪秀杰  杨秀红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43-11646
[目的]筛选出能降解普施特的菌株并确定其降解效果。[方法]采用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从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大豆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普施特的细菌;采用水培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降解菌发酵液与不同浓度普施特组合对萌芽的水稻种子的根长、根鲜重、芽长、芽鲜重的影响。[结果]降解菌降解的普施特最佳浓度为20μg/kg,降解菌被稀释1 000倍时对普施特的降解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的菌株具有降解普施特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普施特残留污染水田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生物肥降解水田普施特药害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施特残留量17.78μg/kg的处理单株分蘖比残留量0~8.89μg/kg的处理低1倍左右;生物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有一定影响,当生物肥用量30.0kg/hm2时,干物质积累最快,根量最多;普施特残留量达到17.78μg/kg时,水稻成熟期拖后10d左右,但是不施生物肥的处理比施生物肥的处理还要晚2~3d;普施特残留量相同时,生物肥用量30.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普施特残留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降低,当普施特残留量0~8.89μg/kg时,减产不超过20%;普施特残留量17.78μg/kg时,水稻减产50%左右。  相似文献   

4.
保护剂对普施特解毒效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盆栽和田间小区模拟普施特土壤残留试验,探索了活性炭、萘二甲酐(NA)和液体有机处理复合剂(penatron)对普施特的解毒效果。结果表明,液体有机处理复合剂与普施特同时施入土壤,间隔30天后种植甜菜和油菜,可以明显地降低普施特对甜菜和油菜幼苗鲜重的抑制率,有较显著的解毒效果。活性炭拌种也能降低普施特对甜菜和油菜幼苗鲜重的抑制率,但效果不及penatron明显。NA拌种或拌肥料做种肥用,对玉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各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找出造成水稻减产的关键因子,为针对性选育高耐受水稻品种及异丙甲草胺水田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室内琼脂培养与室外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异丙甲草胺浓度下水稻T优227的发芽率、苗高、种根长、鲜重、分蘖数、谷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生物经济性状。【结果】异丙甲草胺对水稻种子发芽率、谷粒数和结实率有明显影响,对苗高、种根长、鲜重、分蘖数及产量等有一定影响。其中,发芽率随着药液浓度的上升呈逐步下降趋势,以2.0000 g/L处理的发芽率最低,仅为清水对照的45.6%;低浓度的异丙甲草胺(0.025 mg/L)抑制水稻幼苗生长,但对种根长、鲜重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苗高降低了5.7%,种根长增长了4.1%、鲜重增加了9.5%;随着药液浓度的提高,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药液浓度为2.000 mg/L时,苗高、种根长和鲜重分别为对照组的9.6%、28.1%和30.9%。异丙甲草胺315 g/ha处理的谷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最低,产量为7723 kg/ha,减产17.8%。【结论】异丙甲草胺对水稻各个生长期均有一定影响,结实率与分蘖谷粒数受影响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西双季稻区早稻品种芽期和幼苗期耐低温淹水能力进行评价,为广西稻区直播早稻品种选择供参考。【方法】以2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人工模拟低温环境,设低温淹水[日均温5 ℃(12 h光照+12 h黑暗),发芽盒水层深度5 cm]和对照[日均温5 ℃(12 h光照+12 h黑暗),发芽盒水层深度3 mm]2个处理,对供试品种已催芽的种子培养处理10 d,处理结束后,恢复到28 ℃条件下继续培养10 d,使种子恢复生长。测定成苗率、根长、根数、苗高、单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通过隶属函数值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其耐低温淹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结果】25个水稻品种的成苗率胁迫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变幅为0~1.00,平均胁迫系数为0.935。各指标胁迫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成苗率与单株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下同),与其他性状也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 0.05)。苗高与根长、地上部分鲜重和根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根数和株鲜重呈显著正相关。