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强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328-332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研究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护农业资源环境。通过总结、归纳、借鉴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选取家庭农场为对象,利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标准的设定;从生态补偿责任确定机制、补偿对象确立机制、补偿标准确定及方式选择机制3个层面构建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从农场主、农场生产、资源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农场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对农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追求是其生产行为生态补偿的响应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应从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拓宽补偿金渠道、构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3个方面保障家庭农场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态农场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张家口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政策窗口期、战略机遇期、发展黄金期,农业大市、生态大市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绿色农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从张家口市实际出发,总结张家口市家庭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及特点,剖析张家口市家庭生态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拓宽发展资金渠道、规范经营管理、深化“三产”融合和强化人才支撑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张家口市家庭生态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但仍有部分农场主在建设农场初期缺乏适当的基本设计规划,从而影响后期的建设发展。该文以宣州区之龙家庭农场为例,剖析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以期对建设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21-223
本文试图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对高桥沟村太公寺家庭农场的规划设计、运营进行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家庭农场在贫困山区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以建设自然和谐、生态、循环、持续发展的山区家庭农场为目的,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探索贫困山区脱贫新路,为山区家庭农场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循环农业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实现了传统农业中的"粮"与"猪"的高效结合。本文以驻马店升福"粮-猪"结合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2017年的生产经营数据,对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循环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复合价值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升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复合价值为7 538.38万元,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为进一步优化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循环模式和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处理畜牧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减轻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以五河县兴牧生态家庭农场粪污处理为例,通过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生态系统最优化、企业投入最小化、项目效益社会化,以较好地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示范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社会服务机制的完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家庭农场,成为推进长三角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南通市地处长三角沿海中部地区,紧临上海、苏州和盐城、泰州,其区位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等决定了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典型意义。文章以南通市家庭农场发展为例,结合各县区家庭农场调研情况,阐述了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衢江区建东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经历初创农业,艰辛跋涉;科技引领,“钱景”看好;学习提升,产业兴旺三个阶段。解析了农场发展高效生态低碳农业、解决茭白叶污染环境问题、传播生态低碳农业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4大实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全面提升,帮助村民共同致富。鉴于浙江锚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的目标,发挥农业经营主体在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农业经营主体中,全省有4万多个家庭农场,而且不少农民合作社由家庭农场牵头,由此可见,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重要引领者,作者从建东农场的发展与经营实践中,提炼出三点启示:一是发展生态低碳农场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的战略导向;二是开发生态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韧性是农场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重点;三是农场主知识更新、业务技能提升是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农场为依托推进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家庭农场的内涵及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条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展望了我国家庭农场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63-165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它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形式一起被列为创新农业经营的重要方式。目前湖北省家庭农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农场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场更长远的发展。因此,从湖北省近年来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层面和农场自身层面这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场是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不能核算生态农场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导致其价值还没得到完全体现。参考相关学科成果,整理生态农场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具体核算公式;具体设计两套外部效益核算体系,分别将生态农场外部效益作为特殊的农副产品或者作为公共产品进行分类核算。建议从统一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完善生态农场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2.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钱明  黄国桢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4-295,297
当前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已经成为生态农业中重要的生态养殖模式,基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定义与概述,总结了其基本模式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意义,为生态农业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9,9(4):95-100
发展生态农场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战略选择。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国内最早提出“生态农场”一词是在1928年;在此基础上,简述了生态农场的概念与特征,指出:生态农场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由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构成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单元,生态农场具有界限明显性、生物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功能高效性、技术先进性和发展循环性的特征。国外生态农场的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类型多、效益好的特点。中国生态农场的建设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依据计划经济原则创办的国营农场;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生态农场;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大力提倡发展的家庭农场,尤其是家庭生态农场。从当前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看,中国加快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势在必行。最后,作者提出加快中国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是:一是提高认识;二是制定规划;三是加快实施;四是推广技术;五是开展合作;六是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场"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完善以及在生态农场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前人研究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效益,从生态农场实际生产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与普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投入,并分析了生态农场"稻鸭共作"生产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人工以及生物农药,同时"稻鸭共作"使得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导致稻米产量降低,在不考虑有机认证费用的前提下,生态农/kg,远远高于市场上常规生产的稻米,但停止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土壤和空气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生产的大米没有农药残留,易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大米,可获得净收益76 000元/hm2,远高于常规生产获得的净收益(27 595元/hm2)。  相似文献   

15.
肖鸿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36-17437,17449
以河南省周口市朱集村特色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实践为对象,从项目定位、规划原则、空间布局以及重点项目的策划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朱集村特色生态农庄规划的理念、方法以及开发建设的思路,为中原地区尤其是豫东地区类似农业庄园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动态评估湖北省荆门市2006-2014年生态环境压力。结果表明,荆门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趋同,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先上升后下降,于2012年达到峰值,荆门市的发展在生态上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应以资源为定位器,以市场为导航,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加强科技支撑,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减少赤字的对策,以引领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汪海燕 《农学学报》2018,8(5):95-100
自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在全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家庭农场作为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 北京家庭农场仍处于试点阶段,产业选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界定北京家庭农场的内涵,分析其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模式,即“种植业+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生态产业+服务业”发展模式。“种植业+服务业”发展模式具体包括粮食种植、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果树种植分别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产业+服务业” 发展模式也包括两种类型。为了进一步促进北京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提出明确产业布局、合理产业定位、加大资金扶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及加强技术支持与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的产量处于全国前列。由于加工产业的相对落后,农产品加工业加工率、增值率低,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要将湖北省的原料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必须调整品种结构、布局,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壮大龙头企业,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带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林业职工和当地居民至富的重要条件。分析了高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湖南省生态发展可持续性状态,选取湖南省2013年区域资源生物量和能源消费量指标,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区域生态消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2013年人均净生态赤字为1.718 hm2,即区域发展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并针对当前处于不可持续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