根据隶属函数值将供试品种的耐低温淹水胁迫能力分为强、中、弱3种类型,其中耐性强的品种有9个,分别为桂育12号、五山丝苗、优质农家种2号、桂育9号、金丝苗、象州香米、河西丰占、Y两优1号和桂育11号;与耐性弱和耐性中的水稻品种比较,耐性强的水稻品种在根长、根数、根鲜重和苗高上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相比,低温淹水胁迫下,幼苗的根长、根数、苗高、单株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均有所降低,其中根长降幅最大,达19.0%,其次是根鲜重和根数,降幅分别为18.2%和16.3%。【结论】成苗率、根系指标(根长、根数和根鲜重)和苗高可作为直播早稻耐低温淹水逆境胁迫的关键筛选指标。桂育12号等9个品种可直接用于广西直播稻生产上,也可为水稻耐低温淹水机理研究及培育适合机直播的水稻品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印度梨形孢最适培养基的筛选及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Pi)可定殖在多种植物根系中,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方法】将印度梨形孢接种至8种供试培养基中,测定其在8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并将印度梨形孢与水稻幼苗共培养,分析印度梨形孢对水稻幼苗株高、叶长、根长、根数、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8种供试培养基中,V8培养基是最适合印度梨形孢生长的培养基,且加入一定量蔗糖能进一步促进印度梨形孢的生长;研究还发现,接种了印度梨形孢的水稻株高、叶长、根长、根数、叶绿素含量和地上地下部鲜质量都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接种印度梨形孢20 d后的水稻,其株高增高了32.36%,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5.88%。【结论】印度梨形孢是通过增加光合作用和增强根系生理机能,从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水稻幼苗期耐碱性筛选,为水稻苗期耐盐碱筛选和耐盐碱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浓度为40 mmol/L Na2CO3+Na HCO3对121份水稻材料进行幼苗期耐碱能力的筛选。【结果】结果表明,水稻幼苗期相对抑制率根长根数芽长的趋势,但根长相对抑制率的绝对数值差异小于芽长与根数;强耐碱类型的79份材料中芽长有28份,根长有12份,根数有41份材料优于长白9号;其中13G028幼苗期耐碱能力最强,13G145次之,其次为13G031,其根长、根数、芽长相对抑制率均小于长白9号。【结论】自育品系13G028、13G031和13G145可作为耐碱亲本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9.
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幼苗期利用不同浓度锌处理对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幼苗2叶1心期,喷施1.0mg/L的锌溶液能够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苗高、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增加23.05%、10.74%、29.77%2、3.27%和89.97%;根内的SOD、POD活性比对照增加243.48%和43.60%,叶片中的SOD、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72.77%和75.3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水稻幼苗期喷施锌溶液,浓度以1.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镉(Cd)胁迫条件下硅(Si)对果蔗生长及Cd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试验的方法,以广西普遍种植果蔗品种(Badila)为材料,研究不同Si施量(0、10、20和40 mg/L)对Cd胁迫条件下的果蔗生长指标及Cd吸收的影响。【结果】Cd胁迫条件下,与未施Si的对照处理相比,各施Si处理下果蔗鲜重、株高、根长等指标均有所增加,其中Si用量为20 mg/L处理的果蔗鲜重、株高和根长等指标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78.74%、303.98%和85.11%。与未施Si相比,各施Si处理果蔗根茎叶Cd的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达31.69%~61.24%。各施Si处理均可显著增加Cd从根系向叶的转运,转运因子相比对照分别增加27.27%、72.73%和36.36%。【结论】Cd胁迫条件下,施Si可以促进果蔗幼苗的生长,降低果蔗根茎叶中镉的含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对果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玉秀  陈新红  周青  唐成  秦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89-6690
[目的]研究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机插秧苗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华粳9号为材料,利用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水稻秧苗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的秧苗株高、茎基宽度、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面积较常规培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8.86%、6.01%、7.38%、11.56%、16.34%;而秧苗不定根数、根系长度、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系面积、根系发根力也均比常规培肥处理增加了0.41条/株、4.17%、14.61%、16.77%、14.76%、0.7条/株。[结论]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有利于增强秧苗素质,促进根系活力,有利于栽后早发。  相似文献   

12.
刘建国  朱云娜  乔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57-12859
[目的]了解生物菌肥不同浓度和使用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生物菌肥不同浓度浸种、拌种处理对芦苇杂交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菌肥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发芽,使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分别增加了3.43%~14.18%和14.70%~18.86%,同时可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增加水稻幼苗干鲜重.1∶25~1∶100各浓度生物菌肥对水稻的促进效果相差不大,生物菌肥拌种的效果最显著,且与生物菌肥浸种处理差异显著.[结论]在水稻育苗阶段使用“中合牌”生物菌肥可促进芦苇杂交稻的发芽,提高幼苗秧苗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解毒剂忖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乙草胺对后茬作物水稻的残留药害。通过对水稻龙粳14和合江19根长、根鲜重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了该解毒剂对除草剂乙草胺的解毒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不同浓度的乙草胺的土壤中,用浓度为8mg·kg^-1的解毒剂浸种时,对水稻根长、根鲜重等生理指标均达到最佳的解毒效果,分别可使龙粳14和合江19的根长恢复到对照的104.42%、94.94%、71.72%和104.47%、93.84%、75.72%;根鲜重恢复到对照的112.50%、97.20%、58.41%和103.80%、88.32%、67.3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试剂处理对水稻种子萌发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种子为研究材料,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经Na Cl、Cu SO4、Ca Cl2、KNO3、Na2B4O7不同浓度试剂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在培养皿中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计算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地上鲜重、根重、根长、苗高。[结果]除Cu SO4外,其他试剂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力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5%Ca Cl2作用最为显著;各处理均抑制了地上部叶片鲜重及根重的增加,但促进了根长的生长及苗高。[结论]不同试剂浸种处理对水稻发芽力影响不同,并且会抑制地上部生长,但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防除稻田杂草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防除稻田杂草的药效。[方法]在小区设10%新得力WP 60、75、90 g/hm2,塔山牌敌扑混剂WP 1.5 kg/hm2(标准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5个处理,施药后15、30 d分别调查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残存活株数,施药后50d调查主要杂草的残存活株数和鲜重,计算防除效果。[结果]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1次施药,能有效控制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田间杂草,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增产效果明显,增产达10%以上。从使用的剂量来看,90 g/hm2防除杂草的效果最好,鲜重减退率达99.66%。[结论]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能够有效防除稻田杂草,根据农药安全、经济、有效的使用原则,建议在生产中采用75 g/hm2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蚯蚓粪基质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为寻找适宜培育健壮机插秧的基质配方及机插秧的有效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5个处理:处理1,蚯蚓粪∶营养土=1∶0;处理2,蚯蚓粪∶营养土=2∶1;处理3,蚯蚓粪∶营养土=1∶1;处理4,蚯蚓粪∶营养土=1∶2;处理5,蚯蚓粪∶营养土=0∶1,测定指标包括出苗期、根长、根数、白根数、叶长、苗高、根鲜重、根干重、茎粗。[结果]利用蚯蚓粪∶营养土=1∶1的配比最适宜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形成,秧苗的发根数量、根长、白根数、根鲜重和干物质积累均呈最佳状态。[结论]采用蚯蚓粪与营养土有机结合,是培育优质机插秧的重要途径,其最适宜的配比为1∶1。  相似文献   

17.
郭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67-5768
[目的]为研究Na2CO3和NaHCO3等碱性盐对植物的胁迫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处理菊苣种子,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苗长和鲜重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Na2CO3和NaHCO3对萌发后菊苣的苗长、根长和鲜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根苗比的影响表现为抑制。[结论]低浓度Na2CO3和NaHCO3对种子萌发有增效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播量(90、120、150、180、210 kg/hm2)对直播稻郑旱10号产量及根系生理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适宜播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播量增加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当播量为15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0.64 t/hm2。直播稻郑旱10号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齐穗后逐渐下降,随播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播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地上部干质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根干质量、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齐穗期达到最大;地上部、根干质量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在分蘖中期、穗分化始期和齐穗期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而在成熟期随播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播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最大。根系氧化力和根系生长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穗分化始期达到最大;均随播量增加而降低,其中齐穗期和成熟期在播量大于150 kg/hm2时,降低更加明显。综上,当播量为150 kg/hm2时,直播稻郑旱10号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成熟期地上部、根干质量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根系氧化力、根系生长素、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较大,